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海外研究員(2 / 2)

“你們也是華夏人嗎?”

“咦?”

“你是....”

陳偉東轉身,看見不遠處有一位年紀約莫五十歲,穿著白襯衫,戴著黑色方框眼鏡,文質彬彬的中年男人,正神情激動的盯著他們幾人上下掃視。

“你們是來矽穀找工作的嗎?”中年人小跑幾步,走近到眾人麵前。

“哈哈,這位老哥,我們確實來自華夏,不過我們是來這裡參觀的,可不是找工作啊。”

陳傑咧嘴一笑,率先向他解釋道。

“原來如此!我看你們幾個也不像是搞學術的。”

中年人用手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微微一笑,有意無意的看了一眼他們身後的李雲幾人。

一番交談後。

眾人才知道,眼前這個中年人叫做馬建成。

在八十年代初期。

國內經濟轉向,很多人認為世界大戰打不起來,沒必要在鍋方建設上花費錢財,應該要集中財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所以,非常多的科研項目、民用工業,等等一些燒錢的項目,都進行了大量精簡。

相應的,無數科研人員裁撤的裁撤,調崗的調崗。

馬建成跟他們說,80-84那幾年,華夏果斷選擇了大型機計劃,即:863工程的1代長城(曙光最早前身)。

而島國,此時無論技術,市場,都基本與美利堅同步。

但是,一貫自大的島國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麵完全可以崛起於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盲目開始大型機算機的研製。

但是,在設計研發當中,諸多技術難題至使島國感到難以前行。

而美利堅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因此以科技交流的形式,誤導島國大型機的發展,阻礙其像xl大型集成電路發展,使島國陷入了歧途。

在1982年,華夏已經完成長城1代大型機,以及曙光1號巨型機的製造與研發。

當時的華夏,因為剛剛開放,因此非常想知道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標準相差的距離,生怕自己進入“閉門造車“時代。

1982年,長城2號大型計算機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華夏人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東京新技術交流會“。

當時的他們還不懂什麼是技術壁壘,並且采取了華夏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了所謂的國際科技殿堂。

在東京,島國專家在發現華夏的計算機技術,遙遙領先於他們的時候,十分醜陋的以所獲得的米國諸多學術資料,來對華夏人進行科技欺詐。

他們告訴華夏人:“你們的長城早就已經是十分落後的產品了“。

但是在美利堅,五角大樓對華夏大型機算機技術的高超,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

兩者幾乎同時進入了億次計算時代,他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

但是,米國人的思維不同於亞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有點刻意古板,一是一二就是二。

因此,他們希望與華夏秘密製定“高級計算機技術協議“來控製這種技術流入“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這些國家。

但是,華夏沒有答應。

而島國,則是借此次交流會的機會,於第二年自行開發所謂的大型機算計係統,“昭和1號“。

當時,島國的精密加工確實做的比華夏好,因此產品的外觀都非常漂亮,不像華夏的那麼“土氣“。

華夏專家們進行了評估對比,一度放棄了長城、曙光。

1984年初,863計劃全麵開始之後,由於當時有人力保,該項目才沒有被勒令下馬。

但是,華夏科學院遞交的報告稱:長城、曙光,由於技術相對於西方國家,處於落後階段,因此建議作為民用。

正是因為這個舉動,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被流入外界,相關項目被全部關停,項目的研究小組也不得已解散。

此後的十幾年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島國和西方在大型計算機方麵接連取得突破性進展。

計算機邁入每秒十萬億次時代。

而等到華夏反映過來的時候,已經遲了。

就算上麵想要重啟這個項目,也因為找不到當年的研究人員而被陷入擱置。

而他,就是當年參與過曙光1號大型機項目的研究員。

因為不願意接受調崗,又不想畢生所學,沒有了用武之地,最終,他隻能和那個時期的許多研究員一樣,遺憾的遠走他鄉,經朋友介紹,來到美利堅,繼續從事大型計算機的研究工作。

馬建成告訴他們,像他這樣的研究員,不在少數。

光是他在矽穀認識的,就有二十多位,都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來到了這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