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阿爾卡薩辛號(1 / 1)

在長火槍製作出來後,想要批量復製就需要大量耗用鐵料,但庫存的鐵料隻有四千多斤,打製火槍後就無法用在火炮和船隻上。   至於火炮,在長火槍製作出來後他就用砂模鑄造法進行了製作,這件事情王鐵錘倒是參加了,雖然在後世偷偷鑄造過,但眼下這種條件下,廢品率依舊很高,當然了,肯定比泥模、木模強得多。   他也隻能鑄造幾百斤重的短管火炮,反復試驗後,最終確定船用火炮為五百斤,陸上用的三百斤,並大量製作一百斤左右的虎蹲炮。   按照他的想法,新船至少要用上十門,那就是五千斤,算上損耗便直奔一萬斤去了,再加上陸上所用的,就一艘船所需鐵料就遠遠不夠。   時下依舊是南風季,雖然在過去半年裡又有幾艘阿拉伯商船運來了一些鐵料,但加起來也就兩千斤左右。   時下整個世界鐵料的價格都極為昂貴,大明中等質量的生鐵都要三十文一斤,阿拉伯人的鐵料質量基本相當於大明的中等質量了,但由於要遠涉重洋運來,又極沉重,雖然利潤豐厚,但遠沒有糧食、棉花、鐵器賺錢。   他在離開馬林迪之前同林濤反復交代過要多采買鐵料,但也隻是說說而已,想要大量鐵料到來還需要運氣。   火槍也需要大量鐵料,最後他確定的火槍長度為一米二,加上刺刀在一米五左右,槍管雖然隻有七斤,但顯然至少需要十五斤的鐵才能成功打造一支,若是加上槍機部分那就至少需要二十斤。   他準備打造兩百桿,那就是兩千斤了。   可惜的是,無論是基盧瓦蘇丹國還是臨近索馬裡的阿居蘭蘇丹國都隻有少量鐵料由自己冶煉,材料全部來自野外撿拾,產量自然不高,都需要從大食、波斯大量采買。   不光是鐵料,連鐵器也是大量采買的。   想要煉鐵,就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他現在最缺的不是錢財,而是人手。   就算有了足夠的人手,在哪裡尋找鐵礦以及燃料也是一件麻煩事,一海之隔的馬達加斯加雖然有,但眼下的他顯然沒有實力去霸占。   非洲東海岸一帶自然也有,但多半都在內陸,他肯定無力顧及。   馬穆魯克商人賽義德已經跟著林濤的船隻前往泉州貿易去了,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估計要到明年的北風季才能抵達印度洋北端,想要與他商談鐵料生意顯然是遠水不解近渴。   最後他決定解決了新船建造的諸問題後出去一趟。   是時候將新船亮出來了。   在原本的計劃裡,他是準備升級槳帆船或者大三角帆船的,最後想了想還是算了。   自己的財力、人力、武力都有限,顯然不可能按部就班慢慢往前迭代,隻能盡量一步到位。   他那張圖紙上畫的是劃時代的產物。   一艘結合了廣船、蓋倫船,乃至更晚一些戰列艦橢圓形腹部的船隻,長約四十米,寬約六米,高約七米,吃水深度三米。   其中自然考慮了水密艙的設計,但歐洲人後世整體龍骨的設計也包含在內,恰好楊應能儲備了一根五十米長、從馬達加斯加得來的鐵力木,正好作為龍骨。   楊應能果然是全能人才,他儲備的船料大多數都是馬達加斯加盛產的鐵力木和紅木,原本準備建造兩艘大船的,按照他的設計卻隻能建造一艘。   無他,他的新船設計的更堅固、更厚實,否則無法承受火炮的後挫力。   船帆則設計了兩套。   還是三根桅桿,高度介於大三角帆船與大明寶船之間,但在兩側的船幫上設計了許多用來懸掛大三角帆的裝置,在信風帶使用軟質橫帆,在後世大型蓋倫船放置側帆的地方用來懸掛大三角帆。   想要橫穿赤道無風帶,不是利用槳帆船便是利用大三角帆,若是在信風帶,則可大大方方亮出軟質橫帆,軟質橫帆受風更加飽滿,得到的風力更大,但操控不易,大三角帆操控容易,但在逆風航行時船隻一側會傾斜得很厲害,讓人膽戰心驚。   縱帆介於二者之間,操控容易,升降方便,若是足夠大的話,多設桅桿也能達到軟帆的效果,但朱文玉眼下顯然做不到,能建造一艘四十米長的船隻就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沉重龍骨自然會減緩船隻的傾斜程度,不過阿拉伯人的木材來之不易,想要得到整段密度大的合適船材顯然不可能,隻能退而求其次,故此他們的船隻雖然可以常年航行,但也不能建的太大,考慮到傾斜情況,裝載貨物時也需要小心設計才行。   故此,雖然他們的船隻看起來也不小,實際上有效裝載量並不大,遠沒有寶船大。   在馬林迪這麼多年,他也沒有白待,每當春夏之交,或者南風季與北風季之交之時,有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會從非洲大陸吹來一股側風,大陸來的側風顯然不夠穩定,但這股側風橫貫赤道,受風容易、操控靈便的大三角帆最易在這裡使用。   否則,就不會是阿拉伯人而是鄭和艦隊率先抵達赤道以南地帶,他記得鄭和船隊第七次下西洋時似乎越過了赤道,顯然是碰巧知道了大陸側風以及環繞馬達加斯加島的莫桑比克洋流的秘密。   而他的所有計劃都與這次下西洋有關,他必須在之前做好一切準備。   一旦進入赤道無風帶,大型戰艦就無異於是活靶子,那時速度就會決定一切,雖然兩套帆具十分麻煩,但他不得不這麼做。   阿爾卡薩辛號,是這艘尚未開建的船隻名字,由於采用了戰列艦船腹的設計,它又能裝載更多貨物,而且應對海浪壓力的應力更強,再加上較深的吃水,輕易不會傾覆。   五十人,在以前泉州船匠張七的帶領下開始建造新的船塢了,船塢沒有建在阿爾卡薩辛的碼頭附近,而是在上遊那處由於基利菲河長期泛濫造成的大湖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一切沒有明朗之前保存實力還是必要的。   幸好船材早就楊應能等人浸泡、晾曬完畢了,拿出來就能直接用,既然做好了造船的準備,一應物料都也齊備。   阿爾卡薩辛號開始建造了,由於隻有五十人,雖然有詳盡的設計圖,但估計準備各種標準物料就需要三個月,完全建成估計在半年以上。   五百斤、三百斤、一百斤的各式火炮他已經試製完畢,望遠鏡也大功告成,雖然隻是三倍遠的,但畢竟是一個好的開始不是?   再高一些的倍數又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慢慢磨製,他現在在白天是一名普通跟著大隊訓練的士兵,還是一名教授士兵大食、中國文字的老師,晚上又要研製各種器械,還要習練楊應能教授給他的刀法、箭術,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   半年過後,他那一百五十人顯然成為了基盧瓦蘇丹國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要知道此時的基盧瓦蘇丹麾下也隻有兩百隻有一把彎刀的常備兵。   但在新船、火炮、火槍沒有齊備之前他這支力量還是一支弱小的力量,大明艦隊以及艦載士兵就不用說了,就說時下馬穆魯克人、內卜漢人(阿曼人,後來在基盧瓦蘇丹國的基礎上締造了強大的阿曼帝國)幾艘軍艦殺過來他都抵擋不住。   幸虧他還有錢。   趁著南風季尚未結束,他帶了一艘大三角帆船、一艘槳帆船北上了。   他的目的地是木骨都束。   那裡有此時東非最大的奴隸市場。   他需要人力,凡是用錢財能解決的事情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