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和與戰(2)(1 / 1)

汴夏 李火韋 3215 字 8個月前

李回趕緊領旨。他素與秦檜交好,諫言既得趙桓首肯,便想替秦檜仗義幾句。   “陛下,於今時而言,臣覺得金國要求和議實屬無稽之談。無論他金虜真和議假和議,三鎮之地,或已被金人陷落,或正被金虜重兵包圍,猶如羊入虎口,幾成定局。金虜假惺惺過來商談和議,不過是為了窺探我朝之決心。如若一再忍讓,臣擔心秦中丞所言或許成真,金虜今既得三鎮,明日必生覬覦整個河東河北之心。陛下莫非忘了,當初遼國得了幽雲十六州之後,又垂涎河北,遼太宗耶律德光不惜舉全國之力南下,若非兵敗,隻怕河北之地早已為遼人竊據所有。金虜與遼人都屬東胡野種,秉性無差,畏威不畏德。我朝若無軍功,與之談和議,豈不是與虎謀皮?”   李回作為領兵大帥,說的話似乎比廟堂之上的文臣更有分量。   趙桓聽他這麼一說,默然不語。又聽到登聞鼓聲,雙手忍不住撻著龍椅扶手,來回遊移。   耿南仲急道:“陛下,不要為太學生所誤。若要和談,當速速決定。過了今日,粘罕大軍必定東來,到時可就再無議談的空間。”馮澥、王雲一眾人也跟著上言催促。   趙桓像被兩股颶風吹在當中。左邊的風勁,他便倒向左邊;右邊的風勁,他又倒向右邊。一顆心左右搖擺,糾結極了。   眼見朝中各方爭論不休,首輔陳過庭卻一言不發,好似與他無關。   場麵僵持不下。   忽有一人啟奏道:“陛下,既然馮大人、耿大人、王大人與孫大人、何大人、李大人、秦大人的意見不合,陛下不如將是否和談交百官公論。但以公論結果為準。”   卻是張邦昌見趙桓左右兩難,心中生出一計,要為君上解難。   趙桓聽他這麼一說,好像聽到了錦囊妙計,急忙問他如何商議公論。   原來是讓今天在殿的大臣各抒己見,但凡同意和談、割讓三鎮之地的,站左手邊,不同意和談的站右手邊。哪邊人數多,便照哪邊的意見決定,官家直管令人點清人數即可。當然,張邦昌倒未忘記補上一句,最終自有官家獨斷。   幸得趙榛不在殿內。否則麵對此等投票決定是否投降的荒唐之事,八成要被氣掉大牙。趙桓如獲至寶,想也不想便點頭認可。   秦檜看了看殿中大臣,本想出言製止。奈何耿南仲聽了之後,早已按耐不住,率先邁開步子領著眾大臣分列兩隊。殿上大臣們來回穿梭,把秦檜擠在當中根本無暇出言。沒奈何之下,秦檜隻能按照自己的本意,擠過人流,站在右手邊。   等兩邊隊伍站好,趙桓讓隨侍邵成章清點人數。今天入殿大臣共計一百零六人,站在左手邊大臣七十人,右手邊隻有三十六人。殿上兩邊人數一目了然,各大臣主張自是一清二楚。   邵成章唱名之後,耿南仲大喜過望。   秦檜見殿中情景,知道今日之勢已去,心痛萬分,口不擇言:“陛下,朝中大臣各懷心事。可我大宋,眾人都可談和議,唯獨陛下不可啊!陛下這點道理不懂?”   此時的秦檜尚未向金人變節,這一番話卻是他痛心疾首之下的肺腑之言。   這話好像沖天炮一樣,震動全場。   左邊站著的七十位大臣聽到他如此出言不遜,頓時急了,無不怒目圓睜。這秦檜不識時務也就算了,此時要乾什麼?他想把自己營造成孤臣直臣的形象,那自己又算什麼?奸臣佞臣?   想到這,七十個大臣群情激奮。不待耿南仲挑撥,七十人立即站在一條戰線上,七十個鼻孔串通在一起,好似一個鼻孔出氣。把心頭的怒意一起發泄在秦檜身上。   唾沫星子噴在秦檜臉上。秦檜一貫有潔癖,對他人之物避之不及。此時卻絲毫不躲閃。唾沫把他整張臉噴濕了。他慘然一笑,閉著眼,用手在臉上一抹,任憑唾沫星子裡的臭味沖入他的鼻中。如落湯雞一般,站在大殿當中始終一動不動。   趙桓立在大殿上,心中有了主張,又坐回龍椅上,對著秦檜好言道:“秦中丞公心為國,朕深感欣慰。不過祖宗有言,我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國家大事不能竟由朕一人專斷。如今眾大臣多心屬和談,朕雖為官家,也要顧及大臣之念。金使既是來和談的,我朝不應主動杜絕和議之路。朕意已定,當務之急便先和談,其他事放放再說。”   此言一出,耿南仲立時高呼萬歲,領著眾大臣躬身承旨。   唯獨秦檜好像傻了一樣,依舊立在殿上。李回在他身旁,急忙拉著他彎下腰來。   殿內萬歲聲不斷。趙桓等諸人站立好後,正式宣旨道:“便由耿卿回復金使,我朝為顯和談誠意,左副元帥之議皆可商談。”   耿南仲領旨。   此時,殿外又響起登聞鼓聲。趙桓心中大事既定,聽起來倒不像剛才那般覺得刺耳,隻有些不耐煩地對殿下的王宗濋道:“王宗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你這就派人出宮好生與這些太學生說。國家大事,朝堂已有公論,莫要在此一味糾纏。如若不聽,就地驅散吧。”   王宗濋趕緊上前領命而去。   朝上這麼一攪合,都將陳東置之腦後。趙桓又回首看了看殿下,見再無人提起陳東,自覺日後的用人大計無礙了,心頭又輕鬆不少,這才提起孫傅的進言:“孫卿方才啟奏要朕下詔檄告天下兵民入京勤王,此事前次朝會已有定論,勿用朕再多言。不準!至於孫卿奏在保甲民壯中募兵,則甲壯都在城中,若要征募隨時可以征募,亦不急在一時。不準!”卻是將孫傅的諫言統統拒之門外。   孫傅無可奈何,隻能領旨從命。   趙桓又看了看殿下,忽然發現隊伍後麵站著一銀發白須、仙風道骨之人,正是成忠郎郭京。他卻站在左手邊隊伍中。   趙桓有些吃驚道:“成忠郎,你既可召喚火神下凡,又能驅使六甲神兵,為何也站在和談此列?不要與金賊一絕高下嗎?”   郭京極其大方地奏道:“陛下,臣可使喚天兵天將不假。不過臣奉玉皇大帝鈞旨,卻是助陛下保守汴京城。一旦出了城,則法力盡失。故臣不敢輕言兵釁,自是能和談最好。”他張口就來,胡謅一通。   趙桓臉色復雜地看了看他,心中嘆了一口氣,終於點了點頭道:“要是成忠郎的六甲神兵能替朕出師北伐,則氣象又不一樣。罷了,既是玉皇大帝有旨,成忠郎且要盡心盡力,全力助我汴京守禦,不得有失!”   郭京自是豪邁地應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