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朱棣回救北平城(1 / 1)

得知結冰了,朱高熾、朱高煦等將領爬起來連夜指揮軍民往甕城外側分批澆水,經過大半夜的寒冷,幾座甕城的外墻,結冰了!   第二天上午,李景隆方麵依然嘗試了攻城,但是這次的戰損比實在是太誇張了,打到了幾十比一,在傷亡兩三千人後,李景隆方麵士氣再度崩潰,不得已下令退兵。   能打出這麼高的戰損比,除了結冰這個天時之外,甕城的地利也是必要因素。   箭樓、甕城外墻、護城河這三者的距離是經過精確計算的。進攻方會受到多個方麵的製約。   (1)吊橋的寬度有限,導致不論進攻方有多少兵力,一定時間內通過的人數是有上限的,而且還會受到防守方遠程火力,以及屍體的乾擾。   (2)箭樓與甕城外墻的距離,是根據當時主流弓弩或者火器的射程來決定的。防守方在箭樓上居高臨下,可以射擊到甕城城墻外側,而進攻方是仰射,在攻破甕城外墻之前,使用相同的武器是無法對箭樓上的守軍造成威脅的。即使有幾個天生神力的弓箭手,極限距離仰射也會嚴重影響命中率。   因此,在甕城被破之前,防守方的人員損失,基本都集中在甕城外墻上。而甕城外墻上的守軍,也不是為了跟敵軍硬拚,最主要的職責,是破壞進攻方的攻城手段。   這些守軍的裝備以長槍、叉子類的長桿兵器為主,另外就是滾木、石塊、各種引火物,後來還加入了手雷等爆炸物。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黑科技武器,比如熱油、金汁、石灰粉等等。   這甕城外城結冰,大大降低了甕城上邊士兵的防守難度。此外,南軍幾十萬大軍,抗寒準備不足,戰鬥力和士氣再遭打擊。南軍這次攻城可以說是帶著一大串DEBUFF作戰,出現如此戰損比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寧這邊,朱棣一麵賣慘麻痹寧王朱權,一麵令手下結交並賄賂主權的手下。等到一切準備妥當,朱棣提出告辭,朱權親自送行到郊外,被朱棣伏兵控製,朱權麾下紛紛投效,朱棣隻用了七天,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幾乎整個大寧的兵權。   至於與寧王平分天下,這種話不管朱棣有沒有說過,都不足為信。   朱棣在對大寧軍隊進行了必要整編後,率軍回救北平。   戰局至此,李景隆已經進退兩難。除了人數依然占據一定優勢之外,李景隆已經在其他所有方麵處於劣勢。其實,李景隆現在正確的選擇應該是立刻撤軍,但是即使如此,他也一定會受到責罰。   就像一個帶著自己家一百萬去賭的賭徒,已經輸掉了二十萬,即使回家也無法交待,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賭下去。而結果……往往是輸得更慘。   李景隆讓手下圍困北平城,自己帶大軍駐紮在北平東麵的鄭村壩一帶。如此情況下還分兵,已經不是水平問題了,幾乎可以說是擺爛了。   因為,不戰而逃是死罪,而如果打敗了,但保住了大部分部隊,還有轉圜的餘地。李景隆最終選擇了更有利於自己的選項,而不是更有利於南軍的選項。   十一月初,北平附近的河流幾乎全部結冰。燕軍渡過白河,擊潰南軍陳暉部萬餘人。   就在同一天,燕軍騎兵突襲李景隆大營,李景隆在象征性地走了一個流程之後,帶領部隊撤回德州。這一戰隻持續了半天,就是幾十萬頭豬,幾十萬隻兔子,也不可能半天就被乾廢。   至於沒有通知圍困北平的部隊,這是有可能的,有他們在就可以保證自己全身而退。   朱棣率兵掃蕩了北平城外圍,擊殺、俘虜數萬人,繳獲糧草無數。   十一月初九,朱棣回到北平城,北平保衛戰,結束。   朱棣回到北平後,親自主持撫恤陣亡軍民,然後論功行賞,北平留守兵將皆有封賞。   朱棣七月曾經上書朝廷,說自己起兵是奉了太祖遺詔,要鏟除奸臣齊泰、黃子澄,當時朝廷對此嗤之以鼻。朱棣再次上書朝廷,陳述齊泰、黃子澄構陷宗藩的罪過,要求交出齊泰、黃子澄,建文帝依然沒有回應。   朱棣與姚廣孝商議後,一麵明著大肆抹黑李景隆,嗯,比明史裡邊還黑,另一麵暗中給吳高送去書信財寶。結果,李景隆雖遭懲罰,但保住了南軍統帥的位置,而吳高卻被削爵貶黜。至此,燕軍東北再無後顧之憂。   由於近幾戰都是大勝,北平城的糧草物資都充裕了起來。趁著這段時間李景隆肯定不敢再來攻打北平,朱棣加緊整訓備戰,為下一步進攻山西做準備。   朱高煦利用這段時間,重整了親衛隊。就在朱高煦在府中思索下一步計劃的時候,燕王派人來請朱高煦前去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