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人又不夠了(1 / 1)

二月初,在軍營南方五裡左右的位置,羅家寨鋼鐵廠建成了。   說是鋼鐵廠,但是目前其實生產的都是生鐵。隻不過,比起質量參差不齊的小作坊,比例合適的生鐵,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質量相當不錯的材料了。   但是現在朱高煦又麵臨著一個問題,人不夠了。   鋼條廠建成後,朱高煦第一時間將鐵匠作坊九成以上的人手抽調過來,培訓後成為鋼鐵廠的技術骨乾,還從磚瓦陶瓷廠和石灰窯和建築隊抽調了一批人。   甚至還讓部隊裡的士兵輪流充當搬運工,才勉強滿足了鋼鐵廠目前的人員數量。   增加勞動力,主要有三個途徑。   一是鼓勵生育,這是最根本的辦法,但是缺點是,見效周期長,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見效。   二是從別人的地盤吸收人口。   三是花錢招募臨時工。   鼓勵生育方麵,朱高煦之前一直在做,比如給所有百姓基本的生活保障,提供免費教育,給百姓結婚創造條件等等。但是,短時間內真的見不到收益。   從別人的地盤吸收人口方麵。朱高煦很想這麼做,但是如果貿然大量吸收人口,很可能會得罪遷出方的勢力,所以,在沒有談判的情況下,朱高煦暫時不敢這麼做。   都說穿越一定要穿越到盛世,這是對的,不然很多人可能一開局就沒了。但是,如果單純從獲取勞動力這一點來說,還是亂世更容易。   因此,現在最有操作性的辦法,就隻剩下雇傭臨時工了。   朱高煦看著地圖,思考著附近幾個勢力。   離自己最近的勢力是南邊的威清衛和平壩衛,因為親王理論上允許擁有三護衛,這兩個衛所也最容易調動。但是,朱高煦並不打算調動這兩個衛所。   理由是,這兩個衛所是屯田衛所。按照明朝的製度,這兩個衛所之中,七八成的士兵是要種地的。他們種出來的糧食,除了自己吃之外,多餘的可以銷售出去,換取其他生活物資。而今年收貨後,朱高煦將是他們賣糧食的最大客戶。   動他們的人,等於斷了自己的一個重要的糧食供應來源,這非常不劃算。   剩下的,向東、向北越過貓跳河,就是水東宋氏的勢力範圍。而向西、向北越過鴨池河,就是水西安氏的勢力範圍。   朱高煦反復斟酌,還是決定先找水東宋氏談談。   這一代的水東宋氏首領是宋斌,史書上未找到他詳細的出生年份。但是我們可以從相關史料推斷一個大概。   歷史記載,宋斌的爺爺宋欽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去世,其子宋誠年幼,由其妻劉淑貞代襲其職。那時候十六虛歲就可以襲爵了,因此,宋斌的父親宋誠,生於1366年之後。   而宋誠1403年去世時,宋斌直接襲爵了,證明宋斌出生於1388年之前。再加上明朝男性通常十五、十六周歲大婚,推斷出宋斌出生年代應該在1383-1387年。   現在是永樂三年(1405年),此時的宋斌應該是18-22周歲。   此時的西南土司大都“家習弄兵,不曉筆劄。”唯獨宋斌一家好讀書,喜近文士。後來在宋斌聘請著名詩人廖駒教導他的兒子們,其子宋昂、宋昱成為了明朝首批詩人。   朱高煦二月初帶李景隆等人,去貴州城(此時還不叫貴陽府)見宋斌。沒想到卻遇到了宋斌和一些文人書生在開詩會。   早在朱高煦抵達貴州之前,宋斌就聽聞過朱高煦的名聲,說他是一個善武,又懂點賺錢的紈絝子弟,對他很是不喜。不過礙於他藩王的身份,宋斌對他一直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這次得知朱高煦要來,舉辦這麼一個詩會,也有刻意之嫌。   朱高煦一行人到來,雙方行禮完畢,宋斌先是邀請一行人入座,然後幾位書生又做了幾首詩。   朱高煦雖然不是學文科的,但是畢竟學古詩文到高中畢業,也能聽出來,他們的詩,雖然比不上那些課本上的傳世佳作,但是至少平仄、對仗等基本功還是很不錯的,意境也有一點點。   這時,一位書生忽然起身,大聲說道:“學生聽聞漢王殿下文武雙全,可否也作詩一首,讓我們鄉野小民,開開眼界。”   朱高煦看向那位書生,又看向努力保持平靜表情的宋斌,知道這一切,都是他們安排好的。想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那麼自己之後提出要求時,底氣也就沒那麼足了。   朱高煦思索了片刻,站起來說道。“文武雙全,實不敢當,本王是個粗人,也隻能把這一路行來看到的景象,又想到沐老公爺和宋老將軍當年的功業,賦詩一首。”   “明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黔江水拍雲崖暖,玉龍山巔風雪寒。十萬大山千裡險,三軍過後盡開顏。”朱高煦假裝一邊思索一邊念了出來。   靜,現場忽然完全靜了下來。   朱高煦這首詩是改自太祖的七律·長征。   雖然因為實際情況,進行了一些修改,比太祖的原版詩句要差了很遠。   但是,依然保持了太祖的那份豪邁和氣度。   而且,這首詩改完了以後,把宋斌的爺爺宋欽和平定雲南的黔國公沐英都架了上去。送賓雖然喜歡詩文,但畢竟是武將的孫子,這份榮耀,讓宋斌也感到熱血沸騰。   “好詩好詩,殿下大才!下官佩服之至!下官代祖父,謝殿下!”宋斌也站了起來,拱起雙手,深深一拜,態度比之前,恭敬了很多。   “好說好說,宋老將軍當年數次平寇保境,我大明朝在雲貴之地,方能站穩腳跟,今日本王才能有這一容身之地,本王也很敬重宋老將軍。”朱高煦走上前去,扶起了宋斌。   “敢問殿下,此詩的名字。”宋斌問道。   朱高煦猶豫了一下,既然一開始說了是紀念沐老公爺和宋老將軍的,還是按照古時的規矩給這首詩命名為《永樂三年憶黔國公及宋欽老將軍》。   “來人,來人,上好酒,把家裡的好酒都拿出來。”宋斌大聲吩咐道。“殿下,請!咱們今日一醉方休!”   “宋大人客氣。”朱高煦回道。   “殿下快請坐!”宋斌親自把朱高煦送回席位上。   此後雙方開懷痛飲,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