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二日,彌天飛舞著鵝毛大雪,積雪可抵膝蓋處,行走極不方便。習慣於東北天氣的安軍也不肯停止,依然傾巢出動出擊。他們相繼攻破了洛陽的四座城門,鼓噪而入。見人就殺,逢人就砍,鮮血染紅了茫茫皚雪,死屍堆積如山。 守將封常清麵對氣勢洶洶的敵人,毅然決然率領部隊頑強抵抗,進行著殊死大博弈。激戰都亭驛,失敗;退守東城宣仁門,失守;退守提象門,再敗。唐軍連連失守,戰士們浴血奮戰,終因勢力不濟而潰敗。封常清鬥誌昂揚,他大吼一聲:“跟我來!”隨後帶領殘餘勢力,伐樹塞路,被迫從宮苑西邊破墻突圍,至穀水,一路朝著陜郡方向進行戰略轉移,不得不為了保存實力而進行迂回大撤退。此次洛陽保衛戰,是唐軍在正麵戰場上有力抗擊安軍的首仗,歷經六天,且屢戰屢敗,最後以洛陽全麵失守而告結束。就這樣,唐軍在河南的第二道防線也被安軍突破。 正如詩人杜甫所言:豺狼塞路人斷絕,烽火照夜屍縱橫。 封常清跟殘部逃跑到陜郡,見到了他的伯樂、長官高仙芝。此時,兩個人的四隻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當這位東征副元帥看見封常清滿臉汙垢,鮮血淋漓時,不禁淚水婆娑起來。 封常清對高仙芝說道:“皇上重托,末將已辜負,實感汗顏。此次損兵折將,陷城丟地,本來就罪不可赦。老麼想著與叛軍決一死戰,為國捐軀,可是,又總想著把失敗教訓告知高大人,以此為鑒。隻有這樣做,末將死而無憾。” 高仙芝認真地聽著,目光炯炯。 封常清暢談情愫,又不時感嘆,道:“還有一個原因,這次大雪下了一尺多厚,洛陽誓死保衛戰,戰士們浴血奮戰,英勇頑強。在虎牢關、罌子穀、上春門、都亭驛、宣仁門,一場場戰鬥無不驚心動魄。雪地裡到處都是死屍,有戰士們的,也有黎民百姓的,滿眼都是紅雪。一想到跟我作戰,死去那麼多戰士和父老鄉親,我問心有愧死不瞑目,我要堅強地活下來,為他們報仇!”他兩眼含著淚水,振作道。 副元帥高仙芝安慰道:“賢弟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你短時間內組織成義勇軍六萬人,就不簡單了,要是讓我來做,那可那比不上你。為了戡亂,你連日與戰友們浴血奮戰,以新兵迎擊敵人十萬精銳之師,無異於拿雞蛋碰石頭,可你在危急關頭,倉促上陣,即便失敗,也是情有可原。” 封常清一臉堅毅地說道:“高大人,這次慘敗主要原因還是過於輕敵所致。”他努力把不利因素往自己身上按。他接著補充道:“我老麼覺摸安祿山是個夯貨,可實質人家是皮糙裡不糙,精明得很,可謂智勇雙全。目前,潼關還沒有將士防守,如果讓狂寇奔襲潼關,那麼長安則岌岌可危。應該放棄陜郡,盡快退保潼關。” 高仙芝被封常清理智分析所折服,兵書上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次,封常清以六萬人的生命換回來這樣一個深刻教訓,不得不吸取。他在戰術上“放棄陜郡,退保潼關”與這位老部下不謀而合。由此看來,河南主戰場的交戰雙方,彼此實力相差懸殊,實在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當天晚上,高仙芝下令把“太原倉”打開,給將士們分發錢帛,剩下的則放火燒掉了。然後,率領不對連夜西趨潼關。這本來是一場戰略大轉移,養精蓄銳,以利再戰。可不知是誰放出風聲,說唐軍被安軍追得落花流水,為了保命不得不跑。於是乎,一場因將帥驚慌失措,變成了狼狽逃竄。致使“士馬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對此,高仙芝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這樣,唐廷在河南布置下的第三道防線,不到十日,全部崩潰。壞消息接二連三傳到了京師長安,朝野上下一片驚駭。皇上趕緊召見太子、群臣商議對策。 太子李亨奏道:“目前河北河南都已淪陷,國家財政隻能依賴江淮租稅。原來的汴水漕運早已斷絕,輸運租稅隻能改道荊襄江漢,輸送關中。兒臣認為急需設置江南節度使,以全權負責這件事情。” “好!”唐明皇當即表示同意。 楊國忠又提議需要加強劍南蜀川,用以穩固後方。唐明皇也是頷首表示同意。這時,唐明皇再一次提出“親征”並責成太子監國事宜。他喟然長嘆道:“朕在位四十多年了,身心疲憊,對朝廷政事力不從心。去年秋天,朕就想傳位太子;正好趕上水災旱災接連而至,不忍心在餘災之際留給孩子,就想等到收獲季節,再讓太子嗣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料,逆胡叛亂橫發,東京洛陽繼而陷落,朕考慮再三,決定禦駕親征,假使太子監國。等到平叛勝利時,朕便高枕無憂了。” 太子審時度勢,謙辭道:“父皇年過古稀,如果再要禦駕親征,兒臣怎能甘心?”說完,兩眼盈滿了淚水。 宰相楊國忠素來就與太子關係不和,要是太子監國,則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可礙著太子跟前,也不便提出異議。臘月十五日,即東京陷落第四天,唐明皇下製任命第十六個皇子永王李琳(後來,李白做其幕僚。)為山南節度使,江陵長史源洧為副使;任命第十三個皇子穎王李翔為劍南節度使,由蜀郡(成都)長史崔圓做副使。二王屬於遙領,不出閣,實權由副使負責。次日,唐明皇下詔,再禦駕親征期間,暫由太子李亨監國。 這時,楊國忠見太子詔書已下,遂忐忑不安起來。目前,他是唐明皇眼前的大紅人,經常驕橫跋扈,隻手遮天,全不把太子李亨放在眼裡。 太子李亨的同盟軍屢屢遭受楊國忠之徒的挑釁與破壞,致使太子在父皇麵前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他謹記三個哥哥被父皇殺戮的慘痛教訓,為了明哲保身以期宏圖大展,不得不一忍再忍,不得不臥薪嘗膽。 現如今,二人走到了“狹路相逢勇者勝”地步。太子李亨麵對皇權即將加身卻依然保持鎮定自若假癡不癲;宰相楊國忠看到太子李亨要坐皇位,心有戚戚然,他暗咬牙關,惡狠狠地思忖道:“無毒不丈夫,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不扳倒太子李亨,那他就會扳倒我,鹿死誰手,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