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無數次想過起兵南下渡河入關的情景,卻萬萬沒想到是這種情景。父親堅持撤兵,態度堅決。任自己和大哥如何勸說,始終未能說服。大雨滂沱,士兵們進進出出已經開始收拾東西了,軍營裡亂作一團,平日裡訓練有素的隊伍看著就像一盤散沙,哪裡還有起兵時的士氣... 難道曾經無數次的未雨綢繆真的要敗給一場大雨嗎?李世民並不甘心,就算是吃了敗仗也不能輕易地撤兵,何況這數萬兵力未戰先撤,軍心必然渙散,人心...人心若散了還能聚起來麼... 突然李世民快步朝李淵的帳篷中走去。撲通一聲跪在李淵麵前說道:“父親,不能撤...現在不能撤兵。” “世民怎麼了?起來慢慢說。”李淵說著扶起了李世民。 “父親曾屢次擊敗突厥,我料定突厥不敢貿然圍攻晉陽。現在草木茂盛,瓜果蔬菜都成熟了,我們完全能就地取材,暫時解決糧草。兵貴神速,父親,如今我們既然起兵,走的便是一條迎難而上不能後退的路,現在是南下取關中的最佳時機,人心難聚,如果撤回去,勢必士氣渙散,想要再次南下就會更難。父親,隻要堅持下去就有希望。”李世民心急如火地說道。 看著渾身濕透的兒子,李淵終是於心不忍,不再固執己見,於是說道:“好吧,依你所言,先不撤軍了。趕緊去換身乾凈的衣服。” 李世民急忙飛奔出去傳達軍令,完全沒聽見最後一句話。 在最困難的時候咬咬牙就挺過去了,這大概是李淵最深的感觸了,他很慶幸聽從了李世民的建議,果然兩日後,雨過天晴,糧草運來了。 燃眉之急已解,李淵準備進攻霍邑,親自率數百人陣前挑戰,見宋老生帶全部兵力出城迎戰,李淵邊打邊撤。宋老生以為李淵畏懼,於是率部追擊。正當宋老生以為就要將李淵所率隊伍一網打盡之際,李淵部下將軍殷開山率步兵擋住宋老生。與此同時,李世民和李建成率騎兵分別從左右兩路包抄宋老生隊伍後方。此時宋老生距城門已有數裡,城門無人把手,歸路被阻斷,完全陷入了李淵父子的包圍之中。眾人竭力廝殺,忽然聽到李淵大喊:“宋老生已被我斬殺,爾等速速投降。”此時宋老生部眾將士完全不知道宋老生尚在拚命激戰,他們中了李淵的計,紛紛倒戈投降。眼看宋老生部陣勢大亂潰不成軍,李淵部下一鼓作氣,斬殺宋老生,率部登城取得大勝。後來李淵軍攻取霍邑後,沿汾水南下,占臨汾,克絳郡,進至龍門。 雖說眼下的勝利讓李淵父子有足夠的信心繼續進軍,但劉文靜一天不回,李淵父子就不知道突厥人是否真如外界傳言要聯合劉武周進攻太原。當然,劉文靜或許更著急,在李淵舉兵南下之時,再一次派他去出使突厥,上一次隻是尋求始畢可汗口頭上的支持,這一次則是要向其借兵借馬。雖然突厥兵強馬壯,但於李淵而言,借其兵馬隻不過是錦上添花,李淵真正的用意是要防止突厥人聯合劉武周偷襲晉陽。 另一邊,始畢可汗雖然支持李淵起兵,但並不願意李淵打著“遙尊隋室”的旗號。他對劉文靜說:“唐公仍然尊楊廣為皇帝,我助唐公起兵豈不是我在幫助楊廣,楊廣的手段我是非常了解的,他強大了對我可是沒什麼好處的。” 劉文靜自然知道始畢可汗的顧慮,當日李淵也為此難以取舍,背離隋室不得人心,尊隋室又怕得不到突厥的支持。李淵與劉文靜商議許久,終於想了一個折中的對策。劉文靜道:“大汗請放心,唐公隻尊代王為皇帝,尊當今皇帝為太上皇,所用旗幟為隋的絳紅色加一半突厥崇尚的白色,與隋的旗幟並不相同。” 這個決定倒是讓始畢可汗無話可說。始畢可汗的弟弟俟利弗設曾經建議聯合劉武周襲擊太原,但始畢可汗更願意支持李淵起兵。李淵勝利了自然有突厥的功勞,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李淵失敗了則無關痛癢。所以當劉文靜提出李淵要向突厥借兵馬時,始畢可汗答應了,並與劉文靜約定若是進入長安,百姓土地歸唐公,金玉綾羅歸突厥。 在眾人的期盼中,劉文靜終於回來了,同來的還有突厥大將康鞘利所帶的兵士五百、馬匹兩千。沒有了突厥的後患,李淵更有了底氣,頗為欣喜,對劉文靜大加贊賞。 “肇仁辛苦了,這次成功地聯絡突厥人,你可是立了大功。”李世民說道。 “什麼立功不立功的,都是唐公的威名遠揚,實力雄厚,我隻不過是當了一次信使而已。不說這個了,回來的路上我聽說代王派屈突通率兵數萬屯守河東阻止我們入關,這屈突通可就沒有宋老生那麼容易對付了,唐公和二公子可有什麼計劃嗎?”劉文靜不顧一路的艱辛勞頓,在李淵為他準備的接風宴結束後便匆匆去見李世民。 “不錯,屈突通不僅驍勇善戰,手下精兵強將也不少。但是打仗麼,隻有精兵強將沒有士氣肯定不行。現如今的朝廷軍隻怕是人心渙散,想聚也聚不起來。” “如此說來,二公子難道已經有取勝之法了?” “那倒不是。父親料定屈突通的部下不會盡心效力,所以他不敢來戰,但朝廷的命令也使他不得不戰。所以父親命劉弘基等人率步騎六千先渡河,看看屈突通的反應再說。” 幾日後,劉弘基等人渡過了黃河卻遭到了屈突通帳下虎牙郎將桑顯和率數千名士卒的乘夜襲擊,劉弘基正麵抵禦,孫華、史大柰率輕騎從側後襲擊桑顯和軍,朝廷軍終敗回河東。屈突通堅守河東,不敢再出戰。 如李淵所料,屈突通的處境非常艱難。帳下朝廷軍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他唯一的辦法就是依據河東城高險峻的地勢環城而守。 夜黑風高,年邁的將軍似乎不知疲倦,他帶著人將各個哨點巡視一遍後回到房中又盯著墻上的地圖看了許久...李淵勢如破竹,宋老生兩萬人竟不堪一擊...想阻擊李淵隻怕不能正麵進攻了... “這麼晚了,將軍還不歇著?” 桑顯和的一聲問候打斷了屈突通的思緒,他長嘆一聲道:“我奉代王之命阻擊李淵,現在他大軍壓境,我竟無禦敵之策,實在難以安睡。” “都是屬下無能,首戰失利,不能為將軍分憂。”桑顯和自責地說道。 “不怪你,怎麼能怪你一個人呢。軍心不穩,將士大多缺乏鬥誌,甚至無視軍令,自然難以取勝...”屈突通無奈地說道。 “將軍有好辦法麼?” “為今之計,隻有死守。此地地勢易守難攻,我們環城而守,即使李淵來攻城也沒有那麼容易。” “萬一...萬一守不住呢?” “就算李淵能攻下整座城也要讓他付出巨大的代價...”屈突通咬緊牙關狠狠地看向遠方... 屈突通善於守城,河東城防被他布置的水泄不通,凡是能進攻的地方都設置了重重障礙並有重兵把守。李淵派人數次進攻都沒能攻破倒是讓朝廷軍士氣大漲。屈突通卻無奈苦笑,這樣守著城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曾幾何時,他征戰沙場,殺伐果斷,進退有度,卻不曾像今日這樣窩囊到隻能守不敢進攻。楊玄感起兵如何?漢王楊諒反叛又如何?更別說劉迦論那些農民起義了,最後都是朝廷的手下敗將。如今呢?一個瓦崗寨就快要了朝廷的半條命,將領戰死,軍無鬥誌,像李淵這樣的貴族都開始反叛了,幾萬大軍竟被圍困在這城中絲毫不敢反擊...那個他效忠大半生的朝廷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大隋朝啊...先帝呀...臣該如何是好呀...”屈突通想著想著竟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伏案痛哭,久久不能釋懷...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李淵不會做,於是他便想放棄進攻,繼續向西占領長安。與眾將領商議時,裴寂認為如不能打敗屈突通將來勢必腹背受敵,李世民則認為兵貴神速,當盡快進軍長安。 僅兩個月,李淵部下兵士已由當初的三萬增至七萬,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士氣大振。這一次大家的意見相左並沒有讓李淵覺得格外為難,綜合考慮,他決定讓裴寂率兵繼續圍困河東,自率主力軍自壺口渡河。 時值初秋,河水平波無瀾。李世民所率右三軍已率先過河,李建成的左三軍正在渡河。渡河的隊伍像一條長龍蜿蜒盤桓在河岸,威風凜凜。 “朝廷的精銳都被楊廣帶到江都了,關中隻剩些殘兵敗將根本不足為患,渡河之後,奪取關中便近在眼前了。”即將渡河的劉文靜對裴寂說道。 “但是有屈突通這數萬大軍在背後終究是隱患啊。”曾經主張全力攻下屈突通才能西進的裴寂還是認為奪取關中沒有那麼容易,應當掃除一切障礙而不能冒進。 “玄真不必擔心,以唐公今日之實力,縱使局勢瞬息萬變,取關中亦勢如破竹。你隻需拖住屈突通一段時間,隻要唐公率先頭部隊完全控製關中,就可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時候屈突通就更加被動了。” 要說誰最看好李淵父子,絕對非劉文靜莫屬。曾結識李淵父子之時,劉文靜就認為李淵有四方之誌,他對李世民非常贊賞,曾對裴寂道:“李世民絕非庸碌之輩,他豁達大度,神武雄豪,是漢高帝、魏太祖一類的人物,年紀雖輕,卻是天縱之才。” 如今即將渡河,事實證明劉文靜當初建議李淵南下取關是多麼有先見之明。要說大興城的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在宋老生和屈突通這兩個人的手上,宋老生的兵力已被李淵收編,能對李淵產生威脅的也就隻有屈突通了。因此,裴寂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桑顯和帶著人已經在城門口守了好幾天,他很想再次與李淵軍交戰來一雪前恥,然而遲遲不見他們來進攻,他派人去打探才發現李淵隻留了一部分人圍困河東,其主力已經渡過黃河。於是他快馬加鞭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屈突通。 “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沒想到會這麼快。”屈突通無奈地說道。 “將軍,那我們接下來怎麼辦?”桑顯和問道。 屈突通仿佛沒聽見,隻抬頭望向長安的方向,沉思許久,終於說道:“如果李淵繼續圍困河東,那麼至少長安不會陷於危局...如今李淵已經過了河,大興城朝不保夕。”。 “將軍的意思是...” “我屈突通無能,無法阻擋李淵渡河,但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李淵進攻長安。” “將軍是要從背後襲擊李淵麼?” “不,李淵入關之後兵力會越來越多,背後襲擊無異於以卵擊石...我要聯合關中將領共同對抗李淵。”這位深受楊廣器重的老將對於朝廷自然是忠心耿耿,無論如何他也要救代王。 桑顯和雖然很佩服屈突通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但他覺得考慮問題還是要現實,且不說能不能趕在李淵前麵到達關中,就算是與關中聯合,隻怕與李淵相比還是兵力不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戰力懸殊。當然這些話他不好說出口,看著信心滿滿的將軍,桑顯和隻道:“將軍這計策好是好,隻是我們如何才能趕在李淵之前啊?隻怕...” “那你有更好的辦法麼?”屈突通不耐煩地瞪了桑顯和一眼,繼續道:“我屈突通以前鎮壓各路叛軍從未嘗敗績,此次願放手一搏。畢竟還有這數萬兵力。” 桑顯和不敢再多嘴,隻能說著屈突通的話說道:“將軍如此堅定,屬下定當追隨將軍。隻是以往叛軍兵力弱於將軍,此次乃敵眾我寡,我們務必要作萬全的準備。” 屈突通也知道勝算不大,但他對朝廷是絕對的忠心,不論成敗他都要對抗李淵。於是,他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守河東,自己率部自武關出藍田回救長安。 行至潼關附近時,先頭部隊遇到襲擊,屈突通停止行軍,才發現劉文靜早已駐軍於此。 “還是慢了一步。”屈突通自言自語地說道。 “事已至此,大人不要灰心,請允許屬下帶著人與劉文靜決戰,為大人開路。”桑顯和道。 屈突通搖搖頭,“不行,劉文靜在此必是有備而來,我們不能與其正麵交鋒。” 屈突通遂命部隊原地紮營,又命部下去都慰南城聯絡潼關守將劉綱,欲與劉綱合圍劉文靜。殊不知李淵早就快人一步,左統軍王長諧已攻占都慰南城,斬殺了劉綱。 屈突通想要過潼關回救長安的路徹底被堵死了,隻能暫時退守都慰北城。麵對守衛如銅墻鐵壁一般的李淵軍,屈突通別無他法,隻好在此於劉文靜對峙,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