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封禪大典(上)(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418 字 2024-03-15

小時候聽老人講故事,說秦始皇時期,人一到六十就活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人生道路上的大事,應該有年輕人來做,年輕有為,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小的一開始想到:老人給後代打下的江山,拋頭顱灑熱血,江山有創業者做到底也是應分的事情。如果采取秦始皇那種做法,是不是讓老年人寒心?後來科學證明:人一過花甲,絕大部分人精力毅力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會隨著生理機能的下降而走下坡路。想一想,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經常保持蓬勃朝氣,國家建設會越來越康莊。   然而,故事歸故事,傳說歸傳說,如果是老百姓一過花甲就退休,那是沒有什麼抵觸情緒的。可作為一個皇帝,讓他自己拱手讓出皇位,那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尤其是在所謂的封建社會。這其中,李唐王朝唐玄宗便是一個較為突出的明證。   唐玄宗是一個開明的皇上,他的治國方略就是垂拱而治,把君臣之間的職責崗位安排的明明白白,恰如其分,他知道那一顆棋子先行,那一顆棋子緩一緩,下去歷練歷練一番。識時務者為俊傑,唐玄宗年輕時審時度勢,對國家社稷進行了科學諧調的發展觀。讓這個具有七千多萬人口,占世界人口第一的東方大國,粱米充盈,遠行無虞,四海升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向著康莊大道奮勇前進!國家繁榮昌盛,人們欣欣向榮幸福安樂。   早在開元初期,吏部尚書崔日用就多次且含蓄地提出封禪“告成之事”。斯時,武則天駕崩,宮廷內鬥愈演愈烈,唐中宗與韋皇後,唐睿宗與太平公主,致使朝廷處於動蕩飄搖風雨之中。李隆基依靠同盟軍把最後一個強勁女對手,他的姑姑太平公主集團一舉粉碎,使朝廷政局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國家處於百廢待興撥亂反正的時期,因此,李隆基對於崔日用的建議不予采納。   及至到了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唐王朝盛世太平業已呈現,四十歲的皇上李隆基看到國富民強這一大好時機,躊躇滿誌,而今邁步從頭越,那一份的優越感虛榮心日漸呈現出來。這時,朝廷內部出現了群臣要求“封禪”的強烈願望。此時,李隆基想起過去吏部尚書崔日用一再上疏,要求舉行封禪大典,現如今,成竹在胸,準備封禪。   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遠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梁父或雲雲等小山上辟場祭地,報地之功,稱禪。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隻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天地,向天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它在宗教色彩之餘,還具有特殊的政治內涵,所謂歌頌“天下大治”,正如首輔張說所言:“帝王受天命,告成功之為。”   《史記·封禪書》:“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傳說上古時代,有許多次這種封禪活動。據史書上記載,首位應該是秦始皇。此後,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等封禪大典。還有想封禪的帝王,比如唐太宗因種種原因沒有付出行動去實現。   同年冬月,唐玄宗親率親屬百官第二次從西都長安來到東都洛陽。斯時,張說是現任首輔,又是文壇領袖,思維縝密,作文俊麗。在張說帶領下,文武百官、皇親國戚、朝集使以及四方文學之士,“上書請修封禪之禮並獻賦頌者,共有一千多篇。”唐玄宗看到群臣跪求封禪與此起彼伏的贊美頌揚聲中,便佯做半推半就狀並鄭重宣布,一年之後舉行封禪大典。接下來,中書令張說奉詔主持修訂封禪禮儀。   第二年初夏,張說與集賢書院眾學士一道,反復斟酌、商議、編製禮儀成稿,並把《封禪儀注》先給皇上。唐玄宗擔憂如果君臣去泰山進行封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趁此機會,外族是不是來個乘虛而入。兵部郎中裴光庭建議,要是那樣的話,那就邀請四夷君長“從封泰山”。唐玄宗依計而行。隨即,開始邀請契丹、靺鞨、奚、突厥、昆侖以及日本、高麗等等國家。   同年十月,萬事俱備。十一日,唐玄宗從東都洛陽啟程,隨行隊伍龐大臃腫,羽衛整肅,旌旗迎風飄揚,浩浩蕩蕩。滿載物資的車隊綿延幾十裡,幾萬匹駿馬按照不同毛色各列一隊,沿途停頓之際,人畜帳篷遍布一望無際。   下月初六,大隊人馬抵達泰山腳下。當日,唐玄宗便進入行宮休息,並齋戒潔身。初八,準備祭祀時,唐玄宗問隨從智囊,道:“前代帝王的玉牒文為什麼都不明宣呢?”禮部侍郎賀知章回答道:“皇帝向神仙祈福,都是秘密進行,目的就是不想讓外人知道。”唐玄宗叮囑賀知章道:“朕這次封禪,都是替蒼生祈福,應該把玉牒出示給百僚,讓天下老百姓共知,這才是朕的初衷。”賀知章遵照陛下的曉諭,便把玉牒文向文武百官進行宣讀。眾臣聞知,連連叩謝皇上英明,並高呼:“謝吾皇!吾皇萬歲萬萬歲!”當夜,天空烏雲滾滾,疾風狂起,片刻間,暴風驟雨。隨後,雨水變成了漫天飄舞的雪花,銀裝素裹裝點此江山。   一番休整之後,天晴轉暖。仰望泰山,巍峨聳立,滿目翠屏,雲氣繚繞,峰巒疊嶂,蔚為壯觀。晌午,唐玄宗騎著坐騎,帶領大家夥一同登山。行至半山腰一穀口,大批隨行官員停頓下來,他僅僅帶著宰相、諸王、操辦祭祀人員以及侍從等,繼續向著泰山極頂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