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秉筆太監高時明(1 / 1)

徐應元的事情太過突然,朱由檢處理了他之後,立刻封鎖消息,把周圍人屏退,低聲詢問劉若愚:   “禦馬監掌印塗文輔,有沒有什麼劣跡?”   “把他調走以後,誰能掌控禦馬監?”   作為徐應元照管之侄,塗文輔繼續掌控禦馬監風險太大。朱由檢作為皇帝,不想冒這個險。   劉若愚出身衛所軍官家庭,知道這件事的敏感,向皇帝道:   “塗文輔強買戚臣李承恩宅,參與了這起案件。”   “小臣先前侍奉的秉筆太監高時明,在內廷薄有名望,足以接掌禦馬監。”   微微點頭,朱由檢道:   “那就傳諭高時明,讓他擔任禦馬監掌印。”   “李承恩的宅子讓塗文輔退了、出錢彌補損失。”   “涉及他的部分不用再查,讓他去南京吧!”   “畢竟曾幫助朕登極,要給他個出路。”   李承恩是嘉靖皇帝第三女寧安公主的長子,因為園子被魏忠賢看上,構陷罪名之後擬斬。   比較幸運的是,他和方震孺、惠世揚等人關在一起,被大學士張瑞圖提請緩刑,至今還沒處斬。   再加上李承恩在監獄時和劉鐸有點牽扯,已經被朱由檢命大理寺一起重審,用不了多久就會放出來。   考慮到沒有鬧出人命,塗文輔在這起案件上也不是主犯。朱由檢決定讓他彌補損失,不再追究此事。   甚至還打算派到南京,安排其他任務。   繼續讓塗文輔掌控禦馬監不放心,放在外麵卻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   畢竟他一個太監,不用擔心在外麵造反。   更擔心的是肆意妄為,搞得天怒人怨。   萬歷年間高淮亂遼、高寀亂閩的事情,讓朱由檢對太監在地方胡作非為很是警惕。   但是對一些文官提議的撤銷鎮守太監,朱由檢卻沒有理會。畢竟太監是他的耳目,他不能自廢雙眼。   隻是如今各地的鎮守太監大多是魏忠賢派出去的,一個個叫到京城審查的話,地方可能生亂。   所以思考之後,朱由檢決定先把魏忠賢的親信換下來,其他人逐步更換。   劉若愚聽到皇帝命高時明取代塗文輔,心中很是歡喜,當即領命出去,傳達這個諭旨。   高時明資歷頗深,塗文輔在天啟元年剛剛選入宮的時候,他就和王安等人一起擔任秉筆太監。塗文輔這種依附魏忠賢和徐應元的小輩,根本不被他放在眼裡。   聽到劉若愚傳來的旨意,高時明直接帶著幾個人,帶著皇帝的諭旨接掌了禦馬監,然後才去找塗文輔,讓他交出印信。   塗文輔心中納悶,不知自己為何被突然撤職。麵對高時明的要求,還想去皇帝麵前爭辯。   不過這個時候,劉若愚卻告訴他徐應元已被處死,他身上也牽扯到李承恩的案件。如果不乖乖前往南京,那就要去詔獄。   這讓他沒有了勇氣,隻能交出印信。   問清楚徐應元的事情,知道是他曾經氣死莊妃。塗文輔嘆了口氣,暗嘆時運不濟:   『本來想跟著老叔謀個富貴,沒想到卻被他連累。』   『老叔做下的蠢事多,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倒。』   『我的動作慢了,沒有早些向陛下表明心跡啊!』   塗文輔姿容修雅,有心計,善書算,通文理,能辨論,好琴善射。曾被奉聖夫人客氏請去教導兒子侯國興,入宮四年就當上秉筆太監。   相比於他來說,和魏忠賢一樣不通文理的徐應元可謂十足的蠢材。他本來隻是打算依附徐應元渡過這段時間,沒想到這麼快就被徐應元連累,連禦馬監掌印都丟了。   現在隻能期望皇帝記著登極的功勞,留住他的性命。   朱由檢確實記得登極的功勞,知道禦馬監在登極時的重要作用。在得知塗文輔乖乖就範之後,心裡鬆了口氣。感覺這個人還算可用,能擔任南京守備太監。   如今的南京守備太監劉敬、楊國瑞都是魏忠賢親信,楊國瑞更是魏忠賢名下,肯定不能繼續用。   讓塗文輔接任南京太監,也算對得起他。   當即將塗文輔、王國泰召來,準備一同處置。   王國泰性情樸實,對身外的事情不太關心,此時更不知道怎麼回事,還在給皇帝準備晚飯。   聽說徐應元莫名其妙沒了,皇帝要處置他,同樣不敢反抗,乖乖去乾清宮聽命。   朱由檢對王國泰其實很是看好,覺得這個人老實,辦事能夠放心。   但是王國泰最大的缺點也在於此,此人太老實了,而且注重氣節。   朱由檢都不知道這個老實人受過徐應元什麼恩惠,會不會不顧一切,報答對方恩情。   所以不敢讓王國泰繼續給自己做飯,把他和塗文輔一起安排去南方,冷靜一段時間:   “徐應元的事情你們應該已經知道了,朕就不再多說,不想提這個人。”   “今後你們就一起去南京,塗文輔擔任守備太監,王國泰協同守備、同時兼任蘇杭織造太監。”   “你們收拾一下,擇日就啟程吧!”   本以為要去南京養老、甚至被發去孝陵衛種菜,塗文輔聽到自己去擔任南京太監,當真是喜出望外。   南京守備太監是比不上他現在的職位權重,但是在南京那個地方,就是內廷第一號人物、南京三巨頭之一,是太監外放的最好去處。   至於蘇杭織造太監,那更是一等一的美差,品秩和秉筆太監相當,而且更加安逸。   可以說,朱由檢對兩人已經仁至義盡,安排了最好的去處。   這讓塗文輔、王國泰感激涕零,哭著感謝皇帝恩典。   朱由檢看著兩人模樣,心裡很不好受。因為這兩人都是他準備大用的太監,如今卻因為被徐應元連累,不得不放出去。自己連魏忠賢的親信都沒處置,卻先處置了依附自己的太監。   想到這裡,朱由檢更加感慨乏人可用,向塗文輔和王國泰道:   “去南京後,把魏忠賢發往南京的曹化淳等內臣派回來,朕要重新處置。”   “你們的任務朕已有了安排,可以提前準備。”   說著,朱由檢向塗文輔囑咐道:   “到南京後,先審查魏忠賢的親信,有人命的上報過來處置。”   “沒人命卻有其他劣跡的審查,罰沒非法收入和不明來源收入。”   “劣跡重的去孝陵衛種菜,劣跡不重的就安排在南京養老。”   “用罰沒的銀錢做本金,在南京應天府開設應天銀行。”   “王承恩開辦順天銀行的事情,你應該知道一二吧?”   塗文輔身上還有提督太倉銀庫、節慎庫的職務,對於順天銀行同樣有些關注。聽到皇帝的詢問,急忙點頭稱是,決定回去後再仔細了解一下,到南京做好這件事。   果然,皇帝接下來的話,讓他知道應天銀行絕對不是擺設,而且實權很重:   “今後南京各衙署必須在應天銀行開設賬戶,所有銀錢往來,都要經過應天銀行。”   “南京勛貴官員的俸祿本色銀兩,也由應天銀行發放。”   “南方收上來的金花銀,暫時存放在應天銀行。”   “應天銀行和順天銀行之間要合作開展南北匯兌業務,直接在賬上結算,決定每年要押運多少銀兩。”   “以後朕會在各地開設銀行,再設置一位秉筆太監提督銀行業務。這件事你若辦得好,以後還能回京。”   隻是寥寥數語,就勾勒出銀行前景。塗文輔心中激動,知道這就是自己回京的指望,下決心辦好這件事。   至於王國泰那邊,朱由檢讓他審查前任織造太監梁棟,再統計蘇杭織造情況,以及蘇州、杭州、鬆江等地紡織業發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畢竟是工業革命最先開始的產業,再重視都不為過。先安排個人過去,了解一下情況。   為了安他們的心,朱由檢還下令給徐應元的弟弟和侄子一個世襲千戶和一個世襲百戶名額,同樣去海外新建千戶所。   兩人如果有弟侄想要闖蕩,也給一個世襲千戶和一個世襲百戶名額,同樣前去海外。   至於先前蔭襲的都指揮同知、指揮使、指揮同知等等,自然都被削去。   皇帝這種做法,雖然有些小氣,他們卻不敢抱怨。   魏忠賢掌權時大規模蔭襲本就很不正常,這種千戶、百戶的世職,反而更靠譜些。   更何況這次的世職能夠新建衛所,隻要發配些犯人做軍戶、渡過衛所新建的辛苦期,他們的弟侄以後在海外完全能當土皇帝,比隻領俸祿強多了。   所以兩人已決定在南方搜集犯人,發配去做軍戶。   朱由檢期望的開拓海外風潮,將從他們開始。   目送兩人離開,朱由檢安排了他們的去處後,就想到了王永祚。   本來打算讓這個人和徐應元一起接管東廠,如今徐應元倒臺,王永祚也和他有牽連,隻能繼續用王體乾。   不過王永祚和塗文輔、王國泰不一樣,他和徐應元的關係沒有那麼密切,投靠的也是朱由檢這個皇帝,隻是走了徐應元的門路而已。   所以朱由檢沒有把他發往南京,而是轉任天壽山守備太監,繼續監督陵工開支。   他要留這個人在京城,讓王體乾有個警惕,如果王體乾把東廠的事情辦不好,就會有人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