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銀子從哪裡來的?(1 / 1)

宋斌畢竟還是一個年輕人。   朱高煦是他名義上的上司,再加上現在宋斌又對朱高煦充滿了崇拜,之前朱高煦做的詩又給足了宋斌祖上麵子。   最終,雙方的談判非常順利。第二天,雙方就敲定了談判細節。   (一)由朱高煦出錢出物資,在綠水村(水西安氏領地中,距離羅家寨最近的村子)修建一批住房。以及通往羅家寨的道路和橋梁等相關設施。   (二)由宋斌負責號召領地內的百姓搬遷去綠水村,然後去羅家寨應征參加工作。朱高煦為每名應征工人,每月需要支付一錢銀子的介紹費。   (三)在綠水村附近建立互市,雙方以比較優惠的價格互通有無。   (四)綠水村附近的治安由宋斌方負責,通過貓跳河後的治安由朱高煦方麵負責。雙方需要通力合作保證職工的安全。   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合作。   宋斌方麵,在基本沒有任何投入的情況下,每月獲得了幾百兩(未來還會更高)的穩定收入,而從互市貿易中,宋斌方麵也能通過派人參與經營、或者收取稅收等方式,再多獲得一些收益。   朱高煦方麵,就更不用提了。除了需要在蓋房修路這些地方,做一些初期投資。朱高煦將獲得大量的勞動力,而互市對於一個工業城鎮來說,則是多多益善。   與此同時,《永樂三年憶黔國公及宋欽老將軍》這首詩,在雲貴地區迅速流傳開來,而後又傳遍整個大明朝。   沐晟看到這首詩,再想想自己的父親沐英當年率軍平定雲貴,後又鎮守雲南、兩破麓川、平亂屯田……為大明朝徹底穩定住了西南的基本盤。感到與朱高煦更加親近了。   幾個月後,這首詩傳到南京,就連很多文武大臣,甚至朱棣本人,都大受震撼。   後來朱棣看到徐景昌帶著朱瞻基玩積木桌遊,本來還想訓斥一番,但是仔細觀察之後,竟然也覺得很有意思,適合作為小孩子軍事教育的啟蒙。   雖然有紙上談兵之嫌,但是,會紙上談兵,總比像朱允炆那樣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好要強。而且,有自己和手下的諸位有著實戰經驗的大將教導,隻要等到大家稍微長大,把每個孩子都送到戰場上去實戰一番,應該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於是,朱棣竟然親自上陣,為這款桌遊打起了補丁,數年後,這款桌遊的地圖,竟然達到了幾百平米之大,而且參考了軍事沙盤的實際地圖,幾乎可以說是大明北方幾處戰場的縮小圖。   而朱棣也鼓勵各位年幼的皇子皇孫和勛貴子弟多多參與其中,並不斷完善規則。經常為了這個時空第一款兵棋遊戲。   視線回到朱高煦這邊,因為已經暫時搞定了人手問題,朱高煦回到羅家寨之後,繼續了自己的下一步生產規劃。   第一個廠子就是製酸廠,這個廠子早就在朱高煦的規劃之中,隻是因為一直沒有找到硫磺礦和人手不足,就暫時耽擱了下來。   現在,李景隆從水西安氏交易,運回了硫磺礦石,自己又從水東宋氏招來了人手,製酸廠終於可以正式上馬了。   但是,因為保密原因,朱高煦還是從羅家寨原住民裡挑選的製酸工人,而讓新來的人手加入建築隊、煤礦、伐木場、石灰窯等等傳統單位。也有一些比較機靈的新來者,加入到木匠作坊或者鐵匠作坊充當學徒。   而新來的人力,除了男工之外,還有他們的家屬,所以紡織廠和成衣廠都得到了進一步擴大,總共超過了五千人。   通過和水東宋氏的互市貿易,羅家寨獲得了大量的糧食,以及黃麻、棉花、各類礦石等等原料。   而水東宋氏的人民,獲得了很多平價(相對於原來)的紡織品、鐵質農具等等。某些富裕的人家還開始購買水泥、肥皂、琉璃珠等等工業品,大大提升了物質生活品質、或者精神生活品質。   而隨著雙方人力交流與貿易交流的擴大,朱高煦和宋斌雙方,獲得的白銀收益都越來越多。   “夫君,這些白銀都是從哪裡來的呢?”韋氏靠坐在床上,百思不得其解。   “這些白銀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某些富貴人家,他們之前寧願把銀子藏在地窖裡,也不拿出來消費。現在看到了這麼多新奇的產品,他們終於舍得把銀子拿出來了。”   朱高煦之前被韋氏的驚人領悟力打擊到了,現在終於有了裝一波的機會,馬上顯擺道。   這其實很正常,古代的地主豪強,除了極少數是以非法手段積累財富而起家的之外。大部分,最初都是以勤儉持家而起家的。   他們最初的幾代人,都是靠著比別人多乾一點,少吃一點,慢慢的積攢出來了第一筆財富。然後,遇到天災人禍,那些沒有任何積累的貧苦百姓被迫賣房賣地、賣兒賣女,這些人之前積攢的財富獲得了超額回報,久而久之,成為了地主豪強。   至於他們富起來之後,囤積糧食,低進高出,放高利貸,土地兼並……這些在各個國家的古代,都是基本操作。   因此,大多數地主豪強,除了在囤積糧食和買地這件事上都很積極之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另外一個愛好就是囤錢。   而那些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在各個文學作品中,往往都是以敗家子的形象出現。   對於地主豪強來說,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對於一個地方、或者國家來說,富人把財富囤積起來不消費,窮人想消費卻沒有錢消費,最終就會造成重大的經濟問題。甚至走向戰爭,或者更加嚴重的結局。   朱高煦把這些道理簡單的講給韋氏聽,看到韋氏陷入了深思,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很久之後,韋氏抬起頭來,說道:“夫君真是大才,妾身欽佩之至!”   “哪裡哪裡,娘子也是冰雪聰明,很多人根本想不到這個層麵。這第二麼,就是原本,他們需要購買鐵質農具、紡織品等等生產生活物資等等,都需要花費很高的價格,而這些錢,都被那些本地小作坊、外地的勢力、還有各地行商等等賺走了。   而現在,這些錢,全都被咱們和宋家壟斷了。”   “那咱們這樣做,豈不是斷了很多人的財路?”韋氏問道。   “這沒有關係,他們斷了財路,最終要麼會成為咱們的職工,要麼會成為咱們的分銷商,大家一起賺錢。而且、那些小商小販原本也並不容易,萬一遇到盜匪,丟了銀子貨物事小,還可能丟了性命,咱們這是救人。”朱高煦答道。   “是是是,夫君永遠都是對的。”韋氏答道。   “那當然了,來來來,讓夫君聽聽,孩子有沒有動啊。”朱高煦湊過去,把耳朵貼在韋氏的肚子上。   “死鬼!”韋氏嬌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