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生意做得很興旺(1 / 1)

那是開窯第四年的秋天,宣統三年,清朝的最後一年(1911年)。   燒青瓦燒出紅瓦,家裡人慌了,說不清原因,外頭人說不是好兆頭,瓦窯隻好停產關閉。   瓦窯連皮開了四年,白套手裡攢了一些錢,關閉了瓦窯以後,在北街租了王家的一個大院,然後把留在老家的老伴兒(白翼人的老奶)搬來了。   當年秋天,白套開了個留客人的店,起名叫“順達店”,取“順利暢達”之意。   那時候,從河(黃河)南到臨水鎮的驢馱子、牛拉炭車和從鹿城來的客商來來往往,再加經營得好,客店一開起來就火爆了。   “順達店”剛開的時候隻留那些過往的行人和客商,第二年(1912年)春天,又添了貨棧業務,貨棧業務是把客商的土特產囤下轉賣,或者代客商推銷。   “順達店”又留客又囤貨做買賣,業務範圍廣,經營管理好,因此更加火爆了。   這一年清政府徹底垮臺,正式進入了民國時期。   白套叫堂弟白成和遠房侄子白金銀、白來有各自租房,把他們留在老家的媳婦和子女也都搬來了。   一大家子人都來到以後,參與經營“順達店”的人越多了,店鋪也更加興盛了。   可是到了第三年(1913年),臨水鎮土匪橫行,一片混亂,客商一天比一天減少,生意一天比一天蕭條,順達店沒法兒再經營下去,不得不解散。   順達店解散以後,白套已經65歲,身體明顯不如以前,他就帶上老伴兒回了口裡老家。   第二年,白成一門人到本縣一個村子裡買房置地定居了,接著白來有和白金銀分別到鄰縣相鄰十幾裡地的兩個村子裡也買房置地定居了。   白得利不願離開臨水鎮,他給大兒子白雲找了個郵政代辦的差事,自己跟二兒子白玉做起了小本生意。   白雲拉著毛驢馱上布袋,走村串戶送信件,倒也能掙些錢。可是送了沒幾個月,臨水鎮就成立了郵政局,郵政代辦隨之撤銷,白雲也就沒事乾了。   第三年,白得利覺著兩個兒子都大了,應該獨立生活了,於是分門立戶,讓他們各自謀生。自己和老伴兒回到了原籍。   白得利的二兒子白玉,也就是白翼人的叔叔,在臨水鎮東頭的大斜坡上自家租的院內開了一個小店。   白得利的大兒子白雲,也就是白翼人的父親,在街頭擺了個賣雜貨小攤,起早貪黑,苦心經營,生意越做越大,有了一些積蓄後,打算租店鋪經營百貨。   當時清源城的“厚德”“德成”等商號都有從口裡來的客商,白雲熱情走訪這些客商,虛心請教,得到了這些客商的信賴和支持,願意賒貨給他。   民國五年(1916年),白雲租下店鋪以後,腦子一轉,為店鋪起了名——“順達隆”。   “順達”後加了一個“隆”字,以“順利、暢達、興隆”之意,表示了繼承祖上經營理念的決心,表達了把商鋪經營發展好的願望,暗示了白家來臨水鎮的經歷:燒窯起步順利,客店開得暢達,商鋪必會興隆。   民國五年(1916年),“順達隆”開業以後,常生的姥爺白翼人的爺爺白雲,經營起了日用百貨。   白雲傳承祖上從燒窯到開店的一貫做法,重誠信,不怕苦,待人熱情,得到了供貨商的充分信賴他們,越來越願意賒給他們一部分貨,因此貨源比較充足。   商鋪出售的各種商品都貨真價實,價格合理,顧客越來越多,生意越做越活。   這期間,白雲的弟弟白玉開小店掙了一些錢,回到口裡老家。白雲娶妻生子,繼續經營商鋪。   隨著兒子們的漸漸長大,白雲為了商鋪發展得更好,那是民國20年(1931年),把16歲的二兒子白貴人送到山城學習做生意。   白貴人學了三年,一回來就擴大了“順達隆”的經營範圍,增加了棉布經銷,並開始雇用店員,先後雇了七八個,其中就有趙宏偉。   白雲是坐碼頭(專管采購貨物)的,白貴人是掌櫃子(店鋪主管),趙宏偉是賬房先生(會計),白翼人打雜差。   “順達隆”規模擴大後生意更加興隆,除了與臨近旗縣和清源城的客商頻繁來往外,還與鄰省一些地方的客商也有了來往。   商鋪生意越做越活,越做越大,人人歡欣鼓舞,個個笑逐顏開。   然而,就在白雲正忙著給二兒子白貴人張羅辦婚宴的時候,白貴人患了重傷寒。   一個年輕人患上重傷寒,原以為經過請醫調治,很快就會好起來,但是誰也沒料到,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勉強過了個大年就離開了人世,年僅21歲。那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的正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家人忍悲含痛,安葬了白貴人。   第二年,日偽政府的成立,社會動蕩不安,市場混亂,紙幣、銀元、糧食、大煙(鴉片),都在市場上流通,以錢易物,以物易物,交雜在一起,生意很不好做。“順達隆”不得不暫時關閉,雇員各自回家。   商鋪關閉後,白雲和大兒子白翼人先把外欠款還清,然後用餘錢買下了長街路北的一處大院,準備日後做店鋪,又買了一處四合院居住,結束了白家在臨水鎮租房的歷史。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他們把買下的大院租賃出去。租賃人開了個俱樂部,以放官賭為業,僅開了一年就倒閉了。   第二年,白雲收回大院,重新裝修,重啟“順達隆”,恢復營業。從那個時候開始,白翼人當起了“順達隆”的掌櫃子。   重新開業後“順達隆”,顧客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多了,不久,他們又增加了供應小商小販(貨郎擔)的業務,采取賒一半付一半、賣完結算的辦法,這樣一來,生意越發火爆起來。   當時農村盛行種大煙,貨郎把小食雜貨送進村裡、田間地頭,很受歡迎。   因為商鋪有好底子,再加白翼人勤奮努力,生意做得生機勃勃,充滿了活力。   吳華女說到這裡,一個中年男子開門進來取衣服,吳華女立即停住敘說,給來人取衣服。   常生說他要到西間練字,米老師緊跟在常生身後去了西間。   來人把衣服取走以後,吳華女坐到縫紉機前,紮起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