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李景隆開城投降,明太宗上位登基(1 / 1)

四月二十五日,燕軍與南軍在靈璧附近進行主力決戰。此戰燕軍幾乎集結了所有精銳兵將,而南軍方麵最能打的將領之一徐輝祖卻被調回了南京。燕軍依靠騎兵優勢騷擾南軍糧道,南軍的普通將領毫無辦法,迫不得已,由平安親自率兵護衛糧草。   四月二十七日,朱棣親率精銳襲擊平安,將其與南軍主力一分為二。南軍何福等部全力救援,卻被燕軍伏兵擊退。   戲劇性的一幕再次出現,南軍原本計劃於二十九日淩晨突圍,以三聲炮響為號;但燕軍也計劃於二十九日淩晨發動總攻,同樣以三聲炮響為號。   結果,當燕軍總攻的炮聲響起,南軍以為是己方的突圍信號,紛紛奪路而逃,南軍指揮完全失靈。燕軍趁勢進攻,南軍幾乎全軍覆沒。   此戰除何福等少數人逃跑之外,南軍被俘將領三十七員,四名宦官,朝廷大員共一百五十多人。降兵、戰馬、裝備物資等不計其數。   此後,燕軍在江北,再無敵手。半個多月的時間,泗州、盱眙、揚州、高郵等或被攻克,或直接投降,燕軍把戰線推進到長江一線。   這次,建文帝方麵是徹底怕了,派出慶城郡主(朱棣的堂姐)來談判,想要割地求和。麵對如此局勢,朱棣自然是不可能答應,和談失敗。   與此同時,南京方麵,很多心思活泛的官員將領,有了自己的小九九。   比如這位,李景隆。   李景隆兩次進攻燕軍失敗,損兵折將,回到南京後,遭到禦史大夫練子寧、宗人府經歷宋征、禦史葉希賢等人的輪番彈劾,就連當初舉薦他的黃子澄也請求誅殺李景隆。對此,朱允炆一概不聽。   等到朱棣大軍逼近南京,建文帝竟然令李景隆與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到燕軍軍營請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   劃江而治自然是不可能的,朱棣與心腹眾人商議,眾人認為李景隆可以爭取,朱高煦又提起自己的舅舅徐增壽與小姨徐妙錦仍在南京,朱棣最後決定自己與眾將纏住茹瑺、王佐,讓朱高煦偷偷去接觸李景隆。   見到李景隆,朱高煦大步走上去,握住李景隆的手:“李兄,好久不見!”   李景隆雖然一驚,但是因為來之前已經做了多個預案,惶恐道:“豈敢豈敢,罪臣當年一時糊塗,冒犯之處,還請殿下恕罪!”   朱高煦繼續說道:“現在南京城危在旦夕,李兄要為以後,多做打算啊。”   李景隆再拜,道:“罪臣愚鈍,還請殿下明示。”   “現在有兩件大功,隻是不知李兄敢不敢拿。”   “什麼大功?赴湯蹈火,罪臣萬死不辭!”   “這其一,南京城高墻厚,還有多重甕城,如果硬拚,我大明雙方必將損失慘重,你我皆會成為千古罪人。所以,如果李兄能夠打開城門,放燕軍入城,那就是救我百萬大明軍民於水火,此乃天大的功勞。”   朱高煦這一套說辭,站在建文帝的立場上,自然是強詞奪理,但是站在整個大明,整個中華民族的立場上,並不能算錯。   “這其二,李兄知道我們家吧,在外麵自然是我父王說了算,可是,關起門來,那做主的可是我娘。現在,我小舅和小姨都在南京城中,若是李兄能保他們無恙,這又算一大功。有此大功兩件,於公於私,於我大明,於我華夏,李兄均可稱大英雄!”   李景隆這兩年被各種看不起,現在一下子被抬到那麼高,雖然明知對方說的不全是真話,但是心底還是高興的。另外,這兩件大功,也的確是在燕王一家賣了大人情。李景隆知道,建文帝大勢已去,這種時候,“精明”的李景隆,下定了決心。   六月初,燕軍逼近南京,朱允炆讓很多大臣拿著重金出去募兵,但是這些大臣基本都卷款潛逃了。朱允炆隻好讓各勛貴子弟把守城門。徐增壽原本打算做點什麼,被李景隆阻止。   六月十三日,朱棣大軍抵達金川門下,李景隆、穀王朱穗聯合手下士卒,開城投降,南京城破,皇宮燃起大火,但最終找到的幾具屍體已經燒焦了,不能辨認,建文帝生死成迷。   燕王進入京城,大部分文武百官紛紛跪地相迎。朱棣抱著“疑似”建文帝屍體大哭,“侄兒啊,你怎麼這麼傻啊,叔叔是來幫你的!”群臣擁立朱棣即位,朱棣再三推辭後,“勉為其難”的即皇帝位,史稱明太宗。   後來在嘉靖皇帝時期,改稱明成祖。這事情有點意思,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查一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齊泰、黃子澄作為“削藩”的始作俑者,無論如何都逃不過身死族滅。   方孝孺當了出頭鳥,大罵朱棣,成為第一個被“誅十族”的人。(但因為未被記錄在正史上,不少人認為此處存疑)   鐵鉉同樣寧死不屈,被虐殺至死。但鐵鉉的家人並未被誅殺,而是或被流放、或被藏匿。可見朱棣對鐵鉉親屬並未下死手。   史書記載的建文舊臣,被誅殺者有幾十人,牽連被殺、流放、充入教坊司者甚眾。   朱高煦的大舅徐輝祖因為始終不肯投降,被下獄,但靠著徐妙雲的麵子,活了下來。   之後,朱棣又大封功臣和追封陣亡功臣。而一些有功的建文舊臣,如李景隆等亦有封賞。   至此,持續三年多的“靖難之役”宣告結束。   朱棣上位之後,首先就是全盤推翻了建文帝,比如凡是建文年間被貶斥的官員,一律恢復職務;建文時期更改的成法,全部恢復舊製;建文年間製定的各項法律規定,凡是與太祖相悖的,一律廢除。   並大赦天下,除了犯謀反、大逆,謀殺祖父母、父母等重罪不赦外,其餘罪無大小,通通赦免。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規定也被廢除,如建文二年下令減輕洪武年間浙西一帶的極重的田賦,至此又變重。   朱棣上位,可以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朱棣這樣做,根本的原因還是朱棣上位不合法,需要最大程度的削弱建文朝的影響力。但是做法,有點過於簡單粗暴,雖然籠絡了很多人,但同時也得罪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