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回家後,就召集工匠連夜打造新的火鍋,然後派人搜集能找到的所有食材。 幾天匆匆過去,到了宴會的日子。眾人依次落座,姚廣孝等幾人也坐到了特別安排的位置上。 火鍋裡邊的水已經燒開,汩汩地冒著熱氣,桌子上擺著已經切好的各種材料,各種肉類、內臟、魚蝦,品種繁多,隻可惜青菜的種類較少,隻有白菜和蘿卜片,但是各種蘑菇和乾果山貨彌補了這個不足。 而最最引人注目的,是火鍋的造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鴛鴦鍋。但是不同的是,正常的鴛鴦鍋是一個圓鍋,分成兩個半圓,或者八卦陰陽魚的形狀。而這個鍋,整體呈橢圓形,鍋內被分成了一個圓形和一個月牙。 鍋的正麵鑄著一個繁體“興”字。而此時,圓鍋裡邊正沸騰著紅湯,而另一邊正沸騰著清湯。 “高煦,此鍋為什麼如此特別?”朱棣問道。 “父王,請容兒臣賣一個關子,討個彩頭。讓大家猜一猜為什麼,猜不出來的人,罰酒一杯。如何?” “那就依你吧。”朱棣應允。 在場人員都開始思索起來。 隻過了幾息時間,母親徐妙雲第一個舒展眉頭,看著朱高煦點了點頭,又過了幾息,朱棣也反應過來,看了看朱高煦,又看了看徐妙雲,點頭微笑。 在一旁,姚廣孝微笑不語。 不久,一部分文臣也先後做出放鬆的表情,點頭表示肯定。 隻是苦了那些武將,一個個愁眉苦臉。 張武端起酒杯,“殿下真是難為我等了,我等乾了便是。” 有張武帶頭,其他武將也先後起立,把酒乾了。 朱棣起身,也端起酒杯,說道:“此鍋意為,文武同心,興我大明!諸位與我共飲此杯!” “文武同心,興我大明!”在場的所有人也都立刻起立,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諸位,開動吧!”朱棣飲完一杯,豪邁的說道。 眾人於是放開手腳,大快朵頤,觥籌交錯。 其實這個問題,後半句興我大明比較好猜,而前半句,有多種正確答案,比如君臣同心、父子同心、兄弟同心、夫妻同心……都可以算正確,朱棣隻是選擇了最應景的一種。至於罰酒,武將會害怕罰酒麼? 自從建文帝繼位,他們一直都處於緊張的狀態,雖然起兵以來一直在打勝仗,但是燕軍始終處於,隻要一次大敗就會徹底玩完的緊張局麵。 今天的宴會,讓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喝到最後,幾個最早跟隨朱棣的將領,甚至跟朱棣勾肩搭背,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大家剛認識的日子。 宴會一直持續到午夜,賓主盡歡。最後,朱棣還讓朱高煦多打造一些這樣的火鍋,賜給大家一人一個。 此時的朱棣還不知道,這個“文武同心,興我大明”鍋未來將會成為大明朝很多官方宴會的標準項目。 過完了年,就到了建文二年,大家各自忙碌了起來。朱棣和武將們忙著整軍備戰;朱高熾和文臣們忙著處理政務、調撥物資;朱高煦則繼續負責督造兵器,因為兵仗局三個部門都已經步入正軌,朱高煦度過了一段閑暇的時光。 二月,保定府懾於燕軍的強大,宣布投降。 四月,在南京反復的催促下,李景隆、平安、瞿鬱、瞿陶等從德州出發,匯合駐軍真定的郭英、吳傑等,率領大軍北伐,總兵力達到了六十萬,目標直指白溝河。朱棣領諸將率領十萬大軍迎擊,四月二十四日,兩軍先頭部隊遭遇。 南軍先鋒平安曾隨朱棣征戰北元,熟悉朱棣的戰法,在燕軍抵達之前設伏,打了燕軍一個措手不及。瞿鬱、瞿陶為報父仇,英勇異常,燕軍敗退。郭英又在燕軍退路上埋設地雷,燕軍損失慘重,朱棣親自領軍斷後才止住頹勢。 第二天,雙方再次大戰,燕軍處於劣勢,直到朱高燧帶領援軍趕來,殺出一道口子,戰場才重新回到平衡。南軍占據人數優勢,但是南軍是由多個部隊組成的,相互配合略遜一籌。 就在戰場局勢焦灼之際,從西北方卷起了一陣沙塵暴,李景隆的帥旗竟然斷了,南軍頓時大亂。 對於這個情況,有很多說法,有的人說是天命在燕王,有的人說是燕軍之前派細作動了手腳,還有人說是李景隆所為……但是,在這個世界裡,真相比戲劇還要離奇。 真實情況是,之前被朱棣派去暗殺李景隆等南軍指揮官的死士暗殺小隊,看到沙塵暴來了,想上去完成刺殺任務,結果……受到沙塵暴的影響……打偏了。李景隆的帥旗在被擊中了幾槍之後,終於在沙塵暴中,不堪重負,斷了。 這一次,暗殺小隊雖然沒有命中任何一個南軍將領,卻意外地完成了任務。 自此,李景隆的心裡更加畏懼燕軍,而他不知道的是,這場沙塵暴,雖然導致他此戰失利,卻意外地救了他一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朱棣抓住這個機會,指揮騎兵軍團繞後,步兵軍團掩殺。朱高燧也帶隊猛沖,瞿鬱、瞿陶死於亂軍之中。郭英和李景隆丟下全部輜重,分別向西、向南撤退,燕軍再次大獲全勝。 此戰燕軍雖然死傷兩萬多人,但是卻俘虜十萬多人,實力再次大漲。 燕軍借助此戰聲勢,於四月二十七日進攻德州,李景隆抵抗十日後,逃往濟南,燕軍攻陷德州,再次獲得大量糧食儲備。 五月十五日,燕軍進攻濟南,此時的李景隆已經沒有任何抵抗的心思了,在濟南城外,象征性的打了一仗,大敗後逃走,燕軍得以圍困濟南。 濟南的軍事地位極其重要,若取得濟南,進可南下攻打河南、江蘇,退可畫疆自守。 燕軍連連大勝,士氣正旺,本來以為濟南勢在必得,沒想到卻遭遇了開戰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戰。 自從朱棣起兵以來,遇到的第一個真正的對手,鐵鉉,嶄露頭角。 鐵鉉原本是負責為北伐軍運送糧草的,李景隆逃跑之後,鐵鉉火速趕赴濟南,與都指揮使盛庸歃血為盟,約定死守城池。 1400年(建文二年)六月八日,燕王叛軍兵臨濟南城下。朱棣曾令人用箭將一封勸降書射進城內,鐵鉉見信後隨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開一看,見是《周公輔成王論》一文。 原來,鐵鉉意欲借此奉勸朱棣要效法輔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輔佐侄子朱允炆。見勸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而鐵鉉督眾,矢誌固守。致使朱棣久攻不下,隻好繼續包圍。
第一十六章 文武同心,興我大明(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