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張說回京城任職,朝內首輔張嘉貞預感不妙,可能要對自己構成威脅,在忐忑不安之際,心存戒備。對張說總是冷眼旁觀,日常交往也暗使絆子。朝廷命官多半看著張嘉貞眼色行事,就這樣,他們對張說不熱不冷。 在當時,官員喜歡在京城做官,對於赴地方做官,則認為是不光彩。有位詩人為此寫道:人重朝班惡外遷,一時榮擢似登仙。將官員們的偏見寫得淋漓盡致。張說也不例外。張說這次做京官,是十分欣興的事情。當他來到朝野,看到這些京官的惡劣行徑,不禁心寒。他思忖道:要想在朝廷站穩腳跟,就必須建立文韜武略,不這樣做不足以令人折服。既然自己身居兵部尚書,那就從掌控的領域下手,建立功勛。 張說把自己對軍隊的改革方案奏明皇上。唐玄宗看到張說的整頓方案,認為提升軍紀刻不容緩。有鑒於此,皇上敕命張說到邊防軍中考察,根據實際情況製定整頓方案。 張說在朔方考察期間,先後平定了地方多次叛亂,並把河西六州剩餘的五萬少數民族遷徙到仙、唐、鄧、汝、豫、許等州安家落戶。 同年八月,張說回到京城,向唐玄宗提出建議:要求軍隊裁員,原因是邊疆沒有大的戰事與強敵,把六十多萬的軍隊裁減二十萬,然後精兵簡政,從而可以讓政府沉重財政支出大大減輕。 張說的裁軍建議,迅疾傳開震動朝野。首輔張嘉貞大呼:“張大人的提議,無異於癡人說夢異想天開。” 唐玄宗聽到群臣的極力反對,也是首鼠兩端莫衷一是。他向另一宰相源乾曜征求意見,源乾曜連連搖頭晃腦,道:“微臣對軍事是個門外漢,不敢輕易下結論。” 張說麵對巨大阻力與各種挑戰,便再次上疏直言:“微臣就在疆場,將帥茍以自衛以及役使結黨營私罷了。如果禦敵製勝,不必多擁冗士以防農務。陛下如果有懷疑,微臣願以闔門百口保之。”好家夥,為了踐行軍隊改革,張說甘願以全家性命做擔保,不可為不是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張說立下了軍令狀,唐玄宗又征求重臣元老的意見,最終通過這一裁軍建議。與此同時,張說又提出一項建議,改府兵製為募兵製,用以解決京師宿衛兵源不足。張說提出,不管出身來歷,隻要招募達標,一律給予優厚待遇。 此項建議剛一出籠,便遭到了以張嘉貞為首的反對派的強力抨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唐玄宗深諳此理。他召來軍委要員開了一次重要軍事會議,會上,京城衛戍區將軍王毛仲、葛福順一致擁護張說的政治主張。唐玄宗起初就是靠槍桿子奪取的政權,軍費開支,毋庸置疑。如今,國庫充盈,國富民強,軍費開支並不困難。就這樣,張說的這一主張在軍委擴大會上得到了大力支持。 隨著改革幅度不斷地加大深入,已不適合改革的“絆腳石”被踢開,首輔張嘉貞罷相,廣州都督裴仙先因連坐受賄進入大牢。反對派做鳥獸散,挺直腰桿的張說躊躇滿誌,一幅宏偉願景正在他心中徐徐拉開了序幕。 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夏天,自李唐君王垂拱而治以來,君臣同心同德,風雨同舟,君王恩施四海,良吏們碧血丹心誌切匡扶國業。一百多年時間裡,民阜物豐,人們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國家昌盛,政治清明。尤其到了現在,小城市就有萬家人口,農業豐收,糧食儲備充足,儲藏米穀的倉庫也裝的滿滿的。社會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沒有寇盜橫行,路無豺虎,旅途平安,隨時可以出門遠行,自然不必選什麼好日子。當時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到處是貿易往來的商賈的車輛,絡繹不絕於道。 男耕女桑,各安其業,各得其所。宮中天子奏響祭祀天地的樂曲,一派太平祥和。社會風氣良好,人們互相友善,關係融洽。 皇上李隆基看到萬國入朝四海歸一,國家繁榮昌盛欣欣向榮,想到剛剛成立的集賢殿堂,不禁詩興大發,吟詠道: 集賢招袞職,論道命群臣。 禮樂沿古今,文章革舊新。 前不久,大臣們群議:國家昌盛繁榮,應該以文載道,唱響李唐王朝主題曲。群臣頷首後,並公舉宰相張說向唐玄宗倡議,並得到了皇上首肯。唐玄宗同意設立了麗正書院,詔令張說為該書院負責人---修書使。消息一出,文人墨客以不同方式:朋友推薦、自薦以致采用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進入麗正書院。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盛贊科舉: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如今,再次得到驗證。 在這些群英薈萃當中,著名文人有賀知章、趙東羲、徐堅等。唐玄宗禮賢下士,並給與優厚待遇。唐玄宗多才多藝:騎馬射箭,舞文弄墨,寫詩填詞,打羯鼓等體育項目,不僅涉獵其中,還是佼佼者呢。這次推廣的文學大餐,正中下懷,恰逢其時,何樂而不為!每當唐玄宗處理完朝廷之事,便常常與書院的大學士們一起飲宴詠詩,並由衷贊譽道:“言談延國輔,詞辭引文雄。” 有個中書舍人的官員,名叫陸堅,看到皇上為了歌功頌德達到了沒有節製的地步,便上書諍諫。並直陳道:“修整書籍、置學士、設立書院,這些事情在天後、中宗時期就做過,這本是文藝界的事,陛下不宜全身心投入其中。倘若一直弄下去,對國家沒有一點好處,白白浪費國家資源。” 宰相張說對陸堅進行了有理有據義正言辭的大批判。 唐玄宗對於中書舍人陸堅的偏頗之詞,給予孤陋寡聞,隻懂武功不通文治的“雙翼效應”。 陸堅麵對種種指責,翻著白眼,無言以對,不得不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了。 百花爭艷,百鳥齊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兩年後的春天,唐玄宗在東都洛陽集仙殿設宴召見宰相張說與很多禮官學士。唐玄宗看到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便興致勃勃與諸位一起飲酒賦詩。唐玄宗酒意正濃其樂融融之際,麵對濟濟一堂的英才,朗聲道:“神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對於虛妄的東西,朕不上心。可是,賢能的人才才是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材。今天舉行這個聯歡宴會,恰逢其時,文武之道也,一張一弛。”唐玄宗打了一下得,環視眾人,揚聲道:“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朕擬把這個集仙殿改稱集賢殿,眾卿意下如何?” 俗話說:上有好焉,下必甚焉。在下的群賢聽到皇上頒布的這個好消息,連忙下跪,齊聲高呼:“吾皇英明!吾皇萬歲!萬萬歲!” 唐玄宗麵對這麼多的擁躉,龍顏大悅道:“好!好!” 隨即把這個集仙殿改稱集賢殿。宴席間,君臣興高采烈,你方吟詩我歌唱,和韻詩、唱和詩以及各種韻律詩紛紛出籠,尤以唐朝新詩為最。皇室中的梨園弟子也為這場“文化大餐”,獻上了一道豐盛的晚宴。 這場由李唐王朝舉辦的文學盛宴,極大地提高了國人文化覺悟,加重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了廣大文學愛好者積極參與其中壯舉。唐朝文化改革的新詩,猶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而熠熠生輝,光耀文壇,震今爍古。在聞名世界的唐朝文壇中,李白、杜甫與白居易三大詩人裡,開元盛世就出現了前兩位偉大詩人。飲水思源,這場新文化運動發軔是皇上李隆基宰相張說,在延續國祚的日子裡,唐詩得以繼承並發揚光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