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上元燈會(1 / 1)

(作者在這裡,祝大家上元節快樂!我們一起看看明朝時的人,是怎麼過上元節的吧!)   正月十四晚上,上元燈會首先在羅家寨附近上演,這一場的主要目的就是檢查蠟燭等設置的位置是否合理,花燈效果好不好,會不會引起火災等等。   雖然兩個上元燈會的場地都選擇了水泥路上,旁邊也沒有木質建築,但是萬一正式燈會時著了火,也不是好玩的。成千上萬人陷入混亂,會是一個大危機。   不過,即使這樣,朱高煦還是想出了幾個措施,盡量減少起火的概率,以及萬一起火後的危害。   第一點,就是盡量讓每一個花燈之間的間隔大一些。反正這一次參賽的一共也就二十多個花燈,離遠點也就是幾百米的長度,不能算特別長。這樣做,可以減小連鎖起火的風險。   第二點,就是在花燈的兩側拉起隔離帶,讓親衛站崗,防止有觀眾進入隔離帶。這樣做,既能降低因為碰撞導致起火的危險,也能讓萬一起火的時候,花燈附近沒有什麼人。   第三點,就是讓每個單位的元宵攤位,多準備幾桶水,這樣不但方便給煮元宵的鍋裡添水,也能在萬一起火時,盡快救火。   隻要這次燈會順利結束,所有參與站崗的親衛和元宵銷售的職工,都能獲得一份獎金。   此外,有點私心的是,朱高煦還讓建築隊在正式燈會現場北麵的空地上,搭設了一個觀禮臺。說是觀禮臺,其實也就是一個多層的木架子,就跟後世大家拍攝畢業照時的那種架子差不多。   正月十五申時三刻,上元燈會正式開始。   這是一種民間盛會,所以也就不用搞什麼開幕式之類的程序了。   因為冬天盛行北風,這一次所有需要點火的攤位,都被設置在了花燈的南側,而其他不需要點火的攤位,都被設置在了花燈的北側。   朱高煦幾人帶著比較大的三個孩子,還有一些高層和他們的家屬擠在觀禮臺上,周圍是負責警戒的親衛。   隨著夜幕慢慢降臨,從羅家寨方向,威清衛方向,王家坡方向,還有零散的其他各個方向,都有百姓聚攏過來。那些畫卷上,還有前一世幼年記憶裡的景象,正在慢慢變成現實。   巨型花燈大部分都是以動物形象為主的,不過也有一些以植物或者神話人物為形象的。雖然這是羅家寨地區第一次舉辦大型燈會,但是因為工匠很多,花燈的製作水平還是可以的。   除了巨型花燈本身很出彩之外。一些有頭腦的商人,也都顯現出了一些才能。   比如,“金聚德”的老板錢多來,他不但出了一大筆銀子贊助上元燈會,占據了南麵正中比較好的一塊地方作為攤位,還提出了可以幫大家免費加熱食物這一個業務。   要知道,“金聚德”攤位裡邊的爐灶,本來可是用來給烤鴨保溫的,裡邊可都是烤鴨和鴨油的味道。而站在他的攤位之前,更是會一直聞到烤鴨的香味。   大家把自己的食物交給他們加熱,就肯定要在他的攤位前站一會兒。   如果是某些自己來的成年人,那也就罷了,還能吃到一些混著烤鴨香味的食物,算是白PIAO黨的勝利。   但是,如果是帶著孩子或者對象來的人,好意思一毛不拔的,還真不多。   關於這一點,錢多來也“貼心的”推出了一些小份菜肴。比如鴨頭、鴨脖、鴨掌、鴨胗之類的,這些很受青年女性歡迎;而最受小孩子歡迎的,自然還是鴨腿。   剩下的鴨肉,則大部分被男性買走。   像錢多來這樣的商人,還有不少,大家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麵賺著錢,一麵也豐富著燈會的市場。   而對於朱高煦來說,這些人的贊助,也讓這一次燈會不但沒有虧本,反而又賺錢了。   其實,單以這兩天的收支來看,錢多來肯定是虧了很多。   但是,在北平目睹了朱高煦的幾次操作之後,錢多來就已經深刻的認識到廣告的精髓。隻要讓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東西好,那麼就不愁賺不到錢。   而來到雲貴後的幾次實踐和後續收入報表,也一再幫他加強這個認知。   要知道,和後世無處不在、鋪天蓋地的各種廣告宣傳不一樣。在這個年代,除了口口相傳之外,能在短時間之內,給自己的產品、店鋪提供大量曝光機會的途徑,並不多。   羅家寨日報是一個,領地內舉辦的各種大型活動和集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是一個。剩下的,隻能等看到機會才有了。   所以,錢多來就再也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做廣告的機會。   甚至於,有些其他店鋪的老板,也開始跟隨錢多來的腳步。   隻要是錢多來投資的地方,他們也要跟上一步,雖然投的錢,不如錢多來多而已。   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後來也都慢慢看到了廣告的價值,成為了廣告的忠實信徒。   朱高煦從來不信仰什麼人人平等,他信仰的是機會均等。   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選擇自己工作和道路的權利。   但是你能到達什麼高度,那就要看你個人的能力和選擇了。   朱高煦能做的,隻是盡量給每一個人,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至於能爬多高,能走多遠,還得看你自己。   雖然朱高煦周圍有不少親衛,但是還是有很多百姓向朱高煦跪拜,再加上正月十五的夜晚,還挺冷的。   所以,酉時五刻一過,朱高煦就帶領家人們,離開了。離開前他還吩咐親衛們,最後留下十幾個人維持一下管理臺的秩序。   朱高煦走後,各單位的領導們,也陸續帶著家人們離開了。   有不少百姓,在詢問了親衛,得到允許後,也登上了觀禮臺,享受了一把“親王待遇”。   這感覺還真不錯,要不是坐的時間太長,會被其他百姓痛罵,他們還想多坐一會兒呢。   但是,古代的大多數百姓,臉皮還是比較薄的。所以,基本上每個想上觀禮臺的百姓,在排了一會兒隊後,都能上去,過一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