第23章 為戰爭立法(1)(1 / 1)

汴夏 李火韋 4441 字 8個月前

趙榛又指向北邊:“村北頭有個二郎神廟,結構完好,不漏風、不漏雨,我看可讓老少婦孺住進去,裡麵點上爐火非常溫暖,比帳篷裡好很多。我與其他諸位在屋外搭起帳篷湊乎一晚,想來沒什麼大不了!”   劉心隱、董策等人急忙上前勸諫。   趙榛揚手阻止道:“就這麼定了!諸位聽從董統領安排,確定各自駐紮位置,再到劉教授處領取物資。”說完,離開了人群。   神祠前幾個小太監靠著墻打掃積雪,忙忙碌碌,正為趙榛搭設帷帳。不一會兒,帷帳便撐了起來,牛皮製作的帳篷,外麵又蓋了油布,足以抵抗風雪。   帷帳背靠神祠橫墻,有門有窗。   趙榛信步進到帷帳裡,隻見案幾、折疊床榻、火爐、燈燭……應有盡有。用品齊全,出行的種種需求均能得到滿足,有些陳設較現代物件做工還要精細,且構造十分有創意,放在現代亦是實用與難得。   趙榛心中不由地贊嘆,古代生活並非自己之前狹隘的理解,古人智慧不遑於現代人。   過了片刻,村中豎起了大大小小數十頂帳篷,多傍著村舍的橫墻山墻。轉眼間滿村都是帳篷,人員進進出出,忙著搬卸床凳鋪設。   有人將神祠前的鐵香爐清理乾凈,搬到自己的帳篷裡,在爐中堆上滿滿的柴火。點燃之後,比帳篷中挖火塘美觀整潔。未下手的人看在眼中,連連跺腳、追悔不已,這些人便得意地哈哈大笑,得意極了……   漫天風雪,熱火朝天。   老少婦孺住在神祠裡。趙榛住的帳篷後麵有個窗,正對著神祠東邊的窗子。窗紙破爛不堪,趙榛循著窗洞往裡看去,內裡安排得井井有條,床臥齊全,炭火旺盛。   憑心而論,劉心隱幾人確是得力之人,將沿途所需計算地毫無差池。   常規的糧草物資不說,風霜雪雨、餐風露宿、路途延遲、防火防盜……凡是能想著的都想到了,便是連木炭、雨具……甚至打獵、釣魚的工具也準備了不少。   趙榛心中非常滿意,不住地點頭,忽然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有雙眼睛盯著自己。他數次沿著窗戶往祠裡四下仔細尋找,但是一無所獲,隻能悵然若失地再回到案幾旁坐下。   天已過晌午。   眾人燒水做飯,村子裡飄著香味,那是人間氣息。   借此閑暇,趙榛方得到片刻從容。清晨時分他臨時決定了一樁事,需要抓緊完成,這時正著手落實此事。   劉心隱在東九裡亭前記錄了一些名單,已經交給了趙榛。名單上列了不少人,趙榛讓挨個來到跟前逐一了解,最終看中了二人,一人便是沈星,另一人叫華義,此時隻留他二人在身旁,交代心中的主意。   沈星已經身具功名。三年前朝廷重開科舉考試,沈星一舉中了會試舉人。今年本是大比之年,不過戰爭在即,隻怕要耽誤了,否則依沈星之才當可登皇榜。   看著沈星,趙榛忽然想到了沈漢。   二人雖是親兄弟,但實為兩種風格。沈星偏文,沈漢偏武。沈漢在官學中讀了幾年,始終無心問學,詩書文章毫無長進,平時隻喜歡耍槍弄棒、偏愛武備。沈漢本想轉到官學的武士齋舍,專修武備科目,奈何沈充不同意,所以至今身在草莽之中。   宋朝看重功名學問,如此一來,兄弟二人在功名上如雲泥之別,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其實趙榛內心更加喜歡沈漢,但沈星文質彬彬,表現沉著冷靜,胸有城府,寵辱不驚。趙榛自覺他是完成任務的最佳人選,便舍棄了沈漢。   另一人叫華義,是禮部小吏。他雖然沒有出身,但熟諳外交,一直從事接待外國使節的具體事務,且膽大敢言,言詞有謀有勇。   趙榛認為當前形勢中這樣的人方合適。   城下談判不能一味退縮忍讓,否則達不到談判目的,還會助長對手氣焰。臨危不懼、敢於爭鋒,方有一線機會。   於是趙榛坐在位子上,看著兩人,勉勵道:“戰國時,藺相如陪趙王在澠池與秦王相會,宴會上秦王仗著兵強馬壯,屢次羞辱趙王,藺相如不顧個人安危,立即迎頭反擊,最終秦王未能占到一絲便宜。這即是澠池之會的由來,彪炳史冊,二位必了然於胸。”   二人俱點頭稱是。   趙榛從案後站了起來,繞到兩人跟前,踱了幾步,回過身繼續看著二人:“現在的情形與秦趙澠池之會很相似!金軍勢大,我朝兵力有所不逮,所謂弱國無外交,你們代本王送信到金營就是羊入虎口,稍有不慎可能斧鉞加身,身首異處。所以看似區區一件小事,實則十分兇險……”   趙榛說的正是他臨時生出的主意。   黎明時分,王府周圍流民自發為趙榛送行。流民手無寸縷,趙榛感慨萬千,一旦汴京城破,這些流民甚至闔城百姓勢必遭受戰爭的磨難。   趙榛心有不忍,臨時作出決定,要派得力之人投書金軍,要求斡離不與粘罕約束麾下,不要屠戮、劫掠平民百姓。   沈星與華義就是他挑選出來投書的信使。   卻見華義聽了趙榛所言,心直口快搶先道:“殿下以澠池之會比喻,屬下豈能不明白良苦用心?與金賊周旋,既要謀略又要勇氣,而眼下更需要的是勇氣。殿下放心,我雖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但身上還有幾根硬骨頭,不畏強暴。更何況殿下的安排乃為蒼生立命,浩然正氣,我更加不會畏懼,必定與金賊據理力爭,不辱殿下重托!”   沈星思索了一會,等華義說完才緩緩道來:“弱國無外交!殿下這番話振聾發聵,令學生深思!今年以來,金國屢次南侵,哪次不是以我朝忍辱媾和、簽訂城下之盟告終?滿朝官員無不是滿腹經綸,可大敵當前卻軟弱至極!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殿下這番說詞正回答了學生一直的困惑。”   說完他又提了一口氣道:“弱國無外交!正是我朝羸弱,金賊才步步緊逼、肆意侵辱。弱國首先弱在心弱、氣弱,麵臨強敵、心氣不足,話還沒說出口,心已經膽怯了,如此怎能與金賊抗爭?殿下方才之囑托,不就是我倆仿效藺相如威武不屈,敢向金賊表明態度,於虎狼前不畏懼,敢於反抗!”   沈星幾乎一口氣說完心意,雖然沒有華義慷慨激昂,但也是奮不顧身的樣子。   此二人有膽有識,趙榛心中連連呼好,立即拉起二人的手來到案旁。   案上擺著兩道書軸。府中教授葉復已按趙榛意思起草好文書,正是這兩道書軸。   葉復亦是王府教授,年已過而立。他的青年時期恰值宋徽宗廢除科舉,在太學中兜兜轉轉,不過僅止步於內舍生員,始終進不了上舍生序列,故與仕途無緣,最後投奔趙榛,尋了王府教授席位,位在劉心隱之下。這是趙榛穿越前的事。   趙榛來到這個時代以後,發現葉復在政令文書上頗有造詣,有政治才乾,兼而寫得一手好字,故府中政書往往出自他的手中。這次也不例外,趙榛口述主意,交葉復執筆。   兩道書軸內容相同,一份交給斡離不,一份交給粘罕。   趙榛隨手揀起一道書軸,展開後攤在案上。   書軸以紫檀為軸,白帛為書,製作考究。   黑色的墨字十分醒目:侄皇宋信王榛拜請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城門失火殃不及池魚,今貴我叔侄二國起爭,百姓殊為無辜,為防生靈塗炭,請啟左副元帥以天下蒼生為重,能夠約束麾下:一、不殺俘、不虐俘,善待俘虜,二、善待傷兵、傷民,給予醫藥,三、不屠戮、劫掠百姓,不淫辱婦孺,不侵擾民居,善待手無寸鐵之百姓。榛懇謝。   趙榛在葉復起草好了後閱看一遍,見自己的意圖都在書中,已點頭通過。   書中提到叔侄之稱,乃是今年年初戰爭以後,趙桓為金人強迫,不得已尊金國為叔國,宋朝為侄國,兩國之間確立了尊卑位序。   趙榛對宋金外交辭令一竅不通,既要行書金營,便由葉復便按官樣文章套了頭。   不過趙榛這時再讀文書,心思發生了變化,剛才沈星、華義慷慨陳詞也令他熱血沸騰,覺得文書先前內容未盡其心意,準備修改過來。   想到這,趙榛又回案幾旁,把書軸掃到一邊,沉吟了片刻,俯身提筆在宣紙上寫了起來。下筆飛速、不假思索,幾乎一氣嗬成,寫好了遞給葉復:“葉教授,按此內容重新謄抄。”   葉復接過宣紙,不由地輕聲地讀起來:“信王榛致左副元帥,戰爭不應累及無辜百姓,望閣下約束部下:一、不殺俘、不虐俘,善待俘虜,二、善待傷兵、傷民,給予醫藥,三、不屠戮、劫掠百姓,不淫辱婦孺,不侵擾民居,善待手無寸鐵之百姓。如行,榛代百姓叩謝。如不行,是與我中原億兆百姓為敵,假待時日榛必當還報,中原百姓必當還報,請閣下好自為之。”   葉復讀罷,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