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魏忠賢掛枝(1 / 1)

就在錢嘉徵因為彈劾魏忠賢被特賜元士出身、人生走上新道路的時候,剛剛出京六日的魏忠賢,生命走到了盡頭。   北直隸,河間府,阜城縣。   距離魏忠賢老家肅寧縣,隻有兩縣之隔。   魏忠賢十一月一日出京之後,帶著一千人馬和四十大車財產,在十一月六日就跑到了這個地方。   王朝用在十一月三日接到旨意,當日就出京追趕,終於在阜城縣南關追上了魏忠賢。   “廠公,何行之速也?”   “讓我一陣好趕!”   風塵仆仆地追上魏忠賢,王朝用抱怨道。   魏忠賢卻沒有理會他的抱怨,在見到王朝用後,他心中就有了不好的預感。   這些日子他之所以一路疾行,為的就是盡早抵達鳳陽,在那裡安頓下來——   沒想到走到半路,還是出現意外。   強壓下心中惶恐,魏忠賢向王朝用道:   “京裡發生了什麼事?”   “你不在府裡掌家,出京追我乾什麼?”   王朝用帶著諭旨,卻不方便在大庭廣眾下宣布。否則魏忠賢那一千武士,很可能搶了財產潰散。   所以他向魏忠賢使了個眼色,進入房間說話。   正想著怎麼開口,王朝用聽到外麵傳來一陣曲聲,極其哀婉淒涼:   “聽初更,鼓正敲,心兒懊惱。”   “想當初,開夜宴,何等奢豪……”   “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聽出這是民間流行的曲調《掛枝兒》,王朝用覺得填的詞實在不怎麼好,太淒涼了一些。   魏忠賢心中悲戚,向王朝用道:   “聽到了吧!”   “這就是我一路上的遭遇。”   “老家附近都有人唱《掛枝兒》,催我趕緊自己掛枝,更別說其它地方了。”   “我擔心走得慢一點,就有義士動手,這輩子都到不了鳳陽。”   出了京城才知道自己名聲多麼不堪,全不像各地建生祠稱頌的那樣。   魏忠賢這一路惶惶不安,帶著一千武士一路狂奔,短短六天時間,就趕到了阜城縣——   他擔心一旦停留,自己麾下的一千武士會潰散。沒有他們保護,就有義士刺殺。   王朝用看著魏忠賢的樣子,同樣感到淒涼。出京時他還感覺皇帝這麼快賜死魏忠賢有些苛待,聽到魏忠賢老家附近都有人催他速死後,王朝用覺得魏忠賢能留個全屍,已是皇帝寬容。   這讓他心中同樣警惕,覺得以後要少出風頭,免得自己這個魏忠賢的心腹,以後被人催死。   這麼想著,他覺得去張家口打理皇店也不錯。那邊認識的人少,應該沒有人催死。   想著自己以後的去處,王朝用覺得還是不保險。打算回京後求皇帝給自己改個名字,換個身份生活。   兩人各有心事,一時各自無言。   沉默了好一會兒,聽著外麵的曲聲反復響起,魏忠賢道:   “有什麼事就說吧!”   “若是陛下不願留我這條性命,我就自己了斷。”   “反正到了鳳陽,我也活不太久!”   見到魏忠賢已經認命,再想到外麵的一千武士也人困馬乏,沒有作亂能力,王朝用道:   “陛下在廠公離京後,命人查抄了奉聖夫人府邸。”   “我在離京之前,聽說王文政把懷孕宮女的事情報了上去。”   “徐應元也因為涉嫌氣死莊妃老娘娘,被陛下命令處死。”   “如今廠公謀逆的事情已發,陛下讓廠公自己了斷,給廠公留個全屍。”   魏忠賢聽到這個諭旨,立刻嚎啕大哭,知道自己這條性命,終究還是完了。   離開京城之後,到處都是敵人,連手下的一千武士也都人心不穩,他還有什麼反抗能力?   更何況,王朝用這個態度,說明他和他的結義兄弟王體乾,已經投靠了皇帝。自己即使想聯絡閹黨作亂,恐怕也無人聽從——   那些宮中太監、朝堂大臣,恐怕比皇帝還恨不得讓他死,怎麼可能再聽他的?   此時此刻,他心中不免後悔,早知道就不做那些事情,說不定還能善終。   但是到了現在,他再後悔也已晚了,皇帝發現了他謀逆的事情,定然不會留著他。其他人為了和謀逆案件撇開關係,同樣也希望他早點死。   對他來說,最好的選擇按皇帝諭旨自裁,否則被押回京問罪,還有更殘忍的刑罰。   想到那些被自己用酷刑害死的人,魏忠賢不願落到那個下場,當即解下腰帶,就要掛枝自縊。   王朝用沒想到他如此乾脆,連勸說條件都沒來得及道出來,急忙拉住他道:   “廠公不要著急,陛下命你將罪行寫出來,方便給謀逆案件定罪。”   “還看在你曾經服侍先帝的份上,給你一個先帝陵衛百戶名額,讓你的家人世襲。”   “若是那一千武士和四十大車財產能順利押回京城,就再給你一個海外世襲千戶和世襲百戶名額,在海外新建衛所。”   “廠公把後事安排好,再自己了斷不遲。”   魏忠賢聽到皇帝給了這麼豐厚的條件,心中燃起了求生之心,顫巍巍地說道:   “我呢?”   “陛下能留我一命嗎?”   王朝用聞言不答,魏忠賢剛剛燃起的希望再次落了下來。   不過他還是沒有完全放棄希望,緊緊盯著王朝用。期冀皇帝有留他性命的條件,能讓自己活下去。   王朝用被魏忠賢看得不自在,過了好一會兒,才在魏忠賢期待的目光下,說道:   “陛下寬宏大量,廠公若是沒有謀逆,或能保全性命。”   “但是如今謀逆的事已發,陛下能留下你,其他人也留不下你啊!”   “廠公還是按陛下的吩咐,交代謀逆罪行吧!”   說得魏忠賢心中更悔,覺得自己謀逆未遂真是十足的蠢事。哭了好一會兒,又想起最寵愛的侄子魏良卿,說道:   “良卿怎麼樣了?”   “我想讓他世襲陵衛百戶。”   王朝用搖了搖頭,說道:   “寧國公認識的人太多,他的性命留不下。”   “更何況謀逆的事情要有一個交代,你若謀逆成功,誰最有可能當皇帝?”   “所以寧國公的性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廠公就不要想了。”   “其他出名的魏家人,陛下也特意吩咐你改名字,否則不好留下。”   聽到侄子魏良卿要和自己一起同赴黃泉,魏忠賢心中更悔,覺得自己就不應該給他謀取寧國公的爵位,把他牽連進這件事。   如今皇帝明確要處死魏良卿,又讓他給其他魏家人改名字,魏忠賢知道除了魏良卿之外,魏家其他人的性命多半能夠留下來——   皇帝不會覺得那些老幼還有什麼威脅,否則也不會特意囑咐他改名字,多此一舉做這件事。   再聽王朝用提到徐應元、王國泰、塗文輔也有弟侄被封海外世襲千戶百戶,魏忠賢更是放下了心。知道皇帝的這個承諾,大概率可以兌現。否則他身邊的太監,都會人心不穩。   魏忠賢不通文理,罪狀他自己不會寫。所以他喚來隨行心腹李朝欽,讓這個一直帶著的心腹,按王朝用的吩咐,交待謀逆罪行。   自己給魏良棟、魏鵬翼等人改了名字,留下遺言之後,當即掛枝自縊。   李朝欽寫完之後,覺得自己參與謀逆案件太深,定然無法幸免。和魏忠賢一樣,掛枝自縊身亡。   王朝用見事情塵埃落定,心中既對魏忠賢的下場感到悲戚,又有些慶幸事情如此順利。他知道這趟差事辦好後,自己已經從逆案中摘出來,性命能夠保全,可能還有富貴。   讓隨行的錦衣衛千戶吳國安查驗屍首,向京城通報這個消息。王朝用喚來魏忠賢家丁六十兒等人,以掌家身份接管一千武士,帶他們回京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