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磨刀霍霍(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3119 字 2024-03-15

燕軍主帥史思明在嘉山戰役被郭李聯軍擊潰後,遂率領殘兵敗將龜縮到博陵。唐軍此役的勝利,從而切斷了安祿山根據地範陽到大本營洛陽之間的通道。   安祿山獲悉史思明戰敗消息後,大為震驚,繼而不寒而栗起來。因為他的家屬都在範陽,這不詳預兆,讓他惶恐不安,覺得在洛陽待不下去了。   就這樣,他把這次失敗歸咎於智囊團,尤其主要負責人嚴莊、高尚令他頭疼不已。要不是他倆攛掇造反,他安祿山就可以穩穩地做個封疆大吏。何樂而不為呢?然而,事與願違,這也全不怪人家,主要還是你,你不起頭,誰敢造反?可這時,安祿山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卻遷怒他人。   安祿山占據洛陽,稱帝之後,一直到現在,還是沒有半點進展。多次向唐軍主帥哥舒翰討敵罵陣,可人家耐答不理,你願意咋著就咋著,我就是固守城池,確保萬無一失。   基於這兩個方麵,安祿山整日坐臥不寧,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正當安祿山一籌莫展之際,唐朝朝廷起了內訌。這一鬧矛盾,安祿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惆悵中,驀然發現了柳暗花明。這一驚喜實處意外。   本來,唐軍在河北前線頻傳捷報,倘若繼續發揚,形勢扭轉大勢所趨。然而,潼關的守帥哥舒翰和宰相楊國忠矛盾卻越發尖銳起來。   哥舒翰本來患有疾病,且沒有治愈便奉旨率軍平叛。他本人行動不便,便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禦史中丞、行軍司馬田良丘,監軍則有宦官李大宜把持,將軍王思禮管騎兵,起居郎蕭昕做判官,將軍李承光指揮步兵。然而,王思禮和李承光各覺摸自己高明,誰也不服誰。為此,步兵與騎兵出現了岔劈,誰也不給誰配合,導致沖突與摩擦經常發生。   哥舒翰發覺後,深知:這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軍隊要是扯皮,那離失敗就不遠了。為此,他以抓住雙方把柄為契機,各打五十大板,並下令對軍隊進行整頓。盡管安祿山屢次發難,他都高掛免戰牌,置之不理。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固守待援以逸待勞。為此,安祿山沒有撈到半點便宜,向長安進軍的計劃不得不擱淺。他生大氣的現象經常發生。   一開始,哥舒翰和楊國忠沒有隔閡。當初,李林甫扶持安祿山時,楊國忠還盡力拉攏哥舒翰與其抗衡。那年,唐明皇加封哥舒翰為左仆射、同平章事之際,楊國忠還大加贊賞,表示同意。   矛盾的端倪,源自安祿山造反後,其弟弟安思順怎麼處置,二人之間出現了不同觀點。安思順與安祿山名曰哥們,其實根本就沒有血緣關係。安祿山原本姓康,後來其母帶著他改嫁到了安家。至於他人對安思順無端猜忌,是在揭老底,就怕是同黨。   安思順是唐朝編製中的一位要員,郭子儀李光弼二人就是人家的手下。李光弼差點做了人家的女婿。原來,李光弼夫人去世後,王思順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可李光弼覺摸不妥,遂找理由把這事給搪塞了過去,結果這事也就泡了湯。幸虧這段因緣沒成,要不,他李光弼也會牽連其中,擺脫不了乾係。   當初,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判斷堂兄安祿山將會造反,他擔心自己會受到牽連,便以入朝述職為由,提前向唐明皇密奏。出於對李唐王朝的忠貞,他大義滅親向唐明皇揭發安祿山種種犯罪跡象。不久,安祿山在範陽造反,安思順遂免於嫌疑,僅解除兵權,調任戶部尚書。安思順對堂兄的不忠行為,表現出極大的憤慨。就這樣,安思順與楊國忠一道對安祿山同仇敵愾,風雨同舟。孰料,天寶十五載三月,潼關方麵卻突然聲稱,截獲了一封安祿山寫給安思順的密信。哥舒翰以此做為憑證,把它當做安思順“共安祿山同應”的罪證,上奏唐明皇,請求朝廷依法嚴懲。   原來,哥舒翰認為,老子英雄兒好漢,這一血統理念讓他看不到事物本質,以至於對別人看法有失偏頗。他與安祿山、安思順哥倆積怨較深。他這次到潼關前線,便采納了手下王思禮建議,讓人偽造一封安祿山給安思順的信,誣告說安思順在京師做安祿山的內應,並且還在奏疏中列舉安思順七大罪狀進行造謠中傷,以期皇上能夠鏟除異己。   此時,唐明皇正依靠哥舒翰戍邊,對其栽贓陷害也不加以分辨,便草草定罪。就這樣,安思順與擔任太仆卿一職的弟弟安元貞當即被皇上處斬。期間,楊國忠為其講情,也無濟於事。   不久,楊國忠替安思順講情的事,很快傳到了哥舒翰的耳朵眼子裡。斯時,楊國忠禍亂朝廷,陷害忠臣良將,已昭然若揭。再說,安祿山造反,就是打著“誅除奸相楊國忠以清君側”的旗號。這時,心腹王思禮向長官哥舒翰建議,道:“公若留三萬兵堅守潼關,然後可率精銳之師渡瀘水回京師誅殺奸相楊國忠以清君側,既得民心,又可消除隱患,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再說,這件事弄成後,必將威名大震。公意下如何?”   哥舒翰聽罷,搖了搖頭,不被采納。   王思禮死不甘心,又向哥舒翰請求批準他帶領三十名騎兵返回京師,將奸相楊國忠劫持過來,然後,將其殺掉。   哥舒翰還是沒有采納。   哥舒翰直抒胸臆,道:“倘若如此,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造反的就是我哥舒翰,而不是安祿山了。”   由此可以看出,哥舒翰對楊國忠還是不排斥的。   可王思禮糾集心腹之人繼續對楊國忠進行中傷,此舉很快就引起了楊國忠的重視。楊國忠十分吃驚,心的話:我對哥舒翰不薄,怎麼他的手下這樣怒懟自己呢?難道哥舒翰要置自己於死地?他越想越上火,越想越不敢想。這時,旁人勸他道:“現在朝廷重兵都在哥舒翰手裡,他要是班師回朝,那對宰相不就造成危險了嗎?”楊國忠聽罷,各種思緒湧上心頭,此起彼伏,令他不寒而栗。他開始想著法子進行自衛。首先,他奏請三千名專職牧馬青年,由他的心腹劍南軍將劉光庭、李福德統一指揮,在苑中訓練,以此作為自己的保鏢。除此之外,他又募兵一萬多人,下令心腹杜涵韻帶隊,駐紮在灞上。這支部隊對外宣稱是京師護衛隊,實際上就是以防哥舒翰非難自己。   很快,哥舒翰就發現了這支部隊。為了增加部隊作戰能力,便奏請灞上的上萬新軍歸他統一指揮。哥舒翰隨即把新軍頭目杜乾運騙到潼關,隨便給加了個罪名當即處斬。不僅如此,哥舒翰餘怒未消猶恨綿綿,為了殺一儆百,也為了殺雞給猴看,他下令把杜乾運的首級懸掛到牙門示眾。   楊國忠獲悉後,對哥舒翰更加惱恨起來。為了鏟除異己,他便屢次對哥舒翰進行讒言,說他徘徊不進貽誤戰機,又說一招整自己人膽子特別肥,一招外敵就慫了。以便讓皇上催促哥舒翰發兵出關,戡亂賊寇。隨後,力勸皇上派遣中使,到處打探叛軍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