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孺子可教(1 / 1)

大齊第一紈絝 解文軒 4198 字 2024-03-17

蒲景勝滿意的點了點頭後,並沒有在開口說話,而是連續示意王敬之喝了三杯茶方才停了下來。   喝完三杯茶之後,王敬之感覺他的身心似乎得到了進化,之前的煩躁消失不見了。   一瞬間,王敬之就明白了蒲景勝的用意。   王敬之心中一喜,站了起來對著蒲景勝又恭恭敬敬的行了弟子禮。   蒲景勝看到王敬之已經懂了他的心意,大為贊賞,伸出右手示意他坐下。   和聰慧之人交談,很多時候都不需要太多語言,相互就能知道彼此的心意。   蒲景勝一看火候差不多了,這才開始正題說道:“文齋,你不必過於自責,別說你,就連老夫看了那謫仙人李白的摹本,我也自愧不如。”   王敬之聞言大為震驚,說道:“先生,這怎麼可能,你的字那也是一絕。無數文人騷客,無不爭先收藏。”   蒲景勝笑了,說道:“你錯了。”   王敬之不解,說道:“還請先生解惑。”   蒲景勝緩緩的說道:“他們收藏老夫的字畫,是因為老夫的字畫的確不凡,但也並非如此。老夫的字畫在當世能稱得上大家,可放眼整個歷史,那也隻能稱得上過雨雲煙。他們之所以收藏老夫的字畫,是因為老夫的名聲。”   “這李白的草書,行體尤於恣肆中見逸氣,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壯士鬥力,筋骨湧現,忽又如銜環勒馬,意態超然,非精究四體,熟諳八法,無以領其妙也。早已經達到“有法”至“無法”的境界。”   “此子的書法,當世也隻有老師和悟證大師方能壓過一頭。”   “這!”   王敬之聽聞大驚,整個人都石化了。   他之前還想著如何超過李白,不曾想當今的大儒蒲景勝不但稱自愧不如,反而給出這麼高的評價。   王學義和悟證大師那是何等人物。   王學義早被讀書人當成亞聖一樣的人物存在,而悟證大師則被佛門稱為佛陀轉世,兩人都早已經超越了世俗凡人。   而這世上隻有這兩位大能,能力壓那年僅十五六歲的李白一頭,這是何等的實力。   現在想想,他之前是如何的可笑,竟然還想要和對方一較高下,這完全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一瞬間,王敬之剛剛提起來的氣又泄掉了。   蒲景勝見狀,則是淡淡一笑,接著說道:“文齋,可是覺得這輩子都無法超越那李白,覺得此生無趣?”   王敬之對於這位大儒非常的恭敬,不敢有半點隱瞞,說道:“正是。”   蒲景勝笑道:“按照你的邏輯,我也不如那李白,是不是這一生也無趣了?”   王敬之聞言猶如醍醐灌頂,思想瞬間就清明了不少,試探著問道:“先生的意思是,追求本心?”   蒲景勝滿臉的笑容,慈祥的點了點頭說道:“孺子可教。”   王敬之大為感動,激動的站起來又對著蒲景勝行了一大禮。   接下來兩人又聊了一會,王敬之這才離開了蒲景勝的院子。   開解王敬之容易,可又有誰能開解他蒲景勝呢。   蒲景勝每每拿起朱鴻誌的《望月懷遠》草書摹本,他深深的感到心情澎湃,同時也會絕望和不甘。   當他第一次聽說,此詩和草書是一個十五六歲剛成年的李白所作所寫後,他的內心非常的震撼,也差點心境失守。   等他清醒過來後,立即讓人送一份摹本快馬加鞭去送給遠在海州的老師王學義,也想聽聽老師對此子的評價。   郯國公府,朱鴻誌無聊的躺在躺椅上,雙眼無神的盯著屋頂。   在這個院子裡,除了李二牛之外,就隻有桃花和春水能自由進出。   一旁的桃花和春水有點擔憂朱鴻誌,同時也有點一點失落。   因為自從那天早上,朱鴻誌突然發神經似的要了她們兩人後,兩人都以為她們的人生要改變了。   雖然她們不可能成為朱鴻誌的正妻,但隻要生下一兒一女,就能脫離丫鬟成為小妾。   可不曾想,少爺昨晚回來至今,像丟了魂一樣,對她們兩人毫無興趣,這讓兩女很是惆悵,總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少爺,少爺......”   臨近中午的時候,李二牛急匆匆的從外麵跑了進來。   “何事驚慌?”   躺在躺椅上的朱鴻誌懶洋洋的說道。   “少爺,不好了,宮裡來人,陛下要召你覲見。”   李二牛著急的說道。   “什麼,皇帝要見我?”   朱鴻誌聞言,嚇得蹭的一下就從躺椅上蹦了起來,問道。   “沒錯。人已經進府了,老爺讓你快去聽旨。”   李二牛說道。   “哎喲,怎麼還招惹上皇上了呢。”   朱鴻誌大急。   按照他的發展計劃,目前他的水平還隻適合在新手村發展,不曾想他還沒有出新手村就要麵對終極大BOSS,這如何能讓他心安。   “少爺,宮裡的人都還等著呢,你快點過去吧。”   李二牛催促道。   “唉,死就死了。”   朱鴻誌嘆了一口氣,一看無法躲避,隻好勇敢接受。   等朱鴻誌來到前廳的時候,郯國公朱正平、李氏、老大媳婦楊氏、老二媳婦張氏和四哥朱鴻賓都已經到齊。   至於他的大哥朱鴻宜在外當總兵,二哥朱鴻遠在京城裡的衙門裡公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尚未下班。   另外他的三姐朱暮蕓也已經嫁人,所以三人都未在場。   他一出現,羅公公的眼睛猶如鷹隼一樣盯著朱鴻誌打量。   “這小國公麵容俊朗,風度翩翩,看上去不像傻頭傻腦的愣頭青啊。”   一想起朱鴻誌乾的這些荒唐事,羅公公覺得朱鴻誌應該是一個肥胖,呆頭呆腦之人,沒有想到真人大出預料。   郯國公朱正平和李氏,一想到昨晚那小賊說要去偷皇宮,就急的要死,可兩人卻是要裝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真是難為兩人了。   看到朱鴻誌到來,兩人的眼中都有無盡的擔憂。   雖然他這個兒子是操蛋了一點,但怎麼說都是他們的兒子。   羅公公著急把朱鴻誌帶進宮,一看人已經到來,立即輕咳一聲,眾人頓時閉口不言,麵容緊張的看向了他。   “聖上口諭。”   此話一出,朱家眾人紛紛跪了下去。   “郯國公勞苦功高,為國事操勞以至積勞成疾,朕甚為擔憂,特賞賜郯國公朱正平三百年份的老山參一株,百年靈芝一株,望郯國公早日康復,為國效力。”   “謝陛下隆恩!”   郯國公朱正平聞言,嘴角一陣抽搐,趕忙磕頭謝恩。   一旁的李氏,則是心中鬆了一口氣。   雖然大家都知道,朱正平身上的傷是怎麼來的,可大家心照不宣,陛下說是公積勞成疾,那就是為公積勞成疾。   送丈夫千年人參,就是在表達一個意思,陛下記得他們朱家的好,更不會對朱鴻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