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貴州建省(1 / 1)

過完了年,就是永樂十一年,癸巳年。   這年二月,朱棣宣布設立貴州承宣布政司。   前文說過,貴州這個省的設立,和大部分省份有所不同。   通常情況下,一個省份設立的時候,所有機構基本上是同步的。就算後期有增減,那也一般是政策需要,很多省份同步改革的。   但是貴州不同,貴州的省級軍事機構,貴州都指揮使司,設立於洪武十五年。而升級行政機構,貴州承宣布政司設立於永樂十一年。兩者隔了三十多年。   而貴州的省級司法機構,貴州提刑按察使司的設立更要在三年之後。   但是不管怎麼說,貴州承宣布政司的設立,基本上可以被認為是貴州正式建省了。畢竟有了最重要的軍事和行政機構了嘛。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世明朝的貴州,比前一世多一個播州。   由於這一兩年,瓦剌勢力不斷強大,不但嚴重的阻遏了明朝的西北通道,還企圖控製韃靼。朱棣決定準備親征瓦剌。   大軍出征,最重要的準備就是錢糧。前一世的錢糧主要靠向百姓征收,的的確確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但是這仗又不能不打。   這一世,朱棣再次向朱高煦伸出了手。   兩人通過一番討價還價,朱高煦出了八十萬兩白銀,另出了一些藥材和布匹。作為交換,朱棣準許朱高煦把自己的領地重新整合成一州三縣,以及相應的建城等等職權,當然了,所有花費需要朱高煦自行籌措。   但這一州三縣行政上仍舊隸屬於貴州省,賦稅也需提升至東南地區的水平。   要知道,原本雲貴地區每年繳納的賦稅極少,要不是雲南上繳一些銅礦等物資,明朝在雲貴是要虧本的。   朱高煦來了這裡之後,朱棣已經從他手裡先後要走了三百多萬兩銀子,還有價值近百萬兩的各種物資。   也許有的人會疑惑,這銀子就要不完麼?   要知道,銀子本身不會消失。朱棣把銀子從朱高煦這裡要走之後,不管是官方花費銀子製造軍備、購買糧草等物資,還是發給士兵,最終銀子仍在大明朝內。隻不過是最終到了一些商人或者富戶的手中。   但是偏偏,朱高煦卻能從這些人手中,再把銀子賺回來。   另外,明清兩代,一直到鴉片大量流入中國之前,中國基本上一直是白銀流入國。而朱高煦開啟資本家模式後,這個流入速度,再次加快了。   朱高煦得到許可後,立刻召集手下各相關部門負責人開會,布置行政規劃及建城事宜。   朱高煦把漢州城設立在百花湖附近區域,包括了王家坡、楊莊村和盤龍穀等區域。當然了,州城的城墻並不會建這麼大,而且在未來朱高煦的防禦體係中,會有新的規劃。   最終的漢州城城墻,僅把百花湖和王家坡等地包圍在其中,而另外幾個區域,暫時隻是建了一些混凝土立柱作為邊界地示。   倒是三個縣城比較好規劃,羅家寨被更名為羅縣,再加上威清衛和平壩衛原來的駐地被更名為威清縣和平壩縣。   這之中,其他地方都在鴨池河、貓跳河、紅楓湖和百花湖等河流湖泊圍成的區域內,僅有威清縣城位於這個圈圈的外側。   但是威清縣城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坐落於紅楓湖和百花湖的中間,西北方向有水泥路和朱高煦的腹地相連,而且未來一旦發生戰爭,這裡會有很多騷操作的空間。   因此,雖然威清縣城的規模很小,僅有三四平方公裡,城墻也隻有東南兩麵加北麵半麵的兩麵半。   但是它的城墻,卻是采取了不逾製的最高標準,而且,朱高煦還在這裡增加了一些鋼筋配竹筋加混凝土結構,當然了,絕大部分依舊采取夯土和磚石結構。   雖然這裡說的鋼筋,質量比起後世還要差不少,采用的是生鐵經過一次帶煉焦爐的煉鋼爐淬煉後生產的含碳量未知的粗鋼材料製成。   即使如此,這座城的城墻,一共用去了八萬多斤粗鋼,還有幾十萬斤竹子和一百多萬斤水泥。其餘石材和沙土等等倒是跟同規模的城墻差不太多。   數個數量看似多,但是換算成噸,其實也就是四十多噸粗鋼,幾百噸竹子還有幾百噸水泥,在後世看起來,還不如一個隻有幾棟樓的小型住宅小區耗費的物料多。   但是即使如此,要不是前幾年改造了煉鐵高爐和帶煉焦爐的煉鋼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朱高煦還真搞不起這些。   不過在這個年代,這種城墻,已經是冷兵器和火槍完全無法碰瓷的存在。就連大型銅炮或者黑火藥炸藥,想要在這種城墻上啃下一口,也需要相當大的當量。   與此相對的,羅縣和平壩縣的城墻,倒是不急於一時。   朱高煦在威清縣投入大量物料,其實很多人是看不懂的。   因為,這個城實在沒有守住什麼重要的東西,隻守住一小段河而已。而且,隻要不是腦子抽了,沒有人進攻朱高煦會選這裡。   這裡完全不適合進攻方士兵展開,死傷慘重打下一個城,隻要朱高煦把城後麵的水泥路毀了,你要麵對的是一個兩邊都是湖的河道,這又回到了原點,之前死的人都白死了,還不如一開始直接另選任意一個地方渡河。   但是朱高煦卻有自己的謀劃,這主要是在於雙方考慮戰鬥的時候,考慮到兵種不同所致。   規劃完這些,每個地方都有專人負責負責,開始有條不紊的實施建設工程。朱高煦內心大安,就算未來朱瞻基一登位就直接翻臉,派出大軍來進攻自己,自己也有了一戰之力。   內心大安之後呢,自然是要放縱一番。   朱高熾那裡,郭氏的姐姐為朱高熾生下了第九子朱瞻垍,算是給大家打了個樣。(這名字很狗,跟朱瞻基讀起來差不多,隻是聲調不同,隻能說帶土字旁的字,實在是不多。當然了,宋朝還有趙頊和趙煦這種類似情況,不過據說宋朝時這兩個字發音略有不同)   五月,韋氏再度有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