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五軍都督府的權力十分龐大,兵部甚至不足以匹敵,被徹底忽略,名存實亡。 隨後,朱元璋幾經修改,秉持“權力不集中於單一機構,防止事務滯留不前”的原則。 這才逐漸削弱了都督府的權力,並賦予兵部一定的職權。 盡管訓練新兵的事務五軍都督府必將參與,但主導和負責的核心機構,依舊是兵部。 最終鐵鉉理解了朱允炆的意圖,站立起來,身體挺拔,莊嚴地宣告:“臣,必不辜負陛下厚恩!” 聞言朱允炆微微一笑,隨即從書桌上取出一份奏書,遞給鐵鉉,輕聲道: “這是朕製定的新兵訓練策略,你帶回去細致研究。” “朕期望你能製定出一套完善且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此事可與兵部及魏國公等共同商議。” “是,微臣先行告退!” 說完,鐵鉉敬重行了一禮,隨即緩緩退出武英殿。 ...... 回到兵部,鐵鉉將奏折隨意放在桌上,內心充滿懷疑。 新兵訓練策略...... 皇上真的懂得如何訓練士兵嗎? 畢竟,要有效地訓練新兵,必須依賴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集體智慧和共同努力。 考慮到這是皇帝親自的成果,即使不抱有太大期待,也應給予尊重。 但當鐵鉉打開奏折一看,他立刻站起身來,越讀越感到震驚。 最後,他忍不住拍桌而起,激動地叫道:“皇上,聖明!!!” 茹瑺眉頭緊皺,看著鐵鉉,心中暗想,即使你想討好皇上,也不至於在兵部大廳這麼做吧? 看來,自己還是老了,看人的眼光也下...... 還未等茹瑺感慨完,卻見鐵鉉急匆匆地拿著奏折走過來,遞到了茹瑺手中。 茹瑺微微一愣,看著對方肅然的表情,便接過奏折仔細地讀著。 隻是,他越讀越驚訝,最後突然站起身,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感嘆道:“天佑大明,皇上聖明!!!” 從嚴格的角度來看,朱允炆並不精通新兵訓練的具體內容。 但身為皇帝,不必深入每一個細節,這些是大臣的職責,皇帝隻需從高處統攬全局即可。 借助對未來的洞察力和歷史知識的積累,朱允炆起草了這份全麵的訓練計劃。 該方案包含五個主要部分:體能強化、思想教育、戰術布局、裝備升級以及特種兵培養。 關於體能訓練,顯而易見,在以冷兵器為主的大明時代,士兵的體力、素養和作戰能力,是決定戰場成敗的關鍵因素。 因此,加強體能訓練,成為了不可避免的需求。 畢竟,用那些跑幾步就氣喘籲籲、走幾步就癱倒的兵士參戰是不可想象的。 在思想教育方麵,朱允炆不願提及共產主義理論。 要是強行推行馬克思列寧主義,那麼導致的後果,可能猶如新朝王莽一樣倒臺。 當然,萬一成功了。 他若是還能回到前世,也可以考慮開一本歷史題材網文。 書名也想好了,《封建還未結束,皇帝你先開啟改革了?》 風險因素太大,思索再三,他才決定放棄這一想法。 作為一國之君,他選擇從皇帝的視角考慮,重視客觀事實,這被稱為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點。 缺乏對馬列理論的信仰,朱允炆轉而推崇“馬革裹屍”的英勇精神,提倡“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並弘揚“分擔君王之憂,維護國家太平”的國家理念。 通過提供晉升機會和對子孫的福利作為獎賞,足以激勵士兵為朝廷盡忠。 在戰陣的布置上,朱允炆沒有多加乾預,因為這畢竟是軍事將領的專業領域。 然而,朱允炆仍提出了“三大營”的概念,並提倡練習新的戰陣和戰術。 朱允炆特別關注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 的確,在明代早期已經使用了槍支彈藥。 這些槍支彈藥被稱為火銃的長槍和手銃的短槍,不過它們的射程相對有限,大約在幾十米到兩百米之間。 此外,每發射一次後,需要重新裝填以進行下一次射擊,這使得形成連續火力覆蓋變得困難。 在短短兩百米的射程內,對於迅速沖鋒的騎兵來說,你還沒來得及連續開兩次槍,對方就已揮舞馬刀沖至麵前。 至於火炮,盡管“佛郎機”尚未引入大明,但大明已經擁有了一些自己的火炮,像神銃車炮和大將軍炮等。 這些火炮的性能還算不錯,射程較遠,能夠達到3公裡甚至超過4公裡。 但這些火炮實際上就是一堆沉重的鐵塊,重達兩百到四百斤。 如今的大明並無卡車或火車運輸工具,更別提柏油路麵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旦下雨,泥濘的道路根本難以支撐這樣的重物。 而且,戰爭的本質在於速度,快速行動和機動性是關鍵,如果你攜帶著如此重的大炮,僅僅是等待它的部署,一天又能走多遠呢? 因此,在大明,這些火炮大多被用於城防或者在包圍敵方城池後才被調運過去,用來轟破敵人的城門。 把它列為一個單獨的兵種並納入戰鬥編製中,這樣的做法是不存在的。 但現在,朱允炆已經明確指示,需要組織一支專門的火銃隊伍和一支大炮隊伍,並給這支隊伍起了一個響亮的名稱:“火箭隊。” 關於特種兵的訓練,朱允炆的標準更為嚴格。 他要求在京營四十萬大軍中挑選出四千名頂尖士兵,進行高強度特別訓練,真正做到千裡挑一。 兵部尚書茹瑺審視著這份長達近萬字的奏折,手指輕輕地顫動。 這一份奏折,日積月累下去,大明,真可能做到萬國來朝,無胡敢犯邊疆! 這份奏折不僅是一份軍事文件,更是大明未來輝煌的序章。 他緩緩抬起頭望向鐵鉉,此時鐵鉉的臉上依然充滿震驚,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敬佩和贊揚。 “這真是陛下親自製定的嗎?”茹瑺感到難以置信。 如果當今皇上確實具有這樣的洞察力和深遠目光,那麼大明的文武興旺將指日可待! 在這個時刻,茹瑺意識到,他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門檻上,一個由朱允炆引領的黃金時代。 屆時,自己的名字必將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第一十五章:《封建還未結束,皇帝你先開啟改革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