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安祿山進京師朝貢,貴妃楊玉環看見了這個龐大身軀粗狂豪爽的白馬節度使,不由地心花怒放,春意盎然起來,就好像鐵粉遇到了磁場一樣,渾身刺撓起來。唐玄宗對安祿山此次進京大加贊賞,視為忠臣良將,能夠遮風擋雨。麵對皇上的褒獎,楊玉環不失時機地對皇上道:“皇上有他這樣的忠誠大將,乃是國家之幸;臣妾打算明個在中宮賞賜安祿山酒宴,如果他肯得臣妾宴請,日後必定愈知感激,也肯盡心竭力為國家做貢獻。”皇上聽罷,一個勁地贊嘆不已,隨後又稱贊楊貴妃如果做上皇帝,肯定是聖明之主。 第二天,貴妃楊玉環在中宮大擺筵席,盛情安祿山。當安祿山渾身披掛威風凜凜走進宮來,楊玉環含情脈脈地凝視著安祿山,因為她已被安祿山高大身軀英俊模樣所傾倒,她紅著臉笑靨如花,對著安祿山柔聲道:“安大將軍真給賞臉,臣妾榮幸之至。”皇上看到貴妃對國家功臣如此豁達與器重,十分開心,端著酒盞,道:“既然貴妃如此器重安大將軍,安大將軍不可辜負忠心為國才是。”安祿山連忙點頭,道:“陛下所言極是,臣當不辱使命為國盡忠。”隨後,君臣三人舉杯一飲而盡。 席間,本來楊貴妃對安祿山一見鐘情,安祿山心裡什麼都明白。俗話說:男人要捧,女人要哄。在情場上,安祿山不愧是老手,隻見安祿山講起了自己守衛邊疆的故事。他不停地誇說自己在兩蕃、幽州一帶怎樣活捉敵將的精彩片段,恰似把一堆肥皂水吹得五彩繽紛,弄得滴流圓,次第飄向天際。楊玉環看著如此神奇且蕩氣回腸的精彩故事,早已讓魂魄隨著肥皂泡淩雲而去。一個喜歡侃大山,一個喜歡聽,這種情愫因子在心田慢慢地萌起芽來。 正待楊玉環聽得癡迷之際,突然,安祿山離席“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如猴子搗蒜一樣,叩頭不已。這一出,讓興奮上心的唐玄宗驚愕,道:“安大將軍,這是怎麼了,為什麼這麼多禮節呢?”安祿山一邊叩頭一邊奏道:“外臣罪該萬死,有心事不敢對陛下跟娘娘上奏!”說著,不覺潸然淚下唏噓不已。皇上連忙好話安慰,楊玉環也在一旁撫慰道:“安大將軍有話直說無妨,皇上豁達得很!”安祿山聽罷,用袍袖擦去淚水,奏道:“這都是臣一時的孩兒之見,隻是臣見了娘娘麵貌,跟臣的娘長得十分相像,故而,臣便想起了那駕鶴西遊的慈娘來,因此心裡很是悲傷。今個看到陛下與娘娘洪恩浩蕩,恕臣無罪,臣該萬死,鬥膽懇求娘娘收臣為乾兒子,則雖立賜臣死,臣也絕不遺憾!” 貴妃楊玉環一聽,偷覷皇上一眼,掩嘴而笑,卻不敢出聲。出人意料的是,唐玄宗卻滿口答應,說道:“貴妃,今個就依安大將軍的願望,收為乾兒子就是了。”安祿山聽罷,十分高興,便趕緊下跪叩頭,道:“父皇萬歲,母親千歲!” 安祿山在長安居住期間,總會想法設法討好皇上與楊貴妃,他看到皇上特愛貴妃,便把胡地生產的一種催情中成藥呈現給皇上。這種藥呈米粒狀,微紅色,看起來挺好看,皇帝每次與楊貴妃共枕眠之際,便將一粒藥丸噙在嘴裡,藥效更能發揮出助性發情,渾身處於亢奮狀態。皇上用後深感其樂無窮,便把安祿山弄來的藥珍藏起來,一旦荷爾蒙大發之際,便拿出來享受一番。 一旦皇上出宮之際,安祿山便會趁機進宮去朝見貴妃楊玉環,一個嘴甜的乾娘不離口,一個像乾柴一樣一著火就燃燒起熊熊烈火。就這樣,兩個人舉止猥瑣,打情罵俏,親昵超乎尋常。楊貴妃興致闌珊之際,讓安祿山在華清池洗浴。洗好澡,便用雜色碎錦綴成一個搖籃,說是搖籃,可比盛糧食的鬥打得多,然後令人拿出一個極大的繈褓把安祿山包裹起來,放進搖籃裡。然後令數十個宮女抬著搖籃,送到楊貴妃麵前。這時,安祿山假裝賣萌道:“娘哎,抱抱兒子,好不好?”楊貴妃看到這個“巨嬰”的搞怪表情,便捂著嘴唇給給地笑個不停。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會兒,安祿山又賣萌道:“娘哎,兒子餓慌了,想吃賊賊。”楊貴妃聽罷,臉色漲紅,嬌嗔道:“這麼大的孩子了,還吃什麼賊賊。”安祿山故作姿態,撒嬌道:“不嘛,兒子就要吃,誰讓你是娘!”楊貴妃看著身邊的宮女們,一個個掩嘴而笑,其中有一個笑得差點喘不上氣來。這成什麼體統,這不是取笑嗎?心的話:這種尷尬場麵,隻好讓她們退出。隨後,楊貴妃屏退左右。 就這樣,楊貴妃單獨對著安祿山安慰道:“好兒子,別鬧了,好不好?”安祿山接著撒嬌道:“不嘛,哪怕充充樣子也行。”楊貴妃聽罷,連連應道:“好了,為娘滿足你就是了。”就這樣,楊貴妃走近搖籃,佯裝摟抱一下安祿山,做做樣子。沒有想到,安祿山不依不饒,說讓摸一下就行了。楊貴妃乖巧……羞得楊貴妃臉更紅了,幾欲掙脫未成,酥癢的楊貴妃笑個不停。事後,二人共同約定,這件事情誰也不要說出去,要嚴加保守。 至於這件醜陋事情如何傳出去的,且傳播的沸沸揚揚,則不得而知。有的人為了尋找借口,隻好說“墻外有耳”,如此一來,撇開了楊安二人外漏的可能。也有人為了維護皇上的尊嚴,便說這是再糟蹋人,純屬無稽之談,致使皇上一致認為這是子虛烏有。即便是有,也是“母子”之間的事情,也能上的臺麵。畢竟,安祿山對皇上信誓旦旦地表示過,自己對李唐王朝一片忠心,竭盡全力保衛著李唐王朝東北大片疆域。如此看來,安祿山可謂國家頂梁柱廊廟宰。 皇上唐玄宗因此而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