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朱允炆坐在書桌旁,手握毛筆在紙上描繪,總覺得筆觸不夠流暢。 然而在這個時代,鉛筆還未問世。 好在,還有粉筆可以使用。 “對了,還有黑板這個東西!” 朱允炆急忙召喚三德子過來,指示道:“快到將作監去,幫朕準備一些輕便的木板,大概一丈長、三四尺寬就好,還要再帶些黑漆回來。” 三德子記下這些要求後,立刻去執行這項任務。 沒過多久,三德子便將所需物品帶回。 朱允炆指示三德子和其他太監在外頭將木板塗上幾遍黑色漆料晾乾,接著又讓三德子去尋找粉筆。 這些粉筆並非用石灰製成,而是由天然白堊石加工而成。 “皇上,魏國公來了。” “讓他進來。” 隨即,門外的太監王繼恩將徐輝祖帶了進來。 看著徐輝祖行完禮,朱允炆停下手上的動作,問道:“裁減軍隊的工作進展如何?” 徐輝祖麵露愁容,嘆氣回答:“皇上,如今已經減少了五千名士兵……” “五千?朕要求的,是十萬。”朱允炆略顯不悅地說道。 徐輝祖急忙站起,苦澀道:“皇上,裁減軍隊之事,困難重重,臣不敢私自決斷……” “是不敢擅自行動,還是別人給你施加壓力,阻止你裁軍?” 朱允炆審視著徐輝祖,徐輝祖迅速跪倒在地。 “朕獲悉曹國公曾至京營,煽動眾人反對裁軍,這情況確有其事嗎?” 徐輝祖瞥了朱允炆一眼,難以判斷皇上的意圖,小心翼翼地回答:“曹國公確實曾訪問京營,但他是否涉及反對裁軍之事,臣未得確切消息。” “是真不了解,還是不敢透露?” 朱允炆注視著緊閉雙唇的徐輝祖,揮手示意道:“起身吧,你主持中軍都督府,若連這樣的事都處理不妥,那真會讓朕失望。” 徐輝祖顫抖著全身,急忙承諾道:“臣將竭盡全力,絕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你去傳達給曹國公和所有貴族,裁減十萬士兵乃是朕的決定,如有不服,可直接向朕表達。” 朱允炆微微撇頭,嚴肅地說道:“你盡管大膽行動,對於魏國公的忠誠,朕自有信心!” 徐輝祖目視朱允炆,心中波瀾起伏。 返回中軍都督府,徐輝祖心情稍微平靜,明白與那些貴族們相比,得罪上司更為不智。 換個同僚易如反掌,但更換上司卻非易事。 徐輝祖具有這般認知,因此,一場大規模的裁軍行動正式展開。 不論曹國公、其他的侯爵、還是王公貴族,那些在軍中占據虛位或將仆人、家丁置於軍隊的,統統一筆勾銷。 …… 岐陽王府。 李景隆正玩著鬥鳥。 突然,遠處傳來一聲急促的喊聲:“哥,徐輝祖似乎要和我們正麵沖突了。” “莫慌,說清楚點。”李景隆對著自己的弟弟李增枝說,眉頭緊鎖,語氣嚴厲。 李增枝快步走近,氣憤地踩了踩地,說道:“剛有人來報,徐輝祖下了命令,要減少兵員,而那些跟我們有關的位置都被取消了,甚至一些跟我們李家走得近的將領,也從軍營中被驅逐了。” 李景隆審視著李增枝,神色變得嚴峻,問道:“徐輝祖真的開始行動了嗎?” 李增枝頻繁地點頭,牙關緊咬,說道:“哥,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恐怕就沒人會再聽從我們了。” “住口!” 李景隆嚴厲地叫喊,麵對震驚的李增枝,嚴正地說道:“京營是皇上的,不是我們的!如果皇上決定要裁軍,那就讓他去裁。” “但是......”李增枝顯得有些焦急。 李景隆靜默片刻,慢慢地說:“燕王即將到京城了吧?” ...... 都督府。 此時,鐵鉉正審理軍中的犯罪案件。 有些官兵倚靠背後的權貴背景便肆意妄為,竟然敢公然強搶民間女子。 這種醜事竟然發生在皇城之下,還是在國喪期間! 如果不嚴懲處死,就難以起到警示和震懾的作用。 但鐵鉉也深知,這些官兵背後所依靠的是軍中的重要人物——李景隆! 李景隆乃岐陽王李文忠之子,岐陽王李文忠乃是朱元璋的唯一親外甥,深受朱元璋寵愛,以至於曾被賜名朱文忠。 太祖是他的舅爺,如今那些藩王是他遠房叔叔,皇上更是他堂兄弟。 麵對這樣的顯赫人物,自己區區一個五品官員怎能抗衡! 然而鐵鉉不願意就此屈服,心懷不甘! 於是,鐵鉉在判決書中做出了決斷:斬! 不出所料,很快李景隆就可能派人前來追問,甚至可能安排官員對他進行彈劾,使他陷入困境。 但鐵鉉心中坦然,自知無愧! 門外響起腳步聲,鐵鉉昂然挺立,目光銳利地注視著門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行人司的劉大海手執聖旨步入鐵鉉的房間,大聲宣布:“奉聖旨。” 有些人原以為鐵鉉要遭遇不幸,暗自竊喜,但隨著聖旨內容的宣讀,情況似乎並非他們所想。 鐵鉉聽到自己被提升為兵部“左侍郎”,也有些錯愕。 自己僅僅是五品官員,竟然一躍成為正三品的高官? 直到劉大海宣讀完畢,鐵鉉才接旨並道謝,心中充滿了困惑。 劉大海走上前,恭喜道:“鐵侍郎真是一夜成名,恭賀大人。” 鐵鉉明白這是討好的舉動,隨手拿了幾兩碎銀,遞給了劉大海。 劉大海雖有些失望,但還是接受了銀兩,心想再小的恩惠也是好的,再加上鐵鉉現在顯然受到寵信,不宜得罪。 隨即,簡單寒暄幾句便匆忙離開。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現代電視劇裡,傳遞聖旨的都是太監。 他們到達大臣的府邸後,用尖細的聲音宣布“升官”或“降職”等消息。 或者在妃嬪那裡,輕描淡寫地宣布“打入冷宮”,雖然看起來霸氣,但這在明代實際上並不常見。 在明代,專責傳遞聖旨的是一個名為“行人司”的官方機構,專門負責皇帝的詔令傳達。 朱元璋對太監的角色定位十分明確:“負責打掃和傳達命令,不承擔其他任務,數量不宜過多”。 簡而言之,太監隻不過是宮中的仆人。 當然,像在朝堂上宣讀的內監或傳達口諭等,盡管有時皇帝會指派太監,但對外的傳旨主要還是行人司的職責。
第一十三章:燕王即將到京城了吧?(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