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子帶著微笑步入宮中,來到武英殿門前,稍作整理後謹慎地進入,稟報說:“回陛下,那些大臣們現在都收斂了不少。” 此次對三德子來說真是大長見識,那些過去動輒惡言相向的官員們,現在隻能顫顫巍巍地重寫奏折。 盡管他們沒有明說支持徐妙錦成為國子監學正,但態度已經變得誠惶誠恐,不再敢多加評論。 原因無它。 母親指導孩子讀書學字,若母親自己不識字,不懂道理,又怎能教育孩子? 妻子同樣向往詩詞書畫,如果她們不認識文字,又怎能展現其優雅? 女兒也渴望進入學堂,為何隻有男孩子才能擁有閱讀的權利? 這是不公平的。 盡管沒有人直接提出要打破“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的傳統,但對於閱讀和理解禮儀的渴望,卻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 朱允炆對這些風波並不關心,連國子監自身都未作聲,這些人的喧囂不過是浪費了一些紙張、墨水和口水而已。 裁減十萬大軍的消息最終在帝都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誰也沒想到新登基的皇帝竟具有這樣的決斷力和手腕,輕輕一揮手就裁減了十萬大軍。 在歷史上,我們常聽聞帝王擴軍,而裁軍之舉卻是罕見。 因此,文官們紛紛認為“文治”時代即將來臨,競相上奏,贊揚皇上是英明的統治者。 至於徐妙錦進入國子監這件事,自然就不再被多數人關注。 戶部尚書鬱新帶著笑意,對戶部主事夏元吉說:“皇上這一策略,真是高明。” 夏元吉合十道:“鬱大人,看來今年戶部能節省大量的財物。” 鬱新輕輕啜了口茶,放鬆地說:“確實,騎兵每月消耗兩石糧食,普通士兵每月一石,僅此一項,京師的花銷就非常巨大。” “裁減十萬士兵,每年能節省約三百六十萬石糧食,現在正值夏季,雨水頻繁,河堤修補和災情救助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物資。” “戶部的任務,實在是艱巨。” 夏元吉輕聲戲謔。 鬱新輕笑著說:“維喆,你得多分擔些責任,戶部的事務需要你更加用心。” 夏元吉,別字維喆。 夏元吉沉重地點頭,注視著稍顯衰老的鬱新,緩慢地說:“裁軍的決定,是否與召喚燕王進京有關聯?” 鬱新的眼中閃過一絲銳利,輕聲笑道:“我們的皇帝真的不同尋常,你有沒有聽說,解縉已經被任命為翰林院的成員了。” “嗯,我聽說了,解縉在太祖時期雖然有些輕狂,但確實是個正直的人,有這樣的人在皇上身邊,也是件好事。” 鬱新站起身來,走到夏元吉麵前,說:“奇怪的是,皇上當太孫時,齊泰和黃子澄就在東宮服侍,現在皇上登基,他們的職位未見變動,齊泰仍是兵部侍郎,黃子澄仍是翰林院修撰。這種情況,有些不尋常。” 通常,新登基的皇帝首先會任用那些親近自己的大臣。 太祖已入葬孝陵有一段時間,但新皇並未對舊臣施以恩澤。 反而第一個提拔的是遠離朝堂多年的解縉,這確實令人頗感意外。 “可能皇上有其他的考量。”夏元吉平靜地說道。 朱允炆深居宮中,未曾出現在朝會上。 在朝堂上,諸位官員焦急地等待,不斷左右張望,但就是不見朱允炆出現。 一份份奏折被遞上,卻無人審批,這讓官員們如何開展工作? 大明朝的政務還能正常運轉嗎? 一些低級官員甚至開始猜測,是否是由於太祖駕崩,皇上過度憂傷而生病,他們到處打探消息,希望能上奏幾句慰問,表達他們的忠誠。 朱允炆走出武英殿,注視著夕陽逐漸沉沒,那座雄偉的宮殿即將被夜色吞沒。 如果不是因為對後世的清晰記憶,朱允炆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出身。 “三德子,你想念家人嗎?”朱允炆輕聲問道。 太監三德子震驚地望著朱允炆,心知朱元璋時期對太監的嚴厲,稍有過失,輕則殘廢,重則喪命。 即便朱允炆登基後,這種嚴苛態度也沒有改變。 如此關懷和問候,在當時幾乎難以想象。 實際上,歷史中的朱允炆確實並未把太監視為平等之人。 在朱棣起義的過程中,許多太監成了他的內線。 朱棣對他們的信任,是因為他把他們當作人來對待。 著名的東廠,由太監領導的機構,充分體現了朱棣對太監的信任。 三德子動情地幾乎要落淚,急忙答道:“回皇上,偶爾會想念,但已無機會再見他們。” 朱允炆搖頭問道:“為何不能再見他們?” 三德子恭敬地答道:“自從入宮,便是陛下之人,怎能再回去見家人?而且即使回去,他們也不會認出我了。” 三德子所言甚是。 在古代,傳承和宗族極為重要。 太監是沒有資格進入家族的祠堂的,通常也會受到人們的鄙視。 至少在明代初期,情況正是這樣。 朱允炆見三德子神情落寞,便問:“後宮裡的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處境嗎?” “是的。”三德子迅速回答。 朱允炆行走時,看到一位提著食盒的宮女跪在路邊,便停下來詢問:“你是哪裡的人?” 宮女心懷惶恐,急忙回答:“回皇上,小婢來自蘇州。” “蘇州啊,朕曾經去過那裡。” 朱允炆回想起後世遊覽獅子林的經歷,帶著微笑問道:“你聽說過獅子林嗎?” 宮女急忙搖頭表示不知。 朱允炆輕嘆一聲,說:“也對,目前的獅子林可能還未完全建成,你有多久沒見過你的父母和家人了?” “回皇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已五年了。”宮女低聲答道。 朱允炆揉了揉太陽穴,對三德子指示道:“去,叫人把坤極帶過來。” 三德子向旁邊的太監使了個眼神。 朱允炆打開了宮女手中的食盒,裡麵隻有些清淡的菜肴,他便問:“這是給誰準備的?” 宮女急忙回答:“這是為寧妃準備的。” 朱允炆瞇起眼睛,思索片刻後才想起這位寧妃,便對宮女說:“這麼清淡怎麼夠,來吧,跟我去尚膳監。” 皇上一旦下令,宮女自然不能違抗。 三德子滿臉疑惑地跟隨在旁。 尚膳監負責管理皇帝和宮廷的膳食以及宴席等事務。 尚膳監掌印南伊正輕聲哼著小曲,悠閑自得地品著酒,閑時訓斥兩句,忙時略作勞動,過著相當愜意的日子。 然而,正當南伊正對著酒壺痛飲時,目睹朱允炆走來,他頓時愣住了,一時間竟然語塞。 三德子急忙在旁邊示意,南伊立刻“噗通”一聲跪下,連連叩頭請求寬恕。 朱允炆沒有特別關注南伊,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擺放著的眾多食材,思索著自己擅長的菜式,不過也不過是些普通的家常菜。 然而,皇帝親自下廚,會不會引起百官的非議呢? 不過,不管了。 畢竟明代還沒有宮保雞丁和魚香肉絲這樣的菜肴,這些得等到民國時期才有,尚膳監肯定不會做,不親自動手的話,連吃飯都成問題…… 熱孝期間不允許吃大魚大肉,做好後將肉挑出,這樣就可以了……
第七章:熱孝期間不允許吃大魚大肉,做好後將肉挑出,這…(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