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恭送太宗皇帝!(1 / 1)

(為書友逍遙飛蟲、太陽62等加更)   根據史書記載,永樂二十二年六月,明軍在答蘭納木兒河搜索方圓三百裡卻不見阿魯臺部蹤跡,所獲甚微,且軍糧將盡,朱棣隻得下令班師回朝。   筆者認為此時朱棣應該已經病了。不然按照朱棣上次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所作所為,大概率還要在答蘭納木兒河附近大肆破壞一番。   隻能說,如果遊牧政權下定決心不和你正麵開戰,你想要找到遊牧政權,是真的要靠一些運氣。   比如洪武二十一年時,藍玉率軍北征元軍殘部,在捕魚兒海附近依然沒有找到北元部隊。當時藍玉都想退兵了,是屬下的定遠侯王弼堅持下,才幸運地找到了大意的元軍殘部。   那一次,元軍就跟後世的某位大師一樣,以為明軍缺乏水草,不能深入,就大意了,沒有閃。   最終王弼不講武德,率軍一個偷襲,倉促應戰的元軍殘部被殺的大敗,僅有幾十騎逃走。   明軍擊殺元朝太尉蠻子(不是貶義,他就叫蠻子),元軍大部分投降。此役,明軍俘獲元主的多個兒子以及妃嬪、公主等人百餘人,官員三千人,百姓七萬七千餘人,馬駝牛羊等牲畜十五萬餘頭。   此外,明軍還繳獲了元朝的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關鍵寶物,另有各種物資無數。   但是這一次,運氣並沒有站在朱棣這一邊。或者說,阿魯臺沒有大意,他的左手中指一直按在D鍵上。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在明軍班師途中,朱棣終是沒能撐過去,屬於他的時代,落幕了。   我們評價一個皇帝,可以從他本身的貢獻,對本朝的貢獻,和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三個維度來進行。   先說本身,朱棣在位期間,重視農耕,開創永樂盛世;重視科舉並修撰《永樂大典等典籍》;他東防倭寇、西收哈密,南征安南,北伐北元的軍事功績就更不用講了。   如果說過錯的話,那可能就是他在用人方麵,出過幾次失誤,但是,縱觀歷朝歷代的明君,但凡是在位時間長一點的,又有哪個沒有過用人失誤呢?   從對本朝的維度來說:朱棣疏浚運河,遷都北京,填充華北人口,並從東南遷移部分人口去陜西甘肅,讓明朝的核心統治區域,從東南地區擴展到華北、山陜。   如果不是這樣,很可能幾十年後,明朝就會變成南明。   鄭和六下西洋,極大的提高了明朝在東南亞、南亞和西亞以及非洲東部的影響力,這也為後來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打下了基礎。   從對中華民族的維度來說,朱棣結束了宋遼金夏蒙元時期的南北隔閡。而且重新把離開中原王朝已久的很多地方重新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讓這些地方的人們,重新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這個功勞有朱棣一份,也有朱元璋一份,當然這些年的所有明朝將領、士兵、官員甚至百姓,也有一份。   仁宣之治時的歲月靜好,是因為先有了洪武和永樂時期的負重前行。   如果不是他們,可能會有更多的地區,走上安南一樣的道路,最終脫離中華民族。   考慮到這些,朱元璋加朱棣,可以和李淵加李世民劃等號,他倆加起來略微強於嬴政,強於楊堅加楊廣。甚至可以比肩東漢時期的劉秀劉莊劉炟加劉肇,也就是略微遜色於西漢初期的劉邦劉恒劉啟加劉徹。   要知道,劉邦劉恒劉啟劉徹這四人,單拉出一人來可能並不能排到帝王的最前列,但是這四連SSR可是中國古代歷史帝王的最強四連抽。   而且,劉邦到劉徹可是一共經過了一百二十年的時間;而朱元璋加朱棣,即使再加上朱允炆在位的時間,也才五十七年而已,比劉邦等人少了一半多。   (此處我們略過了一些在位時間較短,或者自己不能做主,或者沒什麼作為的皇帝)   因此,朱元璋和朱棣雖然都有過錯,但是他們的過錯在他們的功績麵前,幾乎不值一提。   皇帝死在外麵,是個大忌,比如當年秦始皇嬴政死後就出了大問題。   朱棣死前,發下遺詔,將帝位傳於皇太子朱高熾,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秘不發喪,軍中一切如常。同時,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刻派朱瞻基出京迎喪。   同時,朱高熾召見吏部尚書蹇義、大學士楊榮、楊士奇等心腹討論對北元的布防事宜,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又與禮部尚書呂震議定明太宗朱棣的喪禮事宜。   並把曾經觸怒朱棣被下獄的原戶部尚書夏元吉請了回來。   不得不說,在任用文臣方麵,朱高熾還是有一手的,他所選用的這一批人,的的確確都是這時候能找到的,各自領域的頂級人才。   此外,朱高熾還調派人手和部隊,鞏固南北兩京的防務。   直到皇太孫朱瞻基迎回朱棣的遺體,朱高熾才公開發喪。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熾正式登基,史稱明仁宗,他頒布了大赦令,並定次年為洪熙元年。   雲貴這邊,自從今年得知朱棣北征阿魯臺之後,朱高煦就開始讓下屬的各個工廠,尤其是鋼鐵廠等開足馬力,進入備戰狀態。   鋼鐵廠最近製作最多的產品之一,就是鐵絲網。   另外,朱高煦還讓建築隊,在領地邊緣各個關鍵點路口附近,修建碉堡群與地堡群相結合的立體防禦體係。   大家看到這個配置,可能第一反應會是侵華日軍,但其實,類似碉堡地堡的設施,在幾年前,已經被湖廣總督肖授使用過了,而鐵絲網被運用到軍事上,是美國人發明的。   鐵絲網被製作出來之後,就被懸掛到了之前立好的混凝土樁子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風雨侵蝕,它們就會生銹。   生銹的鐵絲網會比新的鐵絲網更加恐怖,我們也可以稱它為“破傷風之網”。為了防止工匠們被紮破手,朱高煦還給很多工匠配發了帆布製成,而且在手指部位加厚的“勞保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