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朱高煦的禮物和密信之後,朱棣第一時間讓太醫進行了驗證,太醫們驗證之後的結果和朱高煦說的一致。 這種“輕鉑金製品”的確是無毒,但是的確會被醋等一些食物腐蝕。雖然他們一時間無法判斷這種腐蝕後的產物到底有沒有毒性,但是漢王既然自己這麼說,總不會有錯。 他們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腐蝕後的產物並非烈性毒藥,因此,漢王這麼說,那這種腐蝕產物十有八九是一種毒性輕微的慢性毒藥。 驗證這一點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也需要消耗很多“輕鉑金製品”,因此,這件事在多年後他們才驗證成功。 得到太醫們的答復後,朱棣對朱高煦的信任再添幾分。理由很簡單,這種製品現在無人能證明它的毒性,朱高煦肯主動告知,就是怕自己出了意外。 不過也因此,在朱棣的內心中,把這種製品的價值,從高於金銀,降低到了銀銅之間的水平。 但是,這種事他是不會說出來的。畢竟有“新寶物”,也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他隻是暗中囑咐同樣得到這批禮物的朱高熾等人,此物絕對不可以用作餐具。 朱高煦對於這一次的新產品推廣,也和以往不同。 以往每一次有新產品上市,朱高煦都會做足宣傳,讓新產品盡快人盡皆知。但是這一次,朱高煦卻選擇了極力封鎖消息。 一直到送給朱棣等人的“輕鉑金製品”被很多官員勛貴注意到,他們通過多方打探,才得知這些製品又是出自漢王之手。 等到他們派人找到雲貴商會這裡,李景隆在朱高煦的授意之下,先是矢口否認,不承認這種產品產自漢州。 最後在對方軟磨硬泡,攀交情扯關係,說了無數好話,給足了好處之後,才摳摳索索的拿出那麼一兩件,而且還是品相不太好的“輕鉑金製品”。 就這樣,那些品相一般的鋁製品,每一件都被以幾百兩到幾千兩不等的價格,銷售了出去。雖然嚴格控製了出貨量,但是每月依然能帶來幾萬兩的利潤,這個數字在後來更是一漲再漲。 朱高煦正在為開發了一個新的發財途徑欣喜,朱棣的密信就又來了。 雖然話說了很多,但是其實意思隻有一個:“老子要正式營建北京城,缺錢,你小子乖乖把錢送來,不然老子就要揭你的老底!” 得,朱高煦這錢還沒捂熱乎,又得被朱棣敲上一筆。 最終,朱高煦在回信中哭窮了一番,但還是答應分批繳納一百萬兩白銀,這事才算過去了。 安南這邊,雖然身為陳朝王室的陳頠和陳季擴等人都已經被抓了,但是非王室的陳月湖等人又繼續作亂,張輔不得已繼續征討,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終於把他們全部討平。 然後,最戲劇性的一幕上演了。在平定安南戰爭中,居功至偉的張輔,竟然因為一個監軍宦官馬騏的彈劾,而被召還。 小人又一次鬥倒了君子。 朱棣時期任用了大量宦官,其中不乏有很大功績者。 比如七下西洋的鄭和;多次進入衛藏(後世的西藏大部分地區)等地,大大加強了該地與中原王朝聯係的侯顯;為邊防做出突出貢獻,並在全球首次提出刺刀思想的亦失哈,鄭和的副手王景弘等等。 平心而論,朱棣任用的宦官,在歷朝歷代中,平均水平都是比較高的。 但是,即使是這樣,朱棣任用的宦官之中,也有馬騏這樣的禍害之人。 說到這裡,還得談一談安南地區的實際鬥爭形勢。 安南地區的地方勢力,除了極少數是陳朝的鐵桿支持者之外,大部分其實是屬於隻要你能讓他們活的下去,“誰贏他們幫誰”的人。 在明朝打下安南之後,雖然陳朝的支持者及其殘餘勢力屢次發動叛亂,但是安南的大部分地方,依舊保持了穩定。 朱棣把安南改為交趾之後,首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黃福,其實乾得還不錯。 黃福是少數在明、清和安南本地史書中,都得到很高評價的官員之一。黃福在安南近二十年,極力化解民族矛盾,並主持了編製戶籍,定賦稅,設立衛所、驛站,開通商貿,設置學校等等工作。 在黃福和張輔搭檔,以及黃福和李彬搭檔期間,安南地區雖常有叛亂,但是始終在可掌控的範圍內。 在趕走了張輔之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馬騏在交趾更加肆無忌憚的為非作歹,因為他是朱棣的心腹,竟無人敢管,僅有黃福數次與之發生沖突。 誰知,馬騏竟誣告黃福謀反,朱棣得知後,說:“這是君子(黃福)不容於小人(馬騏)”。在查明真相後不予追問。 這句話出自楊士奇給黃福寫的《黃忠宣神道碑》,可信度應該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離奇的是,馬騏竟然未因此遭受懲罰,後來馬騏曾領兵在交趾地區遭受數次敗仗,卻依然能保住職位。 甚至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之後,曾經說過讓馬騏去交趾會壞大事的話,但是最終還是又讓馬騏去了交趾。 直到宣德年間,朱瞻基放棄安南後,需要找人背鍋,終於把馬騏以“激變一方”的罪名下獄。但是……正統年間,他又被釋放了…… 筆者隻能說,一個大寫的服。 不管筆者對朱棣的評價如何之高,在這一點上,朱棣的做法,的確是有些問題的。 張輔被召還之後,朱棣派李彬鎮守交趾。 李彬的能力雖然不及張輔,但還是夠用的,他鎮守交趾期間,雖然也經常有小股反叛,但是在他的征討之下,都未成氣候。就連後來把明朝從安南地區趕走的黎利,也曾經被李彬打得逃往老撾。 如果明朝在交趾的用人上,一直保持這種水平,交趾應該不會那麼快從明朝分裂出去,也可能永遠不會分裂出去。 隻不過,後來無論是朱棣選擇的代鎮陳智、方政;朱高熾任命的孟瑛、李安;還是朱瞻基任命的王通,都沒能完成好自己的使命。
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人鬥倒了君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