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班達政府(1 / 1)

進入1883年年中,所謂“侯府”,所謂“王城”,現在有了一個正式名稱班達城,已經初具規模。   圖蓋拉河口以北,德拉根山以東,印度洋海岸線以西,東西約三四十公裡寬的地帶在地理學上應當說是祖魯蘭北方向南的泄洪通道。萬年的洪水把沿海的高地沖刷出一道南北走向的低地。但比較古怪的是,距離海岸線不遠,還保留著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這山梁其實不高,卻仿佛一道天然的城墻抵擋著來自印度洋的風雨。洪水沖刷出來的低地,中間有無數的小高地。低處平坦,可以種田。小高地可以住人,防洪防野獸。   班達城,位於南北走向的臨海山梁的一段缺口處!大約一千多米寬度的缺口,真正的麵朝大海春暖花開。話說,李林楊就這追求,酋長、任性!   缺口正中間是班達城所在地。   朝著大海的方向,是一個幾乎正方的廣場,足足四百米寬四百米長,再靠向海邊,是一條沿海公路,再往外就是一道大約五百米寬的海灘。   廣場後麵(西)乃是一座“宏偉”的建築,乃是被命名為“勝利宮”地標建築,實際上算是一個大廳。   勝利宮大廳,仍然是中西結合的建築結構。大廳寬度三十八米,長度六十米,建築麵積兩千五百多平米,內裡的凈空間也有兩千平米。   雖然,號稱“宏偉”,但以李林楊的眼光看,其實也就一般般。不過,話說回來,耗資兩三千英鎊的建築,在納塔爾地區,在祖魯蘭地區,稱得上是宏偉了。   勝利廳之後,乃是政府部門,其中侯府,也就是李林楊的家占了一個小單位。再往後,乃是軍營。再往後乃是一座寺廟。計劃中還有一所小學,現在尚未開建。   廣場、勝利廳,侯府、軍營,寺廟這些算是班達城的核心建築。在核心建築群兩側,乃是兩條寬達五十米的公路,從海邊,一直向西延伸,規劃隻是規劃,至於將來會延伸到哪裡,不知道!   核心建築北側,是商業區、居民區。核心大道南側,乃是醫院,高端住宅區。   當然,時間還早,規劃隻是規劃,真正建成的並不多。   身為大酋長,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乃是領土,這個成就來之容易,讓李林楊都不好意思稱之為開疆拓土。   首先是南北方向從理查德灣到圖蓋拉河口這八十公裡內的散碎小族群,十多個,但人口不到五千,被輕鬆的納入麾下。其實就是丁達拉的治安部隊,類似行軍一般的走了幾趟,甚至都很少動槍,然後就全部收復。這些族群本來就不成氣候,也比較小,被全部打散分配到班達堂族的五大部落之中。   同樣生活在這八十公裡區域內的另外兩個大族群的一部分。在班達族不斷的招工,尤其是旱季食品缺乏期間招工,逐漸的開始分化。以至於上千家,差不多有近萬人,就主動融入了班達堂族。這些人可是族群中的主要青壯年!   別看這兩個部落(都不是全族),都有好幾萬人的規模,一個族群一旦失去的五千人,而且是勞動力最強的人群,立即就開始衰弱。這個衰弱在這個時代,其實意味著挨餓!   然後,李林楊這邊的主力部族軍部隊開始演習,丁拉達那邊的治安軍也開始騷擾,幾個月下來,一個部落酋長逃走了,剩下的普通族人,立刻就融入了班達堂族。另一個部落撐不住,幾乎全族遷徙,去了主部落那邊謀生。   三下五除二,現在這南北八十公裡,東西大約五十到一百公裡內,全成了班達堂族的領地。領土麵積已經實打實的達到六千平方公裡。如果把德拉根山也劃進來話,說兩萬三萬平方公裡也是有的!   這還不算,圖蓋拉河穀中的幾個小酋長,現在已經以班達堂族為“主”,類比古代的話,算是羈縻部落。   人口方麵,成就也是巨大的:班達堂族擁有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了五萬!羈縻部落也有三萬人上下。   至於治理和管理,現在除了班達城,其他的還幾乎都是部落的管理辦法。而班達城,現在可不是幾百人了,足足三千多常駐人口。   領土,人口,城市,軍隊、經濟都已經逐漸成型,因此,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機構,班達政府因此正式成立了!   李林楊也沒人商量,也不想商量,獨自一人設計另一種民主製度,六人七票製度!作為酋長他拿雙票,而且免於選舉和被選舉。其他的五人,分別由華人白人黑人組成。   不管部長,黃召會。   大法官,羅斯。年薪兩百英鎊。   外交部長,米勒。同時也是高尚醫院院長。   治安部長,丁拉達。掌管一個連的治安軍,負責全族的治安。   財政部長,赫爾利。   需要特別說明,這個赫爾利乃是黑人,在開普上的教會學校,在黑人中間有著相當聲譽。頗有點英國人培養出來的覺醒者的味道,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因此受到了班達堂族的邀請,擔任財政部長,負責征收商稅。   而黃召會乃是李林楊的四管家,其擔任的不管部長,其實是什麼都管,相當於常任總理的角色。在完成了造船造獨輪車等工作之後,他仍然負責手工業和製造業,其中最大的一個項目乃是正在建設的水泥廠。在非洲乾別的工業都缺乏基礎,這種粗糙笨重汙染的工業,卻是正合適!黃召會能夠坐上不管部長這個位置,乃是其真有這個能力。若按排名,他隻是四管家,但是這位“創造性”的摸索出來了一套部落經濟循環運行的方案!   說出來很簡單,但想出來,並不容易!   方法嘛:以一部分資金為本錢,雨季收購糧食,旱季以糧食為資本大搞基建和房地產,賣出房產,雨季繼續采購糧食,如此循環。   想出來已經不容易了,要想做到,其實更不容易,需要嚴密的測算和強大的執行力。   這種方式的經濟,若想盈利,其實很難。但,李林楊支持黃召會繼續做下去,隻要部落發展,總有盈利的機會。再說了,以這種方式把部落組織起來參加勞動,本身就是族群的凝聚力的體現!也是戰爭潛力!   雖然吧,李林楊搭建的這個政府組成不很“現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但是代表性還是很廣泛的。   這五個人中間,明顯白人占了便宜,因為白人在班達城的常駐人口還不到五十個。六個人七票就是議會同時也是政府,粗陋就粗陋,當前也就隻能這麼做。第一界政府的任期,為二十年!第二屆多少年,到時候再說。   雖然是攢起來的政府,但是形式有了不是?布爾人僅僅七八十人就能成了自由邦,例子就擺在那裡,為什麼不敢乾?   有了形式,就能以英國人的模式對抗英國人!這就是李林楊的目的。   講文明?好,咱們就講講文明。   講法製,好啊,咱們就講講法製。   講民主?好啊,咱們就講講民主。   講武力?不!李林楊沒有自不量力的武力對抗英國人,但必須一步步的向前走,直到建成自己的國!   有些事不是你做的是不是紮實細致,也不是你做的優秀,更重要的的是你做了!   政府天然的具有自我延續和自我加強的屬性,幾個官員自然而然的會完善各個細節,權利這東西,隻要嘗過了,就曉得有多麼吸引人了!比如,赫爾利這個黑人財政部長,此前隻是會刷刷嘴皮子,剛剛做了一個月,就不辭勞苦挨家挨戶的上門收商稅了!而且,還知道為本部門爭取辦公經費了!   根據李林楊這幾年的經驗,隻要把差不多的人放到一個領導位置上,給目標,強監督,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上進”,甚至都不用給多少壓力。   這是李林楊建國計劃的又一小步,仍然是對大英帝國殖民者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