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率軍回到北平後,下令讓士兵飲宴三天,各將領歸家團聚,三天後到王府開會,兵將盡歡。 三日後,朱棣召集三子與心腹眾將開會,這次還多加了一個人,六十九歲的老將顧成。雖然真定一戰,顧成幾乎是毫無作為,但這更多的是因為他當時已經遭到了包圍,而主帥耿炳文又逃了。事實上,他真不是一般人。 顧成是一個真正的“站隊高手”。顧成生於元朝,少年時遭遇強盜搶劫,整船人都不敢動,他一個人打跑了整個強盜團夥。 後來明末大起義,顧成的家鄉本來在張士誠的勢力範圍,但他卻舍近求遠的投奔了當時勢力並不強大的朱元璋。 此後,顧成又屢立戰功,為朱元璋擊敗其他勢力和開疆拓土、穩定西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後來靖難之役又成功站隊朱棣,又立了很多功,直到八十四歲高齡還能帶兵平叛。被封鎮遠侯,追贈夏國公。 朱棣首先發言:“經過真定一役,南軍暫時已無力進攻了,但是我們不能鬆懈,估計下一波大軍兩三個月後就會到來,我們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高熾,糧草方麵如何?” “回稟父王!雄縣、河間兩戰我們繳獲糧草頗多,再加上馬上秋收了,按照目前的情況,糧草至少可以支撐到明年夏天。” “很好!那麼武器裝備方麵呢?” “回稟父王!現在兵仗局兩司正在加緊趕工,武器方麵除了黑鐵武器還很少之外,加上繳獲的裝備已經富餘了,隻是盔甲嚴重不足,即使算上皮甲和破舊的鐵甲,最多能湊出三萬件。”朱高煦答到。 “這是有一些麻煩……為今之計,隻能把部隊重新整編一下,把好鐵用到刀刃上!大家一起來商量一下。” 經過一下午的討論,朱棣按照兩個月後能拿出的裝備情況,把本部兵馬與降軍重新分成了五個兵團。 騎兵兵團一萬人,其中黑甲槍騎500人,全員將配備黑鐵全身甲,黑鐵長槍,半馬甲,每人三匹戰馬。重騎兵1500人,配備鐵甲,黑鐵戰刀,半馬甲,每人三匹戰馬。輕騎兵8000人,配備皮甲和普通戰刀,每人兩匹戰馬。 步兵第一兵團一萬人,其中鐵甲重步兵2000人,配備鐵甲和戰刀,刀盾兵2000人,長槍兵6000人。 步兵第二兵團和第三兵團配置完全一致,都是鐵甲重步兵500人,刀盾兵2000人,弓弩手2500人,長槍兵5000人。 北平城防軍一萬人,其中鐵甲重步兵1000人,火銃手3000人,弓弩手3000人,長槍兵3000人。 這樣弓弩手和長槍兵暫時可以不用盔甲。 其餘地方部隊和新兵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最起碼武器換成了新的。 幾萬大軍,在各自將領的帶領下,操練了起來。 說到南軍這邊,建文帝聽到耿炳文兵敗,準備換帥,最終根據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統帥對燕作戰,又令遼東江陰侯吳高等領兵圍攻永平,想讓燕軍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麵。 (下邊這一段屬於說明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請大家不要較真) 這裡要重點說一說李景隆了。李景隆是靖難裡邊被黑的最慘的人之一。 近幾年關於李景隆的爭論很多,這裡隻說一點點。 比如明史卷126·列傳十四裡邊,有這麼一段:都督瞿能攻張掖門,垂破。景隆忌能功,止之。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張掖門,是哪個門? 我找到了很多種說法,比較廣泛的說法之一,是說彰化門、廣寧門的,這些都是現在的廣安門,位置在北京外城西側。而北京外城,是一百多年後嘉靖皇帝在位期間建的。其他說是北京外城任何一個門的,都和這種情況類似。 還有說是金中都城的彰義門。請注意,金中都城和元大都城的區域,是相互分離的,沒有接觸點。而且……1215年的時候,蒙古攻破中都,城池幾乎被全毀,即使彰義門還在,也沒有圍住元大都城。 而且之前南軍屯兵天壇這片兒,要進攻的是天安門廣場和故宮這片兒,金中都彰義門在北京西站南廣場東這片兒,打這裡一是繞了個大遠,二是根本不需要過這個門,又何談大功?何談搶功? 還有一種可能,這事兒真有,但是清朝人把門搞錯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所以這個張掖門,必須是元大都城的九門之一。(其他門這時候要麼不存在,要麼與北平城並不相連。而且北平城南城墻南擴重修是在朱棣在位時期,所以此時的北平城請看元大都城地圖)這又分為幾種可能: 李景隆在打麗正門(現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瞿能在打順承門之外的幾門之一。而且真的是馬上就要攻破了。那麼,消息傳到李景隆那裡,李景隆再傳令過去,瞿能已經殺進去了。 或者,這個垂破,其中水分很大。至於文明門,按照元大都城的地圖,除非是同時進攻三個門以上,不然是不會同時打麗正門和文明門的。而且,即使真的是文明門,其實可以參看下一條。 要麼,瞿能在打順承門,李景隆在打麗正門,瞿能馬上就能破城,李景隆自己毫無進展。(否則瞿能攻破順承門,他完全可以借勢攻破麗正門,最後他還是有功勞的) 如果是這種情況,李景隆下令讓瞿能退兵,那麼我承認,李景隆的水平真的是太低了,怎麼噴都不為過,或者……他是朱棣的內奸。 或者,當時瞿能帶兵攻城,李景隆在身後看戲,城快破了就讓他回去……他是朱棣的內奸。 李景隆能受到朱允炆的肯定,這沒什麼,朱允炆不懂軍事嘛,但是能受到朱元璋的肯定,至少紙上談兵的能力還是有的。 如果李景隆一無是處,或者是內奸,接下來這段故事可能會比較乏味。 為了故事更精彩,本文中按照李景隆在靖難之役初期不是內奸,隻是水平低了一些演繹。
第九章 北平朱棣忙練兵,南軍換帥李景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