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朱棣北征瓦剌(1 / 1)

“三小隻”這幾年的生活說是797,但是總歸比後世的中學生好一點點。   中午會有一個時辰的休息時間,下午的課程也類似於自習課,最後的選修課可以選一些自己喜歡的課程,或者早點回家。   晚上的課程,是在漢王府內進行的,由朱高煦或者他專門請來的幾位先生教授。除了經史子集那些古代帝王家都學的東西之外,還有一些朱高煦和韋氏等人挑選的有用的書籍注釋等等。   不過,“三小隻”還是更喜歡朱高煦本人的授課。朱高煦的授課,更類似於後世的電腦遊戲、文字遊戲或者某些桌遊。   也可以說是很像無限流小說,雖然沒有無限流小說那麼天馬行空。基本上都是模擬一個實際事件或者情景,讓“三小隻”鬥智鬥勇。   有的時候,韋氏等人也會參與其中,這讓朱高煦的授課,更像是“親子時間”。   在這一年,準備了近一年的朱棣,終於發動了針對瓦剌的北征。   中原北麵的東北亞大草原上,先後孕育了很多遊牧民族,他們之中大多數都喜歡用狼當做自己的圖騰。事實上,他們真的和狼很像。   中原的歷代王朝,除了極少數實力與雄心兼具領袖能痛擊遊牧民族之外,其他都或多或少在這些遊牧民族上吃過虧。或者是正麵戰敗,或者是邊疆地區屢遭劫掠,又或者是納貢和親,或者幾者都有。   這些遊牧民族的共性,就是稍微有些實力,就要反復試探中原王朝的底線。   這固然有客觀原因,比如遊牧民族一旦遭受自然災害,他們的處境可能會比農耕民族更危險。還有遊牧民族有騎兵優勢,打不過可以跑掉,藏起來等等。   這裡筆者忽然想起來在某些地方看到的一個非常荒謬的觀點。有人說騎兵的耐力不如步兵,甚至有神作中,有步兵拉著大炮急行軍幾天幾夜拖垮騎兵的橋段。   先說第一點,騎兵的耐力不如步兵。這句話部分正確,但是容易給很多信了這句話的人以誤導。   他們說騎兵耐力不如步兵的論據是:在不少實戰中,騎兵反復沖擊步兵方陣,最終,戰馬的體力耗盡,騎兵部隊遭受戰敗,或者不得已撤退。   因此,他們得出了騎兵耐力不如步兵的結論。   論證很完美,但是這個結論後來被不少人引用,說騎兵一天行軍距離還不如步兵。   這個引用就很神奇了。   那我換一個例子,比如大家打野球。一個隊伍有四個水平還不錯的半職業隊員,但是差個人,這時候看見有個胖子三分投的很準,但是跑不動,就說大家組個隊一起玩。   胖子一直站在對方三分線外,有球就傳傳球,投投三分,沒球就站著不動。反正他就算跑回去也追不上對方球員,空耗體力。防守的時候就乾脆四防五。   這樣的隊伍對付一般水平的隊還是能贏的,但是如果真正遇到強隊,就不行了。   最後,一場球沒打完,胖子倒是不怎麼累,四個隊友先累垮了,一個個坐在地上起不來了。   然後,我們得出結論:半職業隊員的耐力不如這個胖子。   然後,又有人引用這個結論:半職業隊員長跑輸給了胖子,胖子拉著一個大車急行軍幾天幾夜,拖垮了半職業運動員。   多麼荒謬?   如果真是這樣,明末盧象升等人就不會死,大明也不會亡。   另外,有一些人說朱棣窮兵黷武,打完這裡打那裡,搞得民不聊生。朱瞻基愛民如子雲雲。   此處作者省略一萬字。別的不提,就拿寶鈔貶值速度來說事,明朝歷代君主在位期間,寶鈔基本上都在貶值。寶鈔貶值的速度基本上可以用來衡量明朝君主給百姓帶來的負擔。   從朱元璋後期,到朱棣後期,寶鈔貶值大概六至八倍。從朱棣後期,到朱瞻基中期,寶鈔貶值了五倍,到正統元年,貶值了十幾倍。   即使按照八倍比五倍這個最有利於朱瞻基的數據來算。大家要知道,從朱元璋後期到朱棣後期可是有二十多年,還包括了靖難時期的四年。而從朱棣後期到朱瞻基中期,可是僅有不到十年。   你不到十年貶值了五倍,憑什麼覺得自己比二十多年貶值六到八倍強?   說朱棣打仗要花錢,那後來地方豪強和衛所官員聯合起來侵吞軍戶的土地,吃空餉,錢也沒還給朝廷啊?後來還把府兵製改成了募兵製,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又要額外花一大筆錢,而這些錢之中,又有一大半被吃了空餉,如此反反復復。   因為打不贏,瓦剌等地要的“賞賜”也越來越多,你不給就要挨打。   這就像什麼呢?狼群來了,去打狼可能會受傷,會死人,打狼隊還要多吃糧食。那怎麼辦呢?狼群來了給他們肉讓他們走就好了啊。比這隻能說,有這個邏輯的人……真是個大聰明。   事實上,就連朱棣在位的前期時期,瓦剌等部也經常在朱棣臉上上演“切香腸”的戲碼。   反正就是你去打他,他打不過就跑,然後喊著“服了服了,你別打了”。等你稍微消停幾年,他就又和你斷絕關係,然後在你邊境各種騷擾劫掠。   韃靼的阿魯臺是如此,瓦拉的馬哈木也是如此。   大家不要覺得僅僅是他們很賤。歷朝歷代的北方遊牧民族,基本都是如此。就連被漢朝打成那樣的匈奴,一旦漢朝稍微有幾年不打他們,他們就會各種秀存在感。   這種事情,前前後後持續了一千多年。   對於這種人,宋朝和朱瞻基選擇了忍,但是朱棣和漢唐等時期的不少君主,選擇了“乾他丫的”。   關於此戰,有很多史料,大家可以自行查看,這裡隻說結果。   朱棣大破瓦剌,第二年開始,瓦剌開始向明朝朝貢,俯首稱臣,之後幾十的時間裡,一直到發現明朝軍力出現頹勢之前,瓦剌始終不敢向明朝挑釁,邊境從此安定。   然後……有人把這個功勞,算在了朱瞻基頭上?行吧,他們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