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找那個傳話的人爭論,麵對這種威脅的語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技術上壓倒他們!
經歷過重生,陳偉東已經無法容忍自由受到威脅。死過一次的人,無法接受自己受到別人的控製。
同時,他也很難接受,重生以後還要受這種罪!這一切的一切,讓他更加堅定了烏托邦計劃的必要性!
列目標、撥經費、找供應商、生產、組裝、發射,這種傳統的航天模式,弊端很多。
更是因為行業壟斷,外界對火箭發射技術,幾乎不了解,都是聽專家說很難。
而那些撥下來的科研經費,也早就被固定的產業鏈,瓜分的一乾二凈。
從一九七零年,到二零零五年,一共發射了七十多次。隻看結果的話,可以說效率非常低。
除此之外,如果民營航天企業,搞的比國營航天企業還要好,那麼航天部門將會被置於何地?
還會有外國客戶,找國營航天企業采購發射訂單嗎?毫不誇張的說,幾十萬航天人的鐵飯碗,都會被砸的稀巴爛!
所以,這是一個很現實,又無法避開的鄭智問題。如果不是無窮大公司的研究人員,多次闡述,發展民企商業化航天的必要性。
加上陳偉東一再表示,火箭項目,會自負盈虧,這個項目才被不太情願的審批通過。
否則,按照歷史進程。他們最起碼,也得等到十年之後,才有可能鬆口。
但那個時候,很多東西還追得上嗎?在一間戒備森嚴的廠房內,陳偉東他們登上了鋼架天橋,在上麵,俯瞰那顆正在進行檢測的小衛星。
不少人以為火箭和飛船是兩回事。其實不是的,人們在電視機裡,看到大柱子一樣的東西,確實是火箭,但它的作用是把飛船送上天。
而火箭頂端的那一部分,就是飛船所在。宇航員就是坐在裡麵的。不過這是無窮大公司,第一次進行火箭試射,所以隻準備攜帶一顆小衛星,用作收集科研數據使用。
廠房內部,外麵看似高大的建築,裡麵其實是拉通的整體架構、通透的空間,從屋頂到地麵,足足有七八層樓高。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在做衛星檢修的時候,有足夠的空間。其次,也是為以後的大型桁架式衛星做準備。
廠房左側,十來個穿著藍色衣服的技術人員,正圍在一個直立的空心圓筒周圍。
圓筒的側壁是活動的,這個時候處於打開狀態,在圓筒的表麵,噴繪著一麵巨大的紅旗,還有重新設計過,識別度很高的無窮大公司圖桉標識。
那些技術人員,遠遠的望著正在進行檢測的衛星,指著圓筒,嘴裡說著什麼。
“那是什麼?”李主任好奇的問道。
“那個是衛星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發射的時候,衛星就放在裡麵,下麵以托架支撐,以保護衛星不會因高溫摩擦而損壞,到了預定發射高度,艙門會自動打開,實現星箭分離。”剛忙完手頭工作,小跑過來的趙工,很專業的解釋道。
一眾人從高處下來,李主任向那群圍在衛星倉旁的工作人員走去,那些人也都認識他,熱情的向他打著招呼。
通常一顆衛星,從設計到製造,標準流程下來,大約需要三十六個月。
但無窮大公司非常講究效率,加上他們幾年前,就曾經協助空間研究院,設計製造過通訊衛星,還參與過多次火箭發射任務,所以現在自主研發,也不是完全沒有底子。
在製作這顆相對簡單的小衛星時,就僅僅隻用了五個月。那些研究人員,見到陳偉東他們,都沒有太大的反應,隻是自顧的和技術人員討論著,幾天後的發射任務,如何保證一次發射成功。
如果一切順利,那麼他們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發射火箭的民營企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