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國難思良將(1 / 1)

“陛下,毛文龍已經有尚方劍了。”   “天啟三年三月,先帝賜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尚方劍。”   王體乾小心提醒道。   朱由檢聞言一滯,沒料到毛文龍已經有尚方劍。他隻記得毛文龍是被袁崇煥矯詔用尚方寶劍砍了,所以想先給他尚方劍,免得被人擅殺。哪知道毛文龍早已有尚方劍,根本不用再賜。   『一個文官,拿著尚方劍矯詔砍了另一個有尚方劍的武將,這叫什麼事兒啊!』   『袁崇煥膽子太大了,一定要慎重使用。』   閃過這個念頭,朱由檢又想到了毛文龍。這個人雖然被說跋扈,被砍時卻甘願束手就死,看來還能使用。   不過他手下都是桀驁之輩,後來還出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順王,要讓他小心約束。   想到這裡,朱由檢不動聲色地說道:   “再賜一柄尚方劍給毛文龍,讓他好好約束眾將。”   “順便把楊鎬帶過去,在東江軍民麵前處置。”   對楊鎬一直沒有被殺,朱由檢很不理解。這個人罪行早就定了,應該明正典刑。再加上他如今有重用毛文龍的心思,乾脆把楊鎬送到東江鎮,讓遼東幸存軍民處置。   王體乾委婉勸諫:   “陛下,這樣做不太合適。”   “有失大臣體麵!”   朱由檢卻下定了決心,反問道:   “遼東五百萬軍民死難,誰跟他們講過體麵?”   “何況楊鎬的死刑早就已經判了,把他押到皮島在幸存者麵前處置,也沒什麼不妥。”   為了讓人們知道遼東的慘狀,朱由檢繼續說道:   “傳旨時多派幾個文書,讓他們記錄遼東軍民事跡。不用多加修飾,直接記錄原話就好。”   “要讓天下人知道建虜的殘暴,知道什麼是殺窮鬼、殺富民。”   “要讓天下人都明白大明和後金的戰爭,是文明對野蠻的戰爭。”   “一旦我們戰敗,那就是文明淪喪,家國不存。”   這話說得沉重,王體乾不敢多言,轉而出言詢問:   “和楊鎬同樣定罪的李如楨,應該如何處置?”   朱由檢聽到這個名字,口中當即問道:   “李如楨是李成梁的兒子吧?”   “李成梁的後代現在都做什麼?”   王體乾想了一會兒,回道:   “李成梁長子李如鬆,在萬歷二十六年戰死。”   “次子李如柏,因遼東戰敗,在天啟元年自殺。”   “三子李如楨,在遼東戰敗後守城不利,下獄論死,一直都在關著。”   “四子李如樟,曾在寧夏之役擒哱拜次子,歷任廣西、延綏總兵官,已死無嗣。”   “五子李如梅,曾在李如鬆戰死後繼任總兵官,後被彈劾擁兵畏敵,被罷免,已死。”   “其餘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所謂‘李氏九虎’、‘李門九將’者,都是李成梁的族侄,並非兒子。”   贊許地看了他一眼,朱由檢對他記得這麼清楚頗為贊賞,又問道:   “李成梁的寧遠伯,現在是誰繼承?”   王體乾道:   “李如鬆戰死後,被追贈寧遠伯。”   “因為李成梁當時還在世,李如鬆長子李世忠被授為錦衣衛指揮使,掌南鎮撫司,仍充寧遠伯勛衛,復蔭一子本衛指揮使,世襲。”   “李世忠沒多久就死了,李家本來應該有人襲爵,但是因為遼東之事,朝中的人都厭惡李氏,沒有人肯提這件事,也就沒有襲爵。”   朱由檢聞言皺眉,說道:   “怎麼能這樣呢?”   “如果有罪就除爵,現在沒有定罪卻不讓襲爵,這是什麼道理?”   “你派人跟李家的人說說,讓他們上表請封。國家的爵位製度,不能隨意敗壞。”   敏銳地從中看到了機會,朱由檢決定試探一下,看看襲爵、封爵的權力是不是在自己手裡。如果能掌控這一點,他就有文章可做了。   所以對李如楨的生死,他也顯得很寬容,下令道:   “李如楨就先押著,準許李家的人探視。”   “李成梁隻剩下這一個兒子還活著,不能輕易殺了。”   “後金那邊的人,說不定還需要他指認呢!”   又想起和李成梁並稱的麻貴,朱由檢詢問道:   “都說東李西麻,李家已經凋零,麻家現在如何?”   王體乾回道:   “麻家現在也凋零了,最傑出的麻承宗,曾任遼東副總兵,天啟初年戰死沙嶺。”   “麻家其他人,多在大同任職。”   朱由檢嘆息一聲,繼續追問道:   “更往前的俞龍戚虎呢?”   “後人可在軍中?”   王體乾道:   “戚家有登州衛指揮僉事世職,仍舊由戚繼光後人繼承。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天啟元年在渾河戰死。”   “俞大猷之子俞谘皋,在收復澎湖時立功,現為福建總兵。”   總算找到一個能用的,朱由檢長出口氣,道:   “命俞谘皋入朝覲見,下旨褒揚俞家、戚家、李家、麻家曾經立下的功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另外,把這八個字分賜給四家,鼓勵大明將領以戚繼光為榜樣,盡心為國效力。”   親手寫下“俞龍戚虎”“東李西麻”八個大字,朱由檢命王體乾裁開,分贈給這四家。   這種褒揚雖然沒有實際的東西,但對將門來說,卻是榮譽的象征。朱由檢手書的八個字傳出去後,各地將門無不艷羨萬分,後來民間還補充了八個字,稱之為:   俞龍戚虎,殺賊如土。   東李西麻,將門世家。   把俞家、戚家、李家、麻家,並稱為四大將門世家。   民間如何傳說朱由檢管不著,但是對這四家隻有李家有爵位,朱由檢很不滿意。   畢竟在他看來,戚繼光、俞大猷的功勛絕對在李成梁之上,麻貴所立功勛也並不少。如果李家有爵位其他三家卻沒有,那絕對是不正常的,不符合他褒揚功勛、鼓勵武將立功的意圖。   隻是封爵之事十分麻煩,朱由檢思索之後,還是決定先拿李成梁後人襲爵的事試探,再決定後續行事。   隨後,朱由檢又想起戚繼光流傳後世的《紀效新書》,讓王體乾派人賜字時,要求四家一起進獻兵書,以供軍中將領和未來的督撫學習。   對大名鼎鼎的戚家軍,他更是以褒獎名義召集殘留將士,看看能不能用戚繼光當年的辦法,練出一支新軍。   同時,在王體乾的提醒下,朱由檢還得知自己登極後,按例要給邊軍賞賜。雖然知道朝廷財政緊張,朱由檢卻更清楚這錢省不得,下旨戶部、工部等部門籌措錢財,給邊軍發放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