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麵見大儒(1 / 1)

大齊第一紈絝 解文軒 4209 字 2024-03-16

“羅伴伴,今日又有什麼趣事?”   皇帝周文康在走向奉天殿的途中,一如既往的問道。   “回稟陛下,昨兒下午京城可熱鬧了。”   羅公公笑著說道。   “哦,發生了什麼事?”   皇帝周文康似乎感覺到了不好的事情發生,臉色也變得凝重了一點。   “嗨,還是郯國公朱正平的小兒子朱鴻誌。”   羅公公無奈的說道。   “他?他還真夠閑的,繼續。”   皇帝周文康明顯有點生氣了。   羅公公在回答之前,朝著後麵看了一眼,跟在身後的太監和宮女紛紛低下頭,默默的朝著後麵退了十步。   等後麵的人聽不到他說的話後,羅公公這才小聲對著皇帝周文康,把朱鴻誌昨日在街上遇到小偷,獨自一人追擊沒了音信,最後郯國公府、鄭國公府和五城兵馬司出動兵馬搜捕,最後朱鴻誌帶著張三去偷郯國公府,以及朱正平又被李氏胖揍,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   皇帝周文康聽的很仔細,可到最後他笑了。   皇帝周文康笑著問道:“那小子真的說,他要偷皇宮?”   羅公公低頭說道:“他沒說,是那小賊張三說的。”   皇帝周文康想了想,說道:“郯國公今兒來了嗎?”   羅公公會心一笑說道:“他,請假了。”   周文康一想到朱正平被老婆暴揍的場景,也跟著笑了笑,說道:“退朝後,你親自去郯國公府一趟,把朱鴻誌帶來。不,是請來。”   “遵旨。”   說完,周文康大步走向了奉天殿,開始了新一天的朝會。   京城,國子監。   本來昨兒王敬之的心境已經平復下來,可沒有想到好友拿來了朱鴻誌的墨寶摹本,他的內心再次受到沉重的打擊。   以至於,昨晚都沒有睡好,今兒起來後頭昏昏沉沉,腦袋裡都是朱鴻誌做的那首詩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詞。   王敬之感覺他快要瘋了。   現在的他有一種沖動,他要逃離這裡,回到餘杭老家去。   “快,快,收拾東西,我們這就回去。”   王敬之猶如得了魔怔一樣,突然急吼吼的說道。   “少,少爺,我們回哪裡去啊?”   書童疑惑的問道。   他也發現少爺這幾日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猶如瘋子一樣,一會哭一會傻笑。   他好多次都要請大夫過來給少爺診治,可都被王敬之給阻止了。   “老家,餘杭。”   王敬之說出這幾個字,似乎耗盡了他所有的力氣,說完後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頓時淚流滿麵。   他第一次參加童生考試就獲得了第一名,隨後的院試和鄉試也是第一名,可謂一時風光無限。   來京城之前,他就在父母和家族長輩,以及一眾同鄉讀書人麵前放下豪言壯語,不中狀元不回鄉。   可如今,科考京師的科考尚未舉行,他就回鄉,他如何甘心。   “少爺,不可啊。小的侍奉少爺這些年,知道少爺您是多麼的刻苦,如今明年就要科考,少爺怎可現在就回家呢?”   書童被王敬之的話嚇了一跳,噗通一聲就跪了下去,淚流滿臉的說道。   雖然這次科考是王敬之的事,可在他看來,這也是他的科考。   因為這十多年來,少爺都是在的陪伴和精心侍奉下過來的,如今科考在即,他又如何甘心。   王敬之聞言,心裡默默在想,我也不甘心,可他如今沒法集中精力看書,不走隻會讓事情變的更糟。   “王兄,王兄。”   就在這個時候,外麵傳來一聲呼喚。   王敬之聞言立即清醒過來,趕忙擦了一下眼角的淚珠,這才起身應答。   “李兄,何事?”   來人也是國子監的一名生員,隻不過兩人不算太熟,不知道對方為何會來找他。   “王兄,靈均先生有請。”   來人笑著說道。   “啊,好,好,我立即過去。”   王敬之聞言立即心情澎湃,答道。   靈均乃是蒲景勝的字,取自《離騷》中的“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這裡的正則表示公正而有法則,靈均則表示靈善而均調。   蒲景勝不僅是國子監祭酒,還是大齊第一大儒王學義的愛徒。不僅學問廣博,為人也很謙遜和善,品德高遠,在大齊名聲頗高。   蒲景勝每月隻講一課,但隻要是他的課,國子監的生員和老師,以及在朝中當官的不少官員都會來旁聽。   每每講課,可謂國子監人滿為患。   除了授課之外,蒲景勝還會抽出時間來解答生員和老師的疑惑。   至於蒲景勝的老師王學義,早已經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不在授課,時間都花在整理經義和他多年的學識見解上。   能被這樣的人物點名,王敬之自然很是激動。   來到蒲景勝的院子前,王敬之沒有急吼吼的沖進去,而是平復心情,又整理一下衣冠,這才緩緩的踏入了院子。   越過院子,登上臺階,聞到屋內傳出來的淡淡檀香,讓人精神煥發,一瞬間他就恢復到往日最好狀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學生,見過靈均先生!”   王敬之不卑不亢,有禮有節,拿出一名學生拜見老師應有的禮節。   “不必多禮,請坐。”   蒲景勝麵帶微笑,抬手示意王敬之坐下。   “謝先生。”   王敬之又恭敬的應答一聲,這才坐在一旁的蒲團上。   自從王敬之進來,蒲景勝就一直盯著他看。   此時他的手裡拿著一卷紙,本來他想詢問這紙上的內容,不過觀察到王敬之眼角微紅,頓時猜到了什麼,輕輕放下手中的紙。   等王敬之坐定,一旁的仆從為他倒了一杯茶水。   茶湯濃鬱,色澤金黃色,古樸淡雅的茶香撲鼻,讓人心曠神怡。   蒲景勝麵帶微笑的說道:“這是老師親手栽種的茶樹,今年給我送了一斤。文齋,你嘗嘗。”   王敬之聞言大為激動,趕忙舉手中的茶杯,朝著王學義所居住的方位,說道:“謝有君先生。謝靈均抬愛。”   有君乃是王學義的字,寓意取自《詩經·國風·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是指這個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無斑。同時還有博學多才、有修養之意。   當然,這字不是王學義取的,而是王學義的啟蒙老師為他取的。   蒲景勝並沒有因為王敬之沒有先謝他不高興,反而把他的老師王學義放在前麵感到很欣慰。   對於讀書人來說,老師也就是他們的父母,可能有時候在某些意義上,比他們的父母還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