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新高爐投產(1 / 1)

(祝大家上元節快樂!一碗元宵/湯圓下肚,元氣滿滿!)   這次上元燈會,應該是這個世界,貴州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上元燈會,應該說是規模空前,當然,並未絕後。   算上羅家寨的那次預演,這三天總共吸引了超過十萬人次的觀眾前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朱高煦領地內的職工百姓,但是也有不少從附近地區趕來參觀的。   至此,朱高煦領地內的文化娛樂活動,形成了一個基本的體係。   過年和祭祀相關的活動,祖籍不同的百姓,各有各的習俗,就不提了,隻說大家統一的活動。   正月十五前後的上元燈會;花朝節、七夕節的聯誼會;每年三月和十月的運動會;過年前後以及中秋節的歌舞劇表演;五六月份的畢業季相關活動;年底的“評先進”活動和公開表彰大會。   這些活動,基本上已經能貫穿一整年了。   再加上每月初一和十五的兩次公休大集,還有不少不定期的商業活動,這些都為領地內的商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此外,朱高煦對於商業的政策,也是很優厚的。   商人們除了需要繳納店鋪的租金,參加各種活動需要根據占據的攤位位置繳納一定的“贊助金”,還有明朝官方規定的極低的商稅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苛捐雜稅。   而且,朱高煦領地內的親衛等組織,也是十分和氣,根本沒有其他地方常見的那些吃拿卡要的現象。   從這年開始,除了從各地搬來務工的百姓之外。   來到這裡開設店鋪,或者乾脆搬遷到這裡的大小商人們,也開始越來越多。   他們既帶來了積攢多年的財富,也帶來了繁榮的市場。   一個國家和地區,想要發展的好,人力、糧食、資源、工業、商業、科技、文化缺一不可。   目前朱高煦領地內,除了糧食和資源需要從周圍各地大量購買之外,其他幾個方麵,都已經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為了方便威清衛和平壩衛及附近的職工、百姓消費,朱高煦在威清衛西北方向規劃了一個商業區,位置大概就在後世的清鎮高校區的西北,獅子山的腳下。   平壩衛以北的大路旁邊,本身就已經開設了一些店鋪,朱高煦就索性不管了,讓他們自己發展。畢竟,萬一未來有戰爭威脅到自己的領地,平壩反而是對手唯一的突破方向,這裡的商業區,夠用就好。   所有地方都走上正軌之後,朱高煦反而比較清閑了。除了需要上馬新項目的時候需要他組織一下,其他都可以由下屬們自行完成。   朱高煦又和老婆孩子們度過了一段閑暇又快樂的時光。   三月份,二號高爐投產,因為采用了軌道係統添料和拉渣,二號高爐的生鐵日產量,突破了四千斤。   四月份,三號高爐也建好了,這次朱高煦不得不繼續帶隊去了,因為,這裡準備采用蒸汽機牽引軌道小車了。   為了配合蒸汽機的使用,三號高爐本身就建設在一個小丘陵的附近,而之前,建築隊已經根據朱高煦畫的圖,把這個小丘陵進行了一些改造,以增加軌道的平穩性,同時,也給安裝蒸汽機,提供合適的位置。   也是幸好目前用的高爐都隻有七八丈高,所以這次的土工作業量,也就是修建幾十米城墻的土工作業量,這對於建築隊來說,已經不算什麼大工程了。   要是後世那種動輒二三十丈高的大高爐,用土坡的話,土工作業量也將是一個大工程。   因此,後世的這些工程,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角鐵、鋼筋混凝土結構。   經過朱高煦帶隊一個月的努力,五月份,三號高爐終於投入了試運行。   別小看這種七八丈高的小高爐,如果後世完全進入機械化後,這樣一個小高爐的生鐵日產量可以輕鬆突破千噸,年產量幾十萬噸,達到了目前大明全國生鐵產量的幾十倍。   當然了,那是需要很多設備配合的。   目前這個三號高爐,隻是實現了蒸汽動力牽引,等到軌道礦車到達坡上的平穩位置後,解除動力連接,再使用人力,依次把每個小礦車側翻,讓其中的礦石進入傾斜的軌道中,完成加料工作。   另外,在三號高爐的下方,也修建了一個蒸汽動力的拉渣軌道。   但是僅僅如此,三號高爐的生鐵日產量,也突破了一萬五千斤。   這個數據,比後世的極限,依然差了一百多倍,但是,已經可以吊打工業革命之前的所有煉鐵爐了。   至此,幾年之內,領地內再也不用擔心生鐵的產量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反而,因為暫時用不到這麼多生鐵,添料的時候要悠著點勁兒。   不過,這幾年內,萬一軌道係統和蒸汽機出現故障,也不會太著急了。反正,不管維修多久,到時候隻要全力乾幾天,就能把產能缺口補回來。   看到這個成績之後,朱高煦讓一號高爐也改成軌道結構,但是一號高爐和二號高爐的蒸汽機,暫時不用安裝了。   畢竟,蒸汽機安裝後,不使用,時間長了也是會壞掉的。   至此,三個高爐全力運轉的話,生鐵日產量可以輕鬆突破兩萬斤,當然了,現在並不需要這麼多。   這一年夏天,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韃靼可汗本雅失裡殺死明朝使臣郭驥,朱棣大怒,任命淇國公丘福率軍征討韃靼。   要知道,在前一世裡,丘福可是支持朱高煦爭奪太子之位的主要人物。   但是,這一世裡,朱高煦在靖難之役裡,盡量茍了起來,和這些武將也沒有太多的交往,當年在北平,朱高煦還打了他的小舅子,算是大大折了他的麵子。   因此,這一世的丘福,並沒有像上一世那樣支持朱高煦。   和他類似的武將還有不少。總之,這一世,根本沒有什麼太子之爭。   結果,在這一場戰役裡,丘福帶少量騎兵先行,在取得了幾次小規模的勝利,並俘獲韃靼尚書一名之後,因為輕敵大意,孤軍深入,最終遭遇層層包圍,大敗。   此戰,丘福、火真、李遠、王聰、王忠等將領戰死,或被俘後遇害,也是朱棣一代,對外戰爭中敗的最慘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