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後,紡織廠和軍營正式開始了建設。 趁著這個空檔,朱高煦把親衛隊重新進行了整編。 明代的衛所結構,很多人看著很亂。其實捋一捋,還是比較清楚的。 咱們剔除私自增兵和吃空餉這種異常情況,隻說正常的衛所。 一個小旗有士兵十人,小旗一人。 一個總旗有士五個小旗,總旗一人。 一個百戶所有兩個總旗,一個千戶所有十個百戶所,每個衛麾下有五個千戶所。 所以每個百戶所有112人,每個千戶所有1120人,每個衛有5600人。這個數字是未計算軍官的。 這個製度最大的優勢是計算普通士兵好計算,每個總旗50個普通士兵,百戶所100人,千戶所1000人,衛5000人。 但是,實際指揮作戰和命令傳達中,這種有時一傳二,有時一傳十的結構,卻比較麻煩。 趁著這次營房建設的機會,朱高煦決定把親衛重新整編。 先說結論,整編後,小旗的數量,將從500個,減少為405個。 也就是說,將有950名普通士兵,獲得晉升機會。 在營房建設好之前,全軍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技能訓練,並將在一個月後展開競賽。比如徒手格鬥,纏布兵刃格鬥,箭術,騎術,化妝偵查……隻要你有一技之長,就能獲得晉升機會。 每個營房被隔成了三間6米長,4米寬的臥房和一個6米長,2米寬的門廳。每間臥房裡住一個小旗共計11人,營房住33人。這樣,一排3個營房,就是一個百戶所,三排9個營房,就是一個營所。無論是傳達命令,還是緊急集合,效率都大大提高。 3個營所是一個千戶所,衛依然有五個千戶所。 總旗以上的軍官們,每人都能分到一個小套間。 而整個軍營的核心位置,則專門空出來9個營房。這9個營房就是衛領導們的住所。 前排3個營房分別是衛指揮同知秦國雙,衛指揮使程永先和衛指揮僉事尉遲敬忠的住所。 中間一排3個營房裡,住的分別是李天罡,朱高煦一家和吳興一家。 後麵一排的3個營房,暫時空置。 雖然軍官們搞了特殊,但是相比侯爵動輒上萬平米的規模,這間使用麵積不足一百平米的營房,實在是寒酸得很,所以大家自然不會說什麼。 紡織廠的結構更加簡單,規模也更加小,所以,更早完工。 在紡織廠第一個車間竣工的當天,就舉行了招工儀式。提前得知消息的婦女們,一大早就把招工處圍了個水泄不通。 朱高煦親自帶著紡織廠廠長狄淑涵來組織招工,她是吳興的老婆,之所以知道她的名字,是因為按照明朝的習慣,她應該被叫做吳狄氏,因為這事,吳興被朱高煦他們幾個要好的朋友嘲笑了很久。 每次聽到有人這這麼叫她,朱高煦的腦子裡都飄過那首“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 關於招工的流程,朱高煦和狄淑涵之前已經商量好了,今天朱高煦就是帶著幾名親衛來維持秩序的。 接下來,就是狄淑涵表演的舞臺。 “各位姑姑嬸子大嫂姐妹們,請大家稍安勿躁,有序排隊。我們今天招聘的是紡紗工,等大家排好隊後,我們將統一組織大家,使用車間裡的紡紗機進行比賽,根據大家半個時辰完成合格品的多少,擇優錄取。” “那這一個車間才能招多少人啊?其他人怎麼辦啊?”一個老嫂子問道。 “請大家不要著急,今天隻是我們第一次招工,後續的車間和織機都將陸續送來,每一個車間招紡織工六十人,此外,我們還招收一些雜工和搬運工,這些人不需要經過比賽,隻要身體條件允許,先到先得。” “那待遇能一樣麼?” “所有員工,夥食標準都是一樣的,工錢最低也是每月3錢銀子,唯一的區別是,紡織工會根據實際生產數量的多少,有一些額外的獎金。” 這一下,在場眾人立刻開始了自己的盤算。對自己地紡織水平有自信的,自然是願意等一下參加紡織比賽,而認為自己紡織水平不太行的,則準備第一時間去排隊報名雜工和搬運工。 “想要應征雜工和搬運工的,可以去那邊報名了。”狄淑涵指了指坐在一旁的幾個文書。 狄淑涵的話剛說完,就有上百人湧向了那邊。而其他人也迅速排好了隊,搶占有利位置,畢竟,今天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去比的,如果比不了,就隻能等下個車間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比賽從辰時持續到酉時,一共270人參與其中,文書們把最終勝出的60人名單交給狄淑涵。 “咱們廠分為早晚兩班,早班寅時上工,午時下工;晚班午時上工,戌時下工。每個月輪換一次,輪換當天休息一班。現在,請聽到名字的員工們,來選一下明天上早班還是晚班。” 其實,大多數人還是更喜歡上早班,但是畢竟是一個月一輪換,所以最終被排到晚班的,也沒有太大的意見。 紡織廠,第一次招工,圓滿結束。 朱高煦在一旁看著,這位狄廠長,可真是雷厲風行啊,跟她的淑、涵一點都不沾邊。倒是“吳狄氏”,有幾分貼切。這時,大家還不知道,這位就是未來被稱為“無敵廠長”的紡織業女強人。 九十月份,紡織廠的車間,陸續竣工投產,紡織廠的總工人數,達到1200人,超越磚瓦廠,成為名副其實的羅家寨第一大廠。 十月底,軍營終於基本建設完畢,朱高煦、李天罡、吳興等人和所有親衛,終於搬進了磚瓦房。現在唯一差的,就是比武選出的那些新骨乾,還和老兄弟們一起,擠在大通鋪上。 至此,來到羅家寨的一萬多人,絕大多數都已經搬入了磚瓦房。距離朱高煦冬天之前,讓所有人搬進磚瓦房的計劃,又近了一步。 這時候,外出尋礦的小隊回來了,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終於在西南五十裡處,尋找到了一個煤礦,更為驚喜的是,這個煤礦東邊三四裡,還有一個硝石礦。讓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二十六章 紡織廠“無敵廠長”(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