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對北元的政策,除了高壓之外,還有一種製衡的意味。 比如,一開始韃靼相對更為強勢,朱棣就在永樂八年親征韃靼。而之後瓦剌占據上風之後,朱棣又在永樂十二年親征瓦剌。 在無法把整個漠北草原全部直接納入統治範圍的情況下,這種製衡策略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後世的英美在崛起和稱霸過程中,采用的都是這種策略。 英國借助其島國的地理優勢,在成為日不落帝國之前,思考了英法百年戰爭的教訓,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無論誰成為歐洲最強,它就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搞垮這個歐洲最強。 在陸地上,法國強大時,英國就聯合其他國家大法國;普魯士強大時,英國就幫助法國對抗普魯士。在海洋上,英國先後擊敗了曾經擁有“無敵艦隊”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和“海上馬車夫”荷蘭。 搞定了這四個主要競爭對手,此時又正好是滿清走下坡路的時代,美國此時還未成氣候,英國成為世界最強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歷史上曾經兩次號稱日不落帝國,但是第一次稱霸後不久就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失敗,因此第二次稱霸更加實至名歸。 同時,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失敗,其實也是法國活學活用了英國的戰術,聯合美國一起對付英國的結果。不過,不久法國也自食惡果,被美國搶走了很多北美的殖民地,隻能說在耍流氓這件事上,英美是真霸主。 之後,美國繼承了英國的這種策略,在一戰和二戰中都先保持中立,跟雙方做生意,等到雙方交戰多年,到了強弩之末的時候,再上去收割勝利果實和頂尖人才,一躍成為世界最強國家。 美國稱霸之後,繼續采取“拉三打二”的政策,隻不過美國的手腕更加隱蔽,采取了很多非軍事手段,先後搞垮了西德、日本、和蘇聯,並通過各種手段數次分化歐共體和歐盟,並還想把魔爪伸向下一個崛起的大國……華夏。 隻是,這一次美國的如意算盤沒有得逞,後世中,雙方依然在鬥智鬥勇。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將成為那個年代最精彩的一場大戰。 這也證明了,在這種高端局中,華夏的智慧是遠超那些曾經的“世界老二”的。 回到大明朝。 馬哈木被朱棣擊敗後,獻上貢馬謝罪,言辭非常恭順。而且此時韃靼的實力再次超過瓦剌,因此朱棣就接受了馬哈木的道歉,他依然還是大明順寧王。 之後瓦剌和韃靼之間繼續爭奪漠北霸主地位,這種時候,隻要雙方保持均勢,朱棣是不管的。 但是,最終馬哈木死於和韃靼的戰爭中,馬哈木的兒子脫歡與韃靼作戰,依然處於劣勢,脫歡就竭誠向明朝示好,朱棣讓脫歡繼承了順寧王的爵位。 明成祖晚年三次親征韃靼,其實並沒有錯,畢竟這時候韃靼是比瓦剌要強勢的多。 隻不過,朱棣算錯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脫歡和他的兒子也先很能乾,而自己的曾孫朱祁鎮很能送。 自從永樂十八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之後,朱棣就開始把人口、物資等等調入華北和遼西走廊,為下一步遠征漠北做準備。 這一步可以說是非常關鍵。 因為滿清在對明朝作戰的前幾十年裡,核心策略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拚命消耗明朝在遼西走廊和華北地區的人力和各種資源。 滿清和大部分遊牧政權一樣,都是善於野戰,但是不善於攻城戰的。 如果北京城附近的防守嚴密,人力和其他各種物資充足,滿清想要攻下北京,絕非易事。 同時,不管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造反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他們總是在明軍全力對付滿清的時候,在後方搞事情,的的確確是事實上幫了滿清。 同樣的,當明朝政府鎮壓起義軍剛剛有了一點成效,滿清就會再次大兵壓境,逼迫明軍回頭抵擋清軍。 明朝後期政治腐敗、黨派鬥爭不斷、土地兼並嚴重、天災頻發這些固然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但是在軍事層麵上,明軍的的確確是被滿清和農民起義軍聯手搞垮的。 那邊朱棣在轟轟烈烈的準備對韃靼的戰爭,雲貴這邊,朱高煦也在不斷積攢著自己的實力。 雖然朱棣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從朱高煦這裡敲走不少銀子,但是朱棣把這些銀子購買各種物資、或者當軍餉下發之之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些銀子就會最終流入世家豪族或者富商的手裡。 而朱高煦通過售賣各種奢侈品、日用品、藥材以及工業品等等,又再次把這些銀子賺回了手裡。 此外,還有不少白銀從境外流入明朝。 這個世界,達成了與前世決然不同的一種“新三角貿易”。 作為掌握著剪刀差的資本家,朱高煦每年賣出各種商品賺到的錢,遠比購買原材料、支付工資和各種相關福利,以及被朱棣敲走的錢加起來要多的多。 因此,朱高煦手中的白銀不但沒有變少,反而越來越多了。 沾他的光,沐家、水東宋氏、水西安氏和播州楊氏等等,甚至雲貴及四川廣西湖廣等地的不少涉及商業的世家豪族,都富了起來。 永樂二十年,李彬去世,之前被李彬逼到老撾宣慰司境內的黎利,開始回到安南南部活動。 這年,韃靼部的太師阿魯臺率軍騷擾興和衛。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蒙古各部,特別看重血統。北元歷史上二十三位大汗,幾乎都是“黃金家族”的人,即成吉思汗的後裔。 雖然各部首領多次殺害北元大汗,根據記載,在前十五位北元大汗中,被蒙古各部殺害的大汗達到了十一位,但是各部首領卻很難坐上大汗這個位置。 各部實際權力最大的人,無論瓦剌部的馬哈木、脫歡、也先祖孫三人,還是韃靼部的阿魯臺等人,都不是蒙古大汗,太師基本上已經是他們能拿到的最高職位了。 三月,準備了一年多的朱棣,終於發動了對於韃靼的親征。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棣的製衡策略(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