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種子部隊(1 / 1)

時間,實在是太緊張了,距離李林楊計劃中的第一次戰爭,越來越近了。資金方麵已經有了保障,但軍力方麵,現在尚未成型,由不得他不著急。   但練兵這種事情,絕非可以一蹴而就!   李林楊下大本錢去建設一支部隊,不是為了讓這些少年們隻會排隊槍斃的。話說,李林楊很忙,很大的成分就在於攻讀德軍的步兵操典,以及各種軍事著作。德國人的步兵基礎戰術目前來說,還是以排隊槍斃為主的。   普法戰爭的勝利,德國的軍事家對其中的勝因總結的最精辟:機動+步兵。   至於戰術:大炮征服,步兵占領!這句至理名言,還沒有被提出來。雖然,軍事家們已經有了這方麵的意識,但總結還不到位,也就是認識沒有那麼深刻。故此在軍人的眼中,大炮雖然重要,但重要性還沒有超過步槍。因而士兵的重點訓練科目,仍然是細紅線戰術,當然不是原始版本,而是德國經過升級的最新版本。   1883年年初,在全體已經具備了排隊槍斃的“作戰能力”之後,也完成了兵種訓練科目之後,就是戰術的訓練了。   如果是一支成熟的部隊,以舊帶新。那麼新兵三個月上戰場,不是問題,這種情況在各國都比比皆是,當然精銳那是別想了。但,對於一支從零開始的部隊,那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必須有一支成熟的小部隊作為種子。   距離李林楊計劃中的參戰,此時時間不多了。戰場復雜不可預料,士兵素質也參差不齊,訓練進度也有先後,因此上,李林楊把一百二十人的部族兵,一分為三。本來兵力就不多,還要一分為三,這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其中一部,四十人,以南皮為排長,呼嚕和丁哈恩為班長。這一部,小黑比例較高,占了三分之二,其他的士兵也隻是從國內招來的普通青壯。幾乎全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目前除了排隊槍斃尚可勉強做到,很難在出征前完成全部訓練計劃。甚至在李林楊以及德國教官們看來,幾乎沒有可能練成部隊骨乾的可能。因此這一部乃是李林楊出兵之後的留守部隊,也很可能是計劃中參戰的第三梯隊。   第二部,四十人,小黑和國人比例基本上一比一。這一部就相當不錯了,隻是完成全部的訓練科目需要時間較長,這是參戰的第二梯隊。   第三部,四十人,乃是精銳,小黑很少,完全能夠在出征前完成訓練。   李林楊的計劃並非搞一支類似特種兵的精銳,那玩意在這個時代不現實,而且需要的時間更長。因此他走正規軍的路子!   一支成熟的陸軍小部隊,起碼要有步兵,炮兵,騎兵(偵察兵)、工兵、輜重兵。五個兵種。   四十個兵,至少還需要一個小規模的指揮中樞。   也就是說區區四十人怎麼也得分成六個單位。   這樣的部隊組成,戰鬥力倒是不一定比全部步兵的部隊強大,但是,作為一支部隊的種子,怎麼也不能少了這幾個小單位。雖然規模小,但是這樣的組合稱為排,是有點不大合理,故此,第一個連級單位成立!   指揮中樞:李林楊和壯壯加上五個人。合計七人。   步兵班,班長李大明,下轄兩個三人戰鬥小組。   炮兵班:班長,王選。下轄六個戰士,相當於一個炮組。   騎兵班、丁赫爾(漢人),下轄六個戰士。   工兵班,班長石富貴,下轄六個戰士。   輜重班,班長張鳳伍,下轄六個戰士。   訓練內容是李林楊和教官韋伯少尉協商之後確定的。   拿破侖曾說過:行軍就是打仗。   訓練內容也很簡單,每個月分兵種單位訓練一個星期,然後越野演習一個星期。這個越野演習聽著簡單,就是從圖蓋拉河口到理查德灣,不到八十公裡。   說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就不簡單了。第一次越野行軍就把韋伯少尉這個德國老兵全部給累趴下了。   話說越野演習,李林楊是要參與的,而平時的訓練,李林楊隻是監督,他事情還是比較多的,不可能整天呆在部隊裡。   八十公裡而已,來回才一百六十公裡,一星期七天,平軍每天才行軍二十多公裡。   聽著真是不難啊,但是,沿海是砂石原生道路,過河是自己砍竹子造筏子,叢林是砍樹穿行,沼澤是一邊打鱷魚一邊探路。要知道,隊伍雖小,兵種齊全,還帶了一門大炮和輜重呢。   第一次越野,單程就用了六天,折合每天還不到十五公裡。韋伯少尉等人是資深軍人,這個不錯,但四五十歲的年齡再加上不很適應這裡的氣候,哪怕是回程坐船,也是累的渾身酸軟。李林楊也是如此啊,而且李林楊還要更累,他也是要參與戰術研討,解決問題,同樣還要行軍。除此之外,他還要和戰士們談心做思想工作的。   所以,第一次越野,可是累壞了大家夥。嚴重到了:韋伯少尉差點要求辭職!練兵就是這麼苦!練兵就是這麼難!   李林楊以薪水和關懷,總算留住了這些教官。但訓練的標準不能降低!   第二次越野,戰士們有了點經驗,表現就好多了。五天就完成了單程。   直到第五次越野,這才把單程時間縮短到了三天。   但是,想三天去三天回,還是不行的。   當越野進行到第十次,終於第一次達到了李林楊的要求!三天去中間休息一天,然後三天趕回來。   這個進度,比起李林楊的計劃來說,足足延遲了兩個月。此時已經是一八八三年的五月份了。   越野訓練對於一支部隊的戰鬥力提升效果是巨大的!比如輜重班長,張鳳伍,從最初的手足無措,到現在已經可以完善製定計劃。比如炮兵班,已經摸索出來了一整套火炮伴隨步兵行軍的要訣。比如工兵班,已經可以熟練的用幾種簡單的工具為部隊克服跨越各種障礙。   距離李林楊預計的出發時間隻剩下兩三個月了。練兵計劃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實戰訓練。這個階段,乃是李林楊作為指揮官,親自參與。   此時,第二部四十人也需要開始越野訓練了。李林楊還不得不撥給韋伯少尉幾個助手,否則,韋伯這個老兵的體力根本撐不下來。   指揮組以及步兵班本來就嚴重缺少人,那是不可能再抽調給韋伯少尉的。   於是騎兵(偵察兵)和炮兵,輜重兵、工兵都均給了少尉先生各三個士兵。   為了照顧一下韋伯少尉的情緒,種子部隊在抽出了十二人之後,第一期僅有的四十二人的主力,變成了三十個人。(第二部分變成了五十二個)   以第一批訓練的情況看,李林楊此次參戰,想得到援兵,至少也得六個月時間(此前因為兩批之間的訓練進度時間有重疊,否則的話得十個月)。加上路途上的時間,差不多到年底甚至明年初才能得到援兵。   三十個人,有三十個人的打法。李林楊倒也不在乎。   總體上,在一八八三年五月份。   陸軍主力一百二十人,其中種子部隊三十人。   第二期學兵八十人,已經完成了為期半年的新兵訓練,並且已經開始了兵種訓練。1884年四五月份,可以參戰。   第三期學生兵一百三十餘人,已經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新兵訓練。1884年年底,可以參戰。   以上全軍合計三百餘人!(新兵訓練完成會有一部分劃到海軍)   前三期學兵,因為時間緊張,故此學時基本上是一年多點,文化課和數學課僅僅是小學水準,或者說,還不到小學水平。   從第四期開始學兵人數肯定會超過兩百人。根據李林楊所知的歷史,第四期肯定是跟不上計劃中的戰爭了。因此,也就無需那麼急切,第四期的文化課程學習,將會延長到兩年!雖然還是小學教育但功課會相對的紮實很多。   經過一年多的練兵實踐,練兵的模式更加完善。從第四期開始,確定了士兵的培養模式:兩年的文化課,半年新兵訓練“排隊槍斃”戰術素質(兵種不同,有區別)達到列兵的標準,半年兵種訓練,半年實戰越野訓練,半年戰術合成訓練。也就是說,一個士兵要經過長達三年半到四年的培養!   掏出小本本:第四期學兵完成全部科目訓練時間1886年年底。   練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真難!前三期算是練兵的摸索階段,到第四期才能算是“正規”軍!   而且這也隻是士兵,若算上李林楊計劃中的軍官培養,所需的時間更長!   練兵,真難!   建立一支軍隊,真難!   以上是陸軍的情況。海軍方麵:截至到1883年年中,李林楊的船隊已經有兩艘海輪了---兩艘璿璣級。有經過軍訓(半年)的海軍士兵兩批三十人。其中第一批十二人,在經過了一年的海上生活工作之後,六個優秀的學員被送往德國讀航海學校。航海學校的學製不長,隻有十八個月,但對於那些海軍士兵來說至少得三十個月---畢竟一年的語言學校和功課補習是非常必要的。   陸軍都已經夠難搞了,海軍比陸軍更難搞!第一批陸軍都已經勉強成型了,但第一批海軍還需要近三十個月時間,得到1885年年底或者1886年年初!而且,也隻是會航海而已,並非能作戰。   費用方麵,陸軍這裡四個教官的薪水夠高,但海軍那裡的學兵們,消耗並不比這四個教官少,甚至更多。   更何況,還有第二批,第三批等等。   據李林楊所知,大清朝為了培養海軍軍官,李鴻章下了血本,僅僅是為了十幾個軍官能在大英帝國的海軍學校實習,就耗資三十萬兩白銀!相比之下,李林楊這裡還是花錢最少的,當然規模肯定不能比。   李林楊在一聲聲“真難”中,卻精神頭十足,辛苦是辛苦,花錢如流水,但一支堪稱精銳的小部隊就站在眼前,那種成就感滿足感甚至超過了發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