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光弼率部於二月出井陘關東平常山郡後,燕軍主帥史思明率部與其鬥智鬥勇進行周旋,直到五月底期,三個月來,雙方你來我往,相持不下。隨著僵局對唐軍李光弼部日益凸顯,不得不向老戰友郭子儀請求增援。郭子儀擱置作戰雲中計劃,馬不停蹄地率領數萬大軍馳援。 這樣一來,唐軍數量超過了燕軍,大有包餃子之勢。然而,作為燕軍主帥,史思明對戰略戰術諳熟於心。他根據己方兵力多寡,對方兵勢總會找出一條可行的戰略戰術作戰,在燕軍總體表現中,戰績卓著。這一次,他確保麵對唐軍郭李聯軍作戰,這兩位是珠聯璧合的強強聯手,要想打敗對手,十分吃力。即便如此,他毫不畏懼決不退縮,多次鼓勵戰士們雖說狼少,可一決高下的革命意誌始終保持本色,即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這根弦要時刻繃緊,善打勇鬥,是這一民族的特質。 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四月,郭子儀、李光弼在九門城南大敗史思明後,一直追圍史思明於博陵(今河北定州)。史思明集眾固守,唐軍攻城十日不下。五月,郭子儀、李光弼撤圍還常山郡,史思明率數萬人馬尾隨追來。郭子儀選驍騎500人,邊走邊輪番誘戰。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經過3天抵達行唐(今屬河北),叛軍疲憊,隻好後退。郭子儀乘機回軍反擊,敗史思明部於沙河(今河北行唐、新樂之間)。 安祿山得知河北兵敗,即命從河北逃回洛陽的大將蔡希德率步騎2萬還救史思明。又命範陽守將牛廷玠發範陽等郡兵萬餘人南下,配合史思明夾擊唐軍。史思明收集散亡士卒,與援軍合兵5萬餘人,其中同羅、曳落河精騎萬人。郭子儀、李光弼進至恒陽(今河北曲陽),史思明又率眾接踵而至。郭子儀下令深溝高壘,不與叛軍直接交鋒,而采取疲勞戰術,賊來則守,賊去則追,白天耀兵揚威,夜晚偷襲賊營,使叛軍忙於應付,無法休息,人困馬乏。 不管史思明如何決斷,如何頑強抵抗,郭李聯合猶如銅墻鐵壁,再加上兵力占優的情形下,主動出擊。然而,史思明深知,此次作戰不同以往,應該堅守城池,拖垮唐軍。攻與守,矛與盾,兩者對壘。 郭子儀與李光弼召開軍事會議,會後一致通過,速戰速決,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唐軍派出使者對燕軍史思明部討地要陣,口水戰花樣百出,一個勁地刺激對方。 作為北方彪形大漢,哪裡受過這樣的窩囊氣,史思明想到這裡,熱血洶湧起來,當即率部發誓:必須出擊,還以顏色。 同年五月二十九日,雙方交戰焦點最終選擇嘉山一帶。嘉山,位於常山郡東北、博陵郡以西,在保定府恒陽縣(今河北曲陽縣)境內,方圓十幾裡,山高數百米。它是太行山東麓下一座不算高的山。 此時,史思明部、蔡希德部傾巢出動,對占據恒陽的唐軍郭李部隊發起總攻擊。一開始,唐軍沒有料到燕軍會拿雞蛋碰石頭,總覺得探囊取物易如反掌。剛一交戰,唐軍麵對突襲,防備不周,一度處於下風。史思明見狀,鼓勵士兵們奮勇當先,消滅唐軍主力部隊。 郭子儀獲悉戰報,驚愕不已。起初,郭李兩將軍見叛軍氣焰囂張來勢洶洶,避其鋒芒,沒有正麵與對手硬碰硬。不僅如此,還深溝高壘,嚴防死守。幾日過後,郭子儀李光弼看見叛軍久攻不下,作戰精神有所倦怠,便趁機派兵夜襲敵營,連續幾次下來,搞得叛軍夜不能寐,到了白上,哈欠連天,走路都魂不附體,死浪子薄氣。郭李二人見時機成熟,當即派出重兵進行絕地反擊。一時間,唐軍號炮連天,擂鼓助威聲驚心動魄。接著,唐軍士兵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向燕軍陣營。叮叮當當,刀光劍影,馬蹄錚錚,吶喊聲,哀嚎聲,雜亂地交織在一起。 此時,唐朝的義軍與大燕帝國的民兵預備役廝殺在一起,不同立場,不同意識形態,在此亮相。雙方殺紅了眼,浴血奮戰,舍我其誰,為各自的理念進行著殊死搏鬥。 村裡的村民,尤其是膽子小的男人以及女人們緊閉街門,蜷縮家中,渾身發顫。他們有什麼想法呢?本能告訴他們,好死不如賴活著。故而,求生是他們的首選,至於站隊選擇,那就是誰獲勝就傾倒哪一方,即哪裡有風就往哪裡倒。 前兩天,燕軍在附近村子裡抓壯丁,聽話的一律好言相慰。村裡有一個壯小夥子,家裡就他一個壯勞力,燕軍一個小頭目先是說好聽話,說當幾天兵,並許諾給足夠的錢財。可這個小夥子挺脖釀臉,翻著白眼珠,唾沫腥子四濺,就是對抗不去當兵。小頭目別看個子小,心眼可不少,他用手指頭指著小夥子說教道:“這樣吧,你不去可以,到村公所去一趟,寫一下名字,摁一個手印就沾了。” 這個小夥子也挺機靈,就是不去。任憑小兵子怎麼推搡,他就是卜愣著身子,搝著屁股反抗者。隨著村民越來越多,這個小頭目怕有影響,遂對這個小夥子“哼哈”幾句,便不了了之。 決戰嘉山,終因唐軍餘勇可賈而把燕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最後,燕軍扔下上萬具屍體而四散逃命。作為燕軍主帥,史思明在混戰中丟盔卸甲,鞋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給弄丟了,光著腳丫子,披頭散發,拄著一把折斷的槍,一瘸一拐,狼狽地逃回了根據地博陵(今河北定州)。 後來,經過大唐官方統計,唐軍大獲全勝,斬首叛軍4萬級,俘獲千餘人,繳獲戰馬5000匹。 一般後人隻讀到了李唐王朝的話語權,說史思明有多麼邋遢多麼狼狽不堪。其實,民間傳說比較中性,就像滄海一樣,那隻輪船航行,它心裡都有數,比如波瀾不驚、微波蕩漾、風起雲湧、驚濤拍岸以及創傷深淺度,均是心與心弦切膚之感。因此,並不是偏頗之詞。相傳,史思明身子高大,虎背熊腰,膂力過人,武功蓋世。一般情況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打仗隻消滅抵抗武裝,排除異己。而對於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來說,則表現出和諧共處其樂融融的氛圍。由此而言,真正成大事者,誰也不為難老百姓,畢竟群眾是生存之源,生命之母,比如交皇糧、募兵、興修工程以及各種各樣輔助等方麵,均離不開。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 好了,楔子語就此打住,書歸正傳。 剩勇宜且追窮寇。唐軍乘勝追擊,將燕軍根據地博陵為了個嚴嚴實實。史思明及其殘部龜縮在城內,憑借堅固城堡,負隅頑抗。 此次決戰,唐軍狂掃叛軍如卷席,在河北大地上捷報頻傳。城頭變幻大王旗,以前依附於叛軍的很多郡縣也紛紛宣布歸順大唐。這種見風使舵,活眼皮,在蕓蕓眾生屢見不鮮。還是那句老話:老百姓就是墻頭上的毛毛草,哪裡有風就往哪裡倒。 就這樣,在河朔地區,除了大燕帝國的大本營範陽一帶以及史思明據點博陵等處外,相繼落入到李唐王朝的懷抱。 自從常山郡太守顏杲卿舉義以來,燕軍由範陽至洛陽的通道再次被切斷。河南燕軍通往後方大本營範陽的交通線被切斷,再一次遭到唐軍與義軍的封鎖。燕軍往來聯絡的人,隻能輕裝簡從,偷偷過境,但多次被唐軍俘獲。軍中凡是家屬留在範陽的人,無不惴惴不安黯然神傷。 麵對軍心渙散意誌動搖。安祿山極其恐懼,大罵謀士高尚、嚴莊,說什麼朕不願意造反,你們非勸起兵,這下好了,弄了個雞飛蛋打,偷雞不成蝕把米。隨後,他又召集謀臣商議對策,打算放棄洛陽,撤兵回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