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新年新規劃(1 / 1)

這幾天,朱高煦也簡單地規劃了一下未來幾個月的重點工作。   尋礦隊之前已經在羅家寨南四十裡左右的龍灘村找到了鐵礦,鋼鐵產業將是新的一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可惜硫磺礦一直沒有找到,隻能從西麵的水西安氏手裡購買礦石或者半成品。   教育方麵,這一批已經有幾十名教書先生通過了基礎測試,當然了,他們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培訓,但是已經學堂可以開學了。   玻璃廠已經積攢了非常多的琉璃珠,可以減產了。這就使堿有了剩餘,於是一個新的廠子,可以準備上馬了。   建築隊的工作是一直不能停的,宿舍和軍營都有較大的缺口。   公共衛生方麵,目前絕大多數百姓,都是在家挖一個坑,然後隨便用木頭或者草席一圍,就是廁所。這種情況在山區非常的普遍,甚至一直持續到後世的二十一世紀。此外,還有隨地大小便的情況。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加強。   韋氏的肚子開始慢慢的顯了出來,但是食欲也恢復了正常,而且越來越好了。   大年初三她就重新看起了賬本,現在每個單位已經有了專人負責記賬和對賬,韋氏隻需要最後核對一遍並做到一個總體的把握就可以。   “真的是很神奇,近兩個月,除去購買奴仆支出的四萬多兩銀子之外,咱們竟然做到了收支平衡,咱們的支出那麼大,這是為何呢?”韋氏疑惑的問道。   “因為,咱們雖然看似支出了很多工資和福利,但是因為百姓們沒有了後顧之憂,最近兩個月明顯加大了消費力度,這些錢通過供銷社,又回到了咱們的手中。真正花掉的,隻有對外購買各種物資的花費。   但是同時,咱們通過銷售布匹、農具、琉璃珠、黑刀等等,也賺回了很多銀子。這兩項一抵消,就基本平衡了。”朱高煦耐心的解釋道。   “那是不是說,如果維持這種平衡,咱們羅家寨就可以永遠維持下去。”韋氏問道。   “當然了,不過你的目光,不能隻放在這裡,隨著咱們能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咱們的對外銷售也會越來越大,咱們就能賺回更多的銀子,招收更多的人手,生產更多的產品。”朱高煦引導到。   “這也就是說,未來,咱們不僅僅能養活一個山寨,而是養活全縣、全府、甚至更多的人?”韋氏說道。   “是這麼個道理,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有足夠多的人口,能提供咱們所需的所有原料和市場。”朱高煦回答道。   韋氏思索了一會兒,點了點頭說道:“我懂了,夫君真是個天才!”   朱高煦已經麻了,自己知道這些,是建立在領先了幾百年的見識和前人的總結之上。而韋氏,隻是聽自己說了這麼幾句,然後略微思索,就懂了?到底誰是天才?   “我這也是受高人指點才知道的這些,娘子隻是簡單的聽我說了幾句,就能想明白,娘子才是真的天才,小生佩服!”朱高煦躬身行禮,開始了一波商業互吹。   這一幕,正好被進來打掃的小桃撞見了,小桃趕忙轉身到一邊,用袖子擦著花瓶。   “那什麼?娘子你們先忙,本王去商會逛逛。”朱高煦隨便找了個借口,就開溜了。   朱高煦到商會隨便看了看,就讓親衛通知附近的各單位負責人,午飯後到商會會議廳來開會。   午時五刻,除了石灰窯和煤礦的負責人因為太遠,朱高煦沒讓人去通知之外,所有人都到齊了。   “本王幾個月前曾承諾,要讓每位職工的孩子免費上學堂,但是一直沒能兌現,在此,請在座的諸位,替本王向大家道歉。”朱高煦首先道歉。   “現在,我們第一批教書先生已經準備就緒,所以勞煩諸位,統計並安排各單位的孩子分班事宜。”朱高煦繼續說道。   “殿下,女孩子也要上學麼?”一個負責人問。   “當然要了,大家要知道,這幾個月我們一直在花錢,而幾乎所有的收入都來自於紡織廠和琉璃珠,大家有誰覺得自己管理紡織廠能管的比狄廠長還好?狄廠長如果不讀書,能把紡織廠管的這麼好麼?女孩子上了學堂,咱們未來,就會有無數個狄廠長。”   “殿下,這麼多孩子,咱們能安排的過來麼?”建築隊負責人張偉強問道。   “這個,咱們得再確認一下,咱們安排所有六歲到十六歲的孩子到學堂上學,大家先把自己掌握的大致情況匯報一下,麻煩狄廠長匯總一下。”朱高煦說道。   之後,各單位負責人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大致做了匯報。   “人數如何?”朱高煦問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按照大家剛才的匯報,大概一共有兩千九百孩子,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其中有一些雙職工的孩子,被重復計算了,所以實際情況,大概是隻有兩千名孩子左右。不過具體的數字,還需要大家最終的正式名單。”狄淑涵說道。   朱高煦暗道,好家夥,你還懂容斥原理,要是把你放到後世,沒準也是個數奧天才。   朱高煦仔細計算了一下,說道:“這樣吧,反正現在學堂的教室也不夠,各單位把所有的孩子,按照二十四人一個班,分成若乾個班,到時候我會根據實際的班數,安排大家的上課時間。”   “殿下,這樣分班是否有些不妥?”這時,一個年紀較大的負責人,老穆頭提出了疑問。   “有何不妥?”朱高煦問道。   “殿下剛才說按照父母的工作單位分班,那豈不是……要將男女混合分班,這……成何體統?”老穆頭繼續說道。   “……”朱高煦倒是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本王是認為同一個單位的孩子,父母之間互相都認識,住的也近,這樣大家的關係和時間比較好協調,上下學更安全一些。”朱高煦陳述著自己的理由。   最終大家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了許久,最終做出了妥協,同時按照父母單位和男女性別,分班,被剩下的少數學生,按照性別重新編成幾個班。   前世,直到民國初期,很多學校都是隻有男生,或者隻有女生。   無論如何,朱高煦總算讓男女同校了,至於男女同班的問題,後麵再解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