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後來梅妃小產,傷了皇上的心,她——楊玉環或許還得在後麵排隊。 楊玉環為投皇上所好,彌補不足,便下功夫學習填詩作詞。於是,讓高力士幫自己尋找文創方麵的知識,她要從基礎打起。高力士也是費勁巴列給她弄來了不少古代的、當代的詩歌作品,不僅如此,她還專門向那些對詩詞頗有研究專家潛心學習。對古代的《楚辭》、《詩經》、古體詩、漢樂府,以及那些有名的詩人,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對於當代詩人,比如:盧照鄰、王勃、楊炯、駱賓王、陳子昂、張說、蘇頲、張九齡、王維等人的代表作,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其作品諳熟於心,過目成誦。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誠然如此。在學習的這段日子裡,她發憤圖強,暢遊在詩海裡樂此不疲,閱歷、情商、境界隨之提升。果然,天生麗質,聰穎好學的楊玉環很快寫出了佳作。唐玄宗欣賞後,不由地嘆服,道:“卿別數日,讓朕刮目相看。”雖說有些誇張,不免道出了楊玉環一番學習所結出的文學果實。 一日,楊玉環問唐玄宗:“三郎,聽說翰林院最近來了一個叫李太白的詩人,此人嗜酒如命,長在酒家眠,還自詡‘酒中仙’。相傳他鬥酒詩百篇,每當詩興大發,總會文思泉湧口吐蓮花。不過,此人恃才傲物,無視權貴,放蕩不羈,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如今看來,你雖為至尊,我雖為至貴,可與人家一比,我們卻似羈鳥池魚呀!” 唐玄宗說道:“哎,這不難,玉環,你隻要不在大庭廣眾之下,盡可充分發揮,不要拘束。你盡管安心做事,我不會責怪與你。” “等會兒,我們幾個欣賞木芍藥的時候,朕把李太白召來,命他即景吟詩,讓李龜年譜曲演唱,就讓他寫你,寫花,流芳百世。隻要你開心,做什麼都行。”唐玄宗繼言道。 楊玉環聽罷,心花怒放,便沖著皇上嬌媚一笑,拱手側身施禮道:“謝主隆恩!” 唐明皇與楊玉環在宮女、宦官簇擁下,談笑風生。他們繞過興慶池,來到了沉香亭前。映入眼簾的木芍藥花競相綻放,姹紫嫣紅,香氣襲人。蝴蝶翩翩起舞,陶醉於這妖嬈的花叢。蜜蜂扇動著雙翼,“嗡嗡嗡”地唱起了情歌,它一邊飛舞,一邊在花蕊中吮吸蜜汁。放眼望去,好一番春意鬧的景象。 李隆基酷愛音樂,他六歲演戲,長大後成為優秀的作曲家、表演藝術家。他在京都長安創立梨園、教坊,作為訓練和管理演員的機構。在聽政之暇,他訓練一支三百名樂工的樂隊,被稱為“皇帝梨園弟子”(梨園作為音樂乃至戲曲的別名即出於此),並親自教他們絲竹之戲,音響齊發,有一聲誤必覺而正之。 他愛演醜角三花臉,有一次演員在演出時將他打了一下,嚇得跪下饒命,他一笑了之,說這是演戲,不必當真。所以,舊時戲班奉他為祖師爺,每逢演出,要在後臺他的牌位前供香點燭。在舊戲班裡,醜角在諸行當中雄踞首位。 他在位期間,改革燕樂體製,設立坐、立部伎,擴充教坊,增設梨園。使音樂藝術高度發達,造就了我國古代音樂文化發展的一個巔峰。他與楊玉環的愛情也是源於楊玉環能歌善舞,精通音律。 閑話休提,接著往下談。 斯時,梨園弟子已在沉香亭一側奏起樂曲。唐明皇見狀,便召過李龜年詢問所奏曲子,梨園負責人李龜年把曲牌目錄呈上,明皇閱罷,對他說道:“芍藥年年開新花,梨園怎麼能奏舊曲子呢?”李龜年一時語塞,不知所措。 這時,唐明皇對李龜年吩咐道:“這樣吧,你趕緊去翰林院把李太白召來,讓他寫新詩,你來給譜新曲。” 李龜年聽完皇上吩咐,便唯唯諾諾地領著十幾個隨從去找李太白去了。走到中途,聽說李太白已經去了京師一家酒肆,遂快馬加鞭飛奔而去。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傳說,他娘夜夢金星而孕,故名太白。他出生於公元701年,其祖籍是碎葉城人,當時,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也是絲路上一重要城鎮。它與龜茲、疏勒、於田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碎葉城於唐高宗調露元年置,屬條支都督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曾經多次修築城墻,唐代碎葉城就是仿長安城而建。 李白小時候便有逸才,壯誌拿雲。十五歲時,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乾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十八歲時,輒隱居戴天大匡山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唐明皇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皇上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皇上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皇上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皇上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皇上唐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 楔子暫擱,書歸正傳。 當李龜年一眾找到李白時,李白手執酒觥,早已酩酊大醉。李龜年見狀,心急如焚,便近前對李白施禮道:“在下梨園李龜年,今日奉陛下諭旨召李學士快去興慶宮沉香亭伴駕!” “天子呼我不上船”,根據李白之異秉,他能否去伴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