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明版“保護費”(1 / 1)

歷史上朱棣這時期的軍費,有相當一部分是靠花式搶劫得來的。但是有了朱高煦這個貔貅兒子,朱棣肯定不願意這麼做了。   朱棣把朱高煦叫到王府,商議軍費事宜。   朱高煦思索再三,超越時代的技術肯定是不能拿出來的,不然不但影響自己未來的種田大業,還不好解釋,總不能每次都搬出黃毛老道吧,西方人的祝福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隨便了?   老百姓的錢也不能動,畢竟朱允炆那邊已經在降低賦稅了,如果增加老百姓的賦稅,很可能會激起民變。   那麼,就隻能朝富商豪族下手了。   宋朝之前,中國白銀很少,按照官方的資料統計,唐朝末年全國大概有白銀3500萬兩,宋元兩代的白銀產量大大提升,約有1.5億兩以上。   再加上一些私自開采的小型銀礦,保守估計,明朝初年,全國白銀應該超過兩億兩。但這隻是官方數字,實際的數字應該比這個要大不少。   當然,由於北方連年戰亂,經濟重心和財富南移,大多數財富都在南方。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傳奇人物,沈萬三了。   《明史》中說沈萬三富可敵國,曾經多次資助朱元璋,但因為財產太多,遭到朱元璋忌憚,最終被卸磨殺驢,抄家流放(這還是馬皇後求情才沒直接殺掉)。   這裡爭議很大。   其一,根據明代人莫旦(此人據說為沈家兒女親家,應該有一定的可信度)《吳江誌》記載,沈萬三生於1286年左右,在1356年張士誠占領吳時,沈萬三已死,這時候朱元璋還在暗算韓林兒郭天敘他們呢,離明朝建立還有十二年。死人自然不可能資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也不可能被流放。   其二,明初十大才子之一的王行,曾經給沈萬三的兒子、孫子寫過墓誌銘,其中明確提到,沈萬三的兒子沈榮死於1376年秋8月,享年71。這個證據和莫旦的說法剛好相符,互為佐證。   而明朝把雲南納入版圖,是1381年以後的事情了,即使此時沈萬三還活著,也已經90多歲了,這怎麼看都覺得不可思議。此外,墓誌銘中還有多處證據,證明沈萬三是死在沈榮之前的。   明史尚且如此,至於嘉慶朝的那些書,聽聽便罷。結合沈家一百多年後仍有親家,朱元璋搶沈家的錢,這事很可能有,但是對於沈家人,卻沒有趕盡殺絕。   但是不管怎麼說,當時的富商豪族,對於老朱家,應該是有很大忌憚的。   父子二人在這個問題上邊達成了一致,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這個錢怎麼拿?你總不能簡單粗暴地通知一下,你家拿出多少多少錢來吧。   朱高煦思考了很久,說道:“回稟父王,現在富商豪族,最怕的無非是兩個事,一個是受到官員軍隊的欺壓勒索和搶劫,另一個就是因為隨便一個理由,就被抄家滅族了,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下手。”   “要如何做?”朱棣問道。   “咱們可以出臺一個“王商”製度,根據每個商家從事行業、店鋪多少、收入多少的情況,製定出一個標準,隻要每年繳納一定數量的銀子,這個商家以後在燕地的一切合法商業活動,都將受到燕王府的保護。   我們燕王府再設立一個衙門,專門替這些“王商”解決各種問題。”好家夥,活脫脫一個大明版的“保護費”。   “若是這些商人不買賬,又當如何?”朱棣又問。   “此事,可以由兒臣帶頭繳納。若是還有商人,要錢不要命,那無論官兵還是盜匪,可都不是吃素的……”   “這該不會,鬧出什麼亂子吧?”   “父王,我們可以隻針對那些腦滿腸肥的大商人,大豪族。至於那些小商小販,又能有多少油水?”   朱棣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好,就按你說的辦。”   第二天,朱棣派北平布政使郭資督辦此事,朱高熾直接監管。   郭資把北平城有頭有臉的富商豪族聚集到一起,宣布這個政令,一開始大家還都在猶豫,朱高煦帶頭出資每年50萬兩(這其中包括了之前談好的48萬兩,其實這次朱高煦隻新出了2萬兩),眾人見給他們定的標準也並不太高,但大部分都選擇了認捐。   這其中,自然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押寶朱棣能成為新皇的成分。朱棣之後嚴令屬下,不可對這些“王商”下手,至於那些死活不出錢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則成為了那些貪官汙吏、兵痞流氓的重點目標。   除去朱高煦之外,此次共募得白銀150萬兩,這幾乎與燕王府一年多賦稅持平。   “好好好!不愧是我的好兒子!”朱棣得知此消息,心情大好。壓在朱棣頭上很久的軍費問題迎刃而解。   此後朱棣犒賞三軍,士氣大振。   朱棣吸取了前三年的經驗教訓,決定率兵南下,直搗黃龍。於建文三年十二月初二,再出北平。   建文四年正月,在德州附近擊敗平安一部,當月,又攻陷東阿、東平、汶上、沛縣等地,於正月三十日,先頭部隊抵達徐州。   徐州守將在野戰失利一次之後,堅守不出。朱棣不再理會,繼續南下,進軍宿州,鐵鉉、平安、何福等率軍圍攻燕軍,雙方互有勝負。   戰爭進入焦灼狀態之時,徐輝祖率援軍趕到,雙方戰於齊眉山,南軍獲勝,燕將李斌陣亡。燕軍再次處於不利地位。不少士兵也出現了動搖,但是由於朱能等將領支持,最終朱棣穩住軍心。   燕軍這次受挫,一方麵是因為徐輝祖、鐵鉉、平安等人的能力出眾,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此地的地形不像河北那邊一樣,利於騎兵正麵發揮。但是騎兵,依然有騎兵的優勢,我們會在後麵的戰鬥中看到。   朱棣聯係之前已經派入南京的細作,散布燕軍已敗退的流言,建文帝原本就不太信任徐輝祖,遂召回徐輝祖,又犯了一個大錯。   朱高煦此時正好押送一批軍備和糧草到前線,便被朱棣留了下來,參與接下來與南軍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