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宮是華清宮中的一個“禦湯池”,有十八個浴池,皇上浴池在中間,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然後根據將相、嬪妃依次排序,因其擁有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且構建富麗堂皇,而被成為溫泉宮。華清宮地處驪山,位於京師城東30公裡,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它南依驪山,北麵渭水,山並不很高,可風景秀麗,疊彩峰嶺,是一個天然氧吧;渭水浩浩湯湯,魚肥水美,也是難得的風景區。尤其最重要的,這裡是皇上的度假村,壯觀森嚴,成為當時人們向往的精神聖地,隻是可望而不可及。 每逢唐玄宗與貴妃楊玉環到來,總會有一大群宮人陪著過來。不僅如此,皇上寵信的皇親國戚以及朝廷官員,都會蒙恩陪嫁。這些人在驪山過冬,他們在驪山腳下各自構建的別館下榻。 在華清宮的宮垣內,約有八九處溫泉眼。唐玄宗和楊貴妃分別占用位於最高處的兩個泉眼,唐玄宗專用浴殿叫做“禦湯”,是一個比較大的浴池;楊貴妃的浴殿位於禦湯的西北側,浴池小一些,叫做“妃子湯”,或蓮花湯。 這兩個浴池,裡裡外外都是由瑩澈如玉的白石鋪砌,浴池的四外遭是一圈白石鋪成的平臺,每個邊都設有白石的臺階,一蹬一蹬地延伸到池水。池麵上橫擔著白石梁上,雕刻著精美浮雕,可在梁子上放置一些物品。浴池裡麵均是玉一般的白石,上麵鐫滿花鳥龍魚等浮雕紋飾,池水蕩漾時,方見滿池倒影隨之動蕩,栩栩如生。 禦湯中間,立有兩根白石柱,每根柱子的頂端托起一隻蓮花狀白石盆,熱泉從盆中心源源湧出,然後從蓮瓣式的盆沿瀉下,給浴池供著地溫熱水。 蓮花湯出水跟禦湯不一樣,是從浴池一側,由四個蓮花狀石盆形成出水口,其中兩個是白色玉石做成,另兩個由紅色玉石做成。這紅白相間的蓮盆嵌入在白色玉石的池底上,即石盆邊沿跟池子地麵持平。故此,在蓮花湯(又叫妃子湯),熱泉水是從池底源源湧出,在水深處形成汩汩暗流。 二人入浴和出浴均穿著飾有金色鳥紋的彩錦袍,在眾多宮女殷勤服侍下,宛如天上人間,飄飄欲仙。 楊玉環來到溫泉宮,唐玄宗三天一大宴,一天一小宴,盛情款待佳人。玉樹臨風,讓皇上沉浸歡愉中而樂不思京。 歡娛嫌日短。唐玄宗臨幸華清宮,很快過了以往的欽定的假期。高力士勸皇上回京,唐玄宗不悅道:“多住一段日子,朕還沒有盡興。”高力士躬身施禮,道:“皇上,勤政為最。”一旁的楊玉環柔聲細語道:“皇上,由奴家侍奉,在哪裡還是不一樣?”唐玄宗聽了楊玉環話,轉怒為喜,道:“嗯嗯!這樣也好!” 回到京師不久,高力士對楊玉環說:“娘子,皇上讓你出宮......” “什麼?奴家對皇上不周還是得罪了?”楊玉環美目豎挑著,不等高力士說完,生氣地問道。 高力士趕緊施禮,連忙解釋道:“娘子侍奉皇上很好!深得寵愛,隻是......” 楊玉環還是不等他說完,揚聲道:“隻是什麼,不過是托詞,最後還不是不要奴家了?!” 高力士等著她不再說話,便笑著說道:“不是娘子想得那樣,隻是娘子是皇上的兒媳,如果讓天下人知道了,還不是笑掉大牙,為人所不恥。所以說,輿論是一件大事,不可不防。” 楊玉環忐忑道:“皇上想把奴家怎麼安排?” 高力士再次躬身施禮道:“現在,皇上正在想法子,很快會知道的。” 時間不長,楊玉環進了一處道觀,號曰太真。即便楊玉環深居此地,唐玄宗還經常下旨讓她秘密前往興慶宮。想當初,武則天是唐太宗的才人、小妾,唐高宗為了迎娶武則天,也是先安置在一道觀裡隱居,等名分有了,再返俗做人妻。唐玄宗知道:前有車,後有轍。移花接木,達到似是而非的目標。有意思的是,唐高宗娶的長輩做妻子,而唐玄宗娶的晚輩做妻子,異曲同工。 道教就是“道”的教化或說教,或是信奉“道”,通過精神形體的修煉而“成仙得道”的宗教。作為一種宗教實體,道教不僅有其獨特的經典教義、神仙信仰和儀式活動,而且還有其宗教傳承、教團組織、科戒製度、宗教活動場所。道教源於道家,“道家”一詞,始見於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諸子百家中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學派,或者指戰國秦漢之際盛行的黃老之學。他們在思想理論上都以“道”為最高範疇,主張尊道貴德,效法自然,以清凈無為法則治國修身和處理鬼神信仰,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因此被稱作道家。道教與道家相輔相成,若說道家是道教的上遊,那麼道教就是道家的闡釋與演義,二者不可分割。 道教思想的主旨就是神仙思想,而修煉的最高目標就是長生不死乃至得道成仙。生活在太平盛世的社會上層人士,對這種思想如饑似渴至關重要,他們生活富裕而悠閑自得,會情不自禁地企盼健康長壽,長生久視。道教在奉老子為教祖與最高天神的同時,也承襲中國古代的求仙方術和巫術,是土生土長的的本民族宗教。多少年來,一直作用於風俗習慣和民族文化心理,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它追求在現實生活中建立人人平等、采長補短以及同舟共濟的社會。因此,在李唐王朝,這種男女平等、各民族平等得到了充分體現。從武則天之後,李唐女官開始在政治風雲中大顯身手;黎民百姓中,婦女穿男裝,女性也可以用自己的名字,這些改變無不體現出男女平等的良好風尚。 道教認為:生是快樂,活著真好,死亡卻是痛苦的。於是,樂生,重生,貴術,成為追求的宏偉目標。別的宗教關心“人死了會怎樣”的問題,認為人今生的痛苦與罪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是該著;於是便把希望寄托在來世,以求得死後的靈魂得到安寧。而道教與眾不同,它講究養生,重視今生的幸福,希望長樂長生。因此,到了李唐王朝,長生不老藥便在煉丹爐中應運而生,成了人們精神上的追求,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大都如此,概莫能外。人們越渴望長壽,就越證明唐朝經濟發達、社會穩定與人民生活的安泰。 道士,就是職業從事道教活動者。李唐王朝時期,道士身穿黃色道士服,頭戴黃色束發之冠,於是男道士為黃冠,女道士為女官或女冠。斯時道教盛行,皇室以及上流社會中,“婦女勤道”成為時尚,公主出家入道並非罕見。唐玄宗的父皇唐睿宗為逝世的奶奶武則天太後追福,就曾度玉真公主與金仙公主(唐玄宗的兩個胞妹)為女道士。後來,唐玄宗替逝世的父皇追福,度女兒萬安公主為女道士。 這次,唐玄宗為了給太後追福,把平日“精修”道教的楊玉環度為女道士。就這樣,楊玉環不得不離開愛的溫床,當上了女道士。既然當了道士,她與壽王李瑁的婚姻關係也就自動解除。這個道觀,名叫內道觀,也叫內太真宮,是唐玄宗專門在大明宮給楊玉環建造,裡麵還安排了其他一些女道士,侍奉楊玉環修習道教經典與禮儀,並為她提供生活服務。 楊玉環進入道觀,唐玄宗開心不已,他本人就崇尚道教,這樣一來,變與楊玉環多了一層共同語言。兩個人接觸以來,惺惺相惜,均擅長填詞譜曲,舞蹈等,可謂誌同道合。相識那一年,唐玄宗五十四歲,楊玉環二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