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具體的分班情況上報了上來,男生班51個班,女生班27個班,一共78個班。 朱高煦看到這個數字後,感覺很不正常。 因為,通常情況下,孩子的男女比例應該是接近一比一的,就算偶有差距,也不應該差太多。目前的這個情況,說明要麼有不少人之前把女孩遺棄或者送人了,要麼就是沒有讓女孩來上學。 通過派人明察暗訪,朱高煦大概確定了情況。 在來這裡之前,把女孩遺棄或者送人的這種情況的確是存在,但是暫時也已經無法更改了。 女孩在羅家寨,但是父母沒有讓她們來上學的,卻有兩三百人之多。父母不讓女孩來上學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家裡還有不足六歲的弟弟妹妹們需要照顧,有的是因為純粹認為女孩上學沒用,還有一些是因為其他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 朱高煦與各單位負責人又開了一次會,決定在學堂的旁邊,再開設一個“幼兒園”。凡是家裡有三至六歲幼兒的職工,早晨都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托管,到晚上下工的時候再接回家去,還管中午飯。 至於為什麼三歲以下的嬰兒不管,一是因為人手不夠,也沒有經過相關的培訓;二是因為,照顧這麼小的孩子,危險也較大。這麼小的孩子通常是由母親直接帶著,或者家裡有有經驗的老人,他們照顧起來的確更為合適。 於是,幾天後女生班又增加了九個,變成36個班,總共87個班。 朱高煦也是沒有辦法了,隻能先這樣吧。 因為,現在教室一共隻蓋了50間,所以朱高煦把87個班分成了上午班和下午班,每個班每天上課半天。 學生的問題解決完了,朱高煦去看了看教書先生的情況。 目前教書先生已經有103位完成考試了,剩下的三四十人正在拚命努力備考。 見到朱高煦來了,那五位老先生圍攏過來,朱高煦看到他們像是有事情要談,就帶他們一起去了學堂會議室。 “諸位先生有話要對我講?”朱高煦問道。 “漢王殿下!”老先生裡麵資歷最老的嚴夫子接了話:“吾等老朽奉命來協助漢王殿下,本想著成就一番事業,之前殿下讓吾等培訓教書先生,這也無可厚非,但現在培訓已經結束了,是否有新的任務交付吾等?” 原來是這麼回事,朱高煦問道:“那麼先生以為,何謂大事業?” “上輔一代帝王,下能造福一方。”嚴夫子回答道。 “說得好,那麼本王想問,自古以來,名臣良相如天上星辰,沒有一千,也有八百,而這其中,又有幾人,可以與孔聖、孟聖、荀夫子比肩?”朱高煦反問道。 “與之比肩者,亙古未有;望其項背者,不超區區五指之數。”嚴夫子回答道。 “這就是了,別看這小小學堂,雖然目前隻有數千學子,但是未來,本王將把他推廣到整個雲貴,隻要諸位幫本王培訓教書先生,到那時,整個西南的所有孩子,都將是諸位的學生,諸位將是我西南的孔聖。” 周圍突然安靜了下來,隻聽得見幾位老先生粗壯的呼吸聲。朱高煦畫的這張餅,太大太香了。 “殿下大義!老朽願效犬馬之勞!”嚴夫子首先拱手行禮。 “殿下大義!吾等願效犬馬之勞!”其他幾位老先生也全部拱手行禮。 “諸位先生快快免禮,是本王應該代所有西南的百姓,謝過諸位才是。”朱高煦也拱手行禮道。 “殿下言重了,之前是老朽著相了。”嚴夫子再次行禮道:“老朽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好,嚴夫子以後便是這學堂的山長了!恭喜恭喜!”朱高煦宣布道。 “恭喜恭喜!”其他幾位老先生也前來恭賀。搞得嚴夫子的胡子都向上翹了幾分。 “吾等需同心協力,完成好殿下的重托才是!”嚴夫子很快就進入了角色。 接下來,朱高煦給他們布置了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安排。 他們五位先生繼續負責教書先生的培訓。上午教書的先生,就下午接受培訓;下午教書的先生,就上午接受培訓。 目前的教書先生,雖然已經能背誦並默寫三百千,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現在隻能教《百家姓》。應為《百家姓》不用講解,隻要讓學生們能認識、會寫就足夠了。 至於需要講解的《三字經》、《千字文》,他們就需要繼續學習了。 而這些,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對於這五位有功名的老先生來說,隻不過是小兒科而已。 安排完學堂的工作,朱高煦來到建築隊,找到了張偉強。 朱高煦說道:“龍灘村那裡,我們需要建造一座鐵礦,然後在軍營的南麵幾裡,我們需要建造一些新型的爐窯,我畫給你。” 朱高煦坐下,開始了簡易高爐的繪製。 其實,早在漢代,甚至更早,中國就已經有了豎爐煉鐵的爐窯,而且從出土文物來看,那時已經開始使用煤餅和石灰石助溶劑,雖然不一定是主要燃料。 所以,建造高爐在技術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隻是古人建的高爐,結構不如現代的合理,規模也較小罷了。 朱高煦繪製完簡易高爐圖紙,並把高偉強不懂的地方一一作了講解,就全部交給高偉強了,蓋房修窯,他是專業的。 正月十四,徐增壽一行人的車隊,又回到了雲貴商會,他們準備過幾天就返回南京了。 朱高煦得知後,就去商會找徐增壽。 “外甥拜見舅舅!”朱高煦行禮道。 “殿下快快免禮!是有什麼事麼?”徐增壽問道。 “外甥為父母、兄弟、兩位舅舅們準備了一些禮物,還請舅舅再逗留幾日,幫外甥帶回去。”朱高煦說道。 “好說好說!”徐增壽趕緊答應道。朱高煦剛才說了兩位舅舅,就是連那個一向不喜歡朱高煦的大舅徐輝祖都有份,這足以說明朱高煦是真的長大了,而且有大將之風。讓徐增壽很欣慰。 朱高煦又跟徐增壽寒暄了一會兒,便告辭離開了。
第四十一章 畫大餅(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