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對付(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621 字 2024-03-15

楊國忠看到皇上李隆基要把皇位傳給太子李亨,這可嚇壞了他。他回到府裡,匆匆地喝了點水,便趕緊吩咐聽差去把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召來。姊妹倆看到楊國忠陰沉著臉,眉頭緊鎖,便覺得哥哥可能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類似這種現象,並不多見。以前總是在人前吆五喝六,頤指氣使,耀武揚威,今天這到底怎麼了,她倆凝視著哥哥,疑惑不解地問道:“哥哥,今天怎麼了?”“怎麼了,有人要掐拔我楊家人了。”“誰呀?”虢國夫人問道,“目前欺唬咱介的恐怕還沒有出生呢?”楊國忠咬牙切齒道:“除了皇太子還能有誰?”姊妹倆瞪大眼睛,盯著哥哥驚詫道:“怎麼回事?不妨說出來看看。”楊國忠說道:“這次,太子李亨要坐皇位了,我一聽,心的話,壞了。要知道,這小子與咱楊家人素來不滑頭,不僅如此,說咱介仗勢欺人,說咱介窮奢極欲,還說咱介隻手遮天,乾擾朝廷政事,這不是明裡跟咱過不去,栽贓陷害呀!倘若他真的登基,那咱介苦日子就會來到了,到那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丟到性命也是遲早的事情。”   姊妹倆聽罷,乾著急也沒有辦法。最後,楊國忠攛掇韓國夫人出頭,去給貴妃楊玉環說說,請她曉以利害洞悉得失。請她無論如何也得要想想辦法,不能讓太子登基成功。隻要唐明皇不禦駕親征,那太子就不能監國。   韓國夫人深知事關重大,便急匆匆入宮麵陳楊貴妃。楊貴妃聽罷,不由地愴然而涕下,多時才喟然嘆道:“哎---唉!妹何嘗不怕他出征,從安祿山反叛以來,三郎總是夜不能寐食不甘味,這才過了一個多月,他心焦如焚,如今瘦成了骨頭架子。一到黑介,他就吱哩哇啦瞎喊叫,弄得人心惶惶不寒而栗。可是,倘若皇上禦駕親征,必能起個好帶頭,將士們定會勠力同心提振士氣。因此,妹不敢勸阻!”   韓國夫人見小妹不醒腔,便直陳利弊,說楊家命運以後會被趕盡殺絕。她說著說著便嚶嚶嚶地哭濟了起來。楊貴妃權衡咱三,還是救命唯上才是,於是,她勸大姐以及家人們不要悲悲切切,要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太子。就這樣,楊貴妃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無論如何也要拿下三郎,讓其打消禦駕親征這個念頭。   這日,唐明皇早朝回來,便征詢宦官高力士,分析分析怎麼才能盡快扭轉戰局,平定叛亂。高力士鼓弄著兩隻小眼,啟動老公嘴,娘娘腔道:“陛下,老奴哪兒還有法子。照說,叛賊如此囂張,國家罹難,陛下禦駕親征的話,不僅可以凝軍魂鑄民心,還可以震懾叛軍,徹底揭穿他們‘奉密旨’的謊言。可是,陛下如今年已古稀,恐怕身子骨吃不消,倘若上戰場......”   唐明皇不浪著龍首,嘆息道:“奈何奈何可奈何!李唐王朝倘若在朕手裡丟失,那我愧見先祖列宗,更羞赧子孫後代呀!別看朕人老,可雄心壯誌依然在胸膛,怎麼也是個死,莫若拚命沙場,盡快誅滅叛賊。”說完,唐明皇不打得地咳嗽起來。   高力士見狀,不知道如何解勸唐明皇,然則,何耶?反正,在他心裡是不願意讓陛下親征占多成。   正在這個時候,隻見楊國飛淚洗鉛華,從屏風後麵走了出來,匍匐到皇上跟前,並死死地抱住他的雙腿,也不說話,隻是一個勁地叩頭不止,且咧著嘴投壺(哭泣)起來不打得。   唐明皇急忙攙起愛妃,安慰道:“朕的小心肝,你可不能這樣,哭壞了身子,你讓朕情何以堪?”楊玉環吩吃(痛哭流涕)道:“不嘛,三郎,玉環就是不讓你親征,就是不讓!”唐明皇接著安慰道:“玉環,朕要親征,實在是萬不得已,並不是不愛你了。好了,快起來,有話好好說。”唐明皇說著便與高力士一起把楊玉環死拉活拽起來。   此時,楊貴妃側著腦袋瓜子,從嘴裡吐出一團泥土。這個舉止就叫“銜塊”,屬於舊俗,人死入殮,嘴裡都要含上一個東西,諸如寶玉、貝、珠以及穀類等物品。因此,請罪的人,口中銜一塊土,表明自己有死罪。在這裡,說明楊貴妃要以死相諫,懇請陛下收回成命。楊貴妃此舉,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破釜沉舟,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唐明皇見狀,連忙說道:“愛妃,有話好好說,你這是做什麼焉?”楊貴妃哭泣道:“三郎,我明白,除了禦駕親征,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可是,在戰場上,戰險兵危,你都七十多歲了,還冒著敵人的炮火廝殺疆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玉環怎麼能忍心離開你。玉環一介女流之輩,不能隨駕親征,反復考慮,不如在丹墀上碰死,以仰酬聖眷。”楊貴妃越說越傷心,眼淚止不住地掉下來。唐明皇被愛妃感動得淚水盈眶,道:“嫑這樣,愛妃,我三郎對天明過誓,此生此世永不分離,要世世代代永結連理。禦駕親征之事,愛妃不必擔憂,三郎自有克敵之寶。”   從此以後,唐明皇便以龍體欠安為由,禦駕親征暫緩一緩。就這樣,唐明皇不親征,太子監國之事也就胎死腹中不了了之。   封常清退守潼關之後,接連寫了三道奏折,想讓唐明皇了解真實情況,並陳述應戰策略。唐明皇看到這個“口若懸河,振振有詞,穩操勝券”的敗軍之將寫來的奏折,餘怒未消。一點都不知道羞恥,尚敢大言不慚出謀劃策,心的話:滾一絆?子去。就這樣,唐明皇拒不接見。   封常清搖搖頭,自言自語道:“看來,末將不得不親赴京師,麵見皇上,陳述軍情。”他行到渭南,迎頭碰見中使駱奉先,方知皇上口敕,撤銷封常清一切官職,命令他以白衣身份留在高仙芝帳下效力,戴罪立功。即便如此,封常清一邊幫助高仙芝在軍中做一些事情,一邊暗暗地寫給皇上遺表。這份遺表寫得感人肺腑臨表涕零不知所雲。深刻表達了他的為國盡忠赴湯蹈火的革命英雄主義。   不久,如此赤膽忠心錚錚善言的良吏賢臣,也沒能打動唐明皇。這次東征擔任高仙芝部隊監軍史的宦官邊令誠手持唐明皇下的聖旨,一路之上,策馬加鞭向軍營方向飛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