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用慶幸得早了點! 他完全低估了把一千武士帶回去的難度,尤其是這一千武士已經人心渙散。 得知魏忠賢死亡,這些跟著魏忠賢狂奔六天、早就人困馬乏的一千武士,頓時爆發出不滿—— 魏忠賢活著,他們跟隨魏忠賢還有指望,期待這位權傾天下的九千歲以後能夠再起。 魏忠賢死了之後,他們再也沒有指望,心裡最大的想法,就是奪了財產逃散。 王朝用一介太監,又沒在禦馬監領過兵,對這些人的想法絲毫不知。還是錦衣衛千戶吳國安察覺不對,提醒了王朝用這一點。 但是發現又能如何?王朝用統率這一千武士最大的依仗,就是魏忠賢掌家的身份。 如今魏忠賢人都死了,他這個掌家有什麼用? 之所以還能勉強統禦一千武士,完全是憑借以前的餘威。 如果這些人看破他的虎皮,頃刻就會搶了財產逃散。 正在焦急之間,王朝用又聽到人傳報,後麵來了一隊百餘人的馬隊,不知哪方人馬。 這讓王朝用心中燃起希望,急忙命吳國安過去,看看是誰在統兵,能不能幫忙看住這一千武士,免得他們逃散。 此時大明的匪患還不嚴重,沒有人懷疑這百餘人馬隊屬於盜賊。吳國安帶著幾個錦衣衛過去,看到“毛”字大旗,是大明軍中式樣,當即就是一喜。 上前詢問,得知是東江鎮毛文龍,奉朝廷諭旨進京,正好走到這裡。 知道皇帝對毛文龍的看重,登極以來多次賞賜。吳國安完全沒有防備毛文龍的想法,亮出錦衣衛腰牌見到毛文龍後,把事情道了出來。 毛文龍聽到魏忠賢自縊身亡,心中頗為震動。沒想到權傾天下的九千歲,就這麼輕易死在阜城南關。 對皇帝的手段又敬又怕,毛文龍更是慶幸,自己乖乖聽從朝廷命令,前往京城覲見: 『這次若推脫不來,恐怕接下來死的就是我了。』 『陛下的手段,當真令人敬畏!』 權傾天下的九千歲都這麼輕易地死了,毛文龍不覺得皇帝殺自己會更困難。 隻要像調走魏忠賢一樣把自己調離東江鎮,皇帝想殺自己,不會比殺魏忠賢難—— 除非自己在接到調令後,立即起兵造反。 但是造反的話,不說東江鎮有多少人支持,就是現在寄居的朝鮮,也會幫大明圍剿自己。再加上自己手下的人都和後金有血仇,幾乎不可能投靠後金。可以說造反之後就是四麵被困,沒有餘地生還。 這條道路,不到萬不得已毛文龍是不會選擇的。所以他在接到調令後猶豫了很多天,最終在登萊巡撫孫國禎、金角衛指揮僉事李尊祖等人的勸說下,選擇接受朝廷命令,安排侄子兼義子毛承祿留守東江鎮,自己帶親信家丁在登州上岸,走陸路上京覲見。 從登州走陸路進京,一條路是在青陽店馬驛北上,走武定州、滄州、天津衛。這條路有馬驛有水驛,毛文龍嫌棄麻煩,帶著家丁沒有走這條路。 另一條路走濟南府、德州、河間府,也就是魏忠賢南下所走的路線。這一路都是馬驛,毛文龍沿著驛道而行,恰好碰上了這件事。 聽到吳國安的請求,毛文龍覺得這是個向皇帝示好的好機會,當即帶著人馬,把一千武士給圍了。馬隊來回奔馳,防止有人逃竄。 這一千武士看著雄壯,衣甲兵器也極為齊全。卻都沒上過戰場,完全都是樣子貨。被毛文龍麾下殺氣騰騰的家丁一嚇,頓時不敢動彈。 王朝用見此大喜,對毛文龍大加稱贊。說是回京之後,就為毛文龍請功。司禮監掌印王體乾,也會為他說話。 沒料到王朝用還有王體乾這層關係,毛文龍更是用心。把一千人馬全都繳械,把兵器收了起來。 這些兵器的質量不錯,毛文龍覺得若是運去皮島,足以武裝一千精銳。 可惜這些都是魏忠賢的,是他謀逆的罪狀,他可沒法帶回去。 壓下把這些兵器扣留己用的想法,毛文龍還有些戀戀不舍。 王朝用看出他的想法,笑道: “毛總兵若是想要兵器,可向陛下請求。” “陛下很看重東江鎮,當會撥付給你。” 毛文龍聞言大喜,說道: “陛下很看重東江鎮?” “會撥給我兵器?” 王朝用是魏忠賢的掌家,又和王體乾是結義兄弟,在內廷的消息極為靈通,理所當然地道: “陛下當然很看重東江鎮,不然讓你進京乾什麼?” “為了處理好東江鎮的事情,還特意召袁尚書進京。” “你可不知道袁尚書,現在有多得陛下看重。” “前麵一群人連著彈劾魏逆五天,陛下都絲毫不為所動。” “但是袁尚書進京一彈劾,魏逆立刻就倒了。” “他在陛下心裡,是外廷前幾位的大臣!” 沒敢說出“第一”二字,但是在王朝用看來,外廷大臣都不及袁可立被看重,包括那幾位內閣大學士也一樣。 若非袁可立不是翰林,不符合“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慣例,恐怕他早已進入內閣,成為內閣大學士。 這件事情,外廷或許還有人看不清,他們這些太監卻一清二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畢竟太監最重要的就是揣摩皇帝心思。皇帝想用什麼人,他們猜都能猜出來。更何況皇帝重用袁可立的心思如此明顯,幾乎滿朝皆知。 毛文龍聽到袁可立被皇帝如此看重,心中卻是“咯噔”一下。 他的東江鎮雖然是在袁可立支持下建起來的,但是兩人卻在後來鬧翻。他還支持人彈劾袁可立。兩人之間,可是有梁子在: 『袁尚書會不會記著這件事,他當上兵部尚書的三把火,不會燒到我頭上吧?』 『萬一他要把我調走,我又該怎麼辦?』 這麼想著,毛文龍心裡的不安又升了起來。他覺得就憑東江鎮在袁可立離開後的戰況,袁可立就是把自己調走,他也沒法喊冤。 東江鎮如今退居皮島、連自己都養活不起,袁可立若是知道實情,估計能被氣壞。 再想到自己處處受到鉗製、以至於不平之下向朝廷抱怨,毛文龍真是在袁可立離開後,才想起他的好處。 若是袁可立在登萊,何至於發生這種事? 當年讓人彈劾他,真是一招錯棋! 有些悔不當初,毛文龍甚至覺得若是袁可立把自己調走,自己隻能認了。東江鎮變成這個樣子,自己難辭其咎。 不過想想袁可立的為人,毛文龍又覺得不至這樣。當年袁可立寧願從登萊巡撫離任也要讓自己留下來,根本不可能隨意把自己調走。這位老上司的人品,完全值得信任。 在這種忐忑不安、又有些愧疚的心情中,毛文龍押著一千武士,和王朝用等人,一起前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