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時運不濟(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3021 字 2024-03-15

說一套,做一套。楊國忠便是陽奉陰違的這麼一個人。他給護駕者“畫餅充饑”。自己倒真的吃起了餅。   原來,他從市上買來一些胡餅,獻給皇上與貴妃吃。   胡餅,還叫胡麻餅,是西域胡人的乾糧。餅麵還沒發酵,便在餅麵上塗抹一些胡麻油或羊油等食用油,再往上撒點芝麻粒,然後放進火爐裡進行烘烤,出來後油香酥脆。類似於當今的缸爐燒餅。   楊貴妃隻吃了兩口,眼含熱淚,“哇”的一聲把口裡的嚼餅吐了出來。他不服這味,再說這宮裡美味佳肴,她吃習慣了,猛一下子,來這麼出,她哪裡吃得消?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由此看來,這句話用在楊貴妃身上,可謂淋漓盡致。   與此同時,一護欄的村民聽說皇上來到這裡行乞後,便相繼前來獻食,他們帶來的是粗茶淡飯。皇親國戚見狀,一呼隆齊乎到跟前,爭搶著用手捧食,一個個狼吞虎咽,囫圇吞棗。   唐明皇看罷,對負責夥食的人吩咐道:“大家吃了老百姓的食物,趕緊給人家飯錢。”   這些送飯人說什麼也不要,唐明皇說道:“大家夥的心意,朕領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既然用你們膳了,那就必須給飯費,這是規定。”   這些村民聽著皇上的肺腑之言,禁不住悲傷地哭泣起來,唐明皇對他們也是淚流不止。   這時,一個長著長長花白胡須的皓發老者,拄杖前來。他走到樹下皇帝跟前,伏地直言道:“小民郭從謹,敢獻芻言,不知道陛下肯不肯聽進去?”   唐明皇說道:“好,直說無妨,朕洗耳恭聽!”   老者一鋪一板道:“安祿山包藏禍心由來已久,期間,也有人舉報他陰謀不軌,可陛下對進諫者嚴加進行處罰,致使安祿山陰謀得逞,以至於乘輿播越。”   老者打了一下得兒,繼言道:“所以,先王致力於延訪忠良以廣視聽,其目的就是防微杜漸。”   一旁的楊國忠插話道:“老人家所言極是,好多人早就看出了安祿山的鬼把戲。”   老者又說道:“小民聽說,宋璟、張九齡、韓休等人當宰相時,屢次直言進諫,天下因良吏賢相得以平安。然而,近二十年來,良相直言視為謹記,逆耳之言聽不進去,隻有阿諛奉承之臣幸進,言路被阻塞,故而宮殿之外,陛下都不得而知。   小民早就料到禍在旦夕,可是九重嚴邃,所恨區區愚誠,無路上達。有幸今天看到了陛下,才得以容稟。然而,事已至此,小民再說什麼也來不及了。”   周圍的很多士卒齊聲高喊:“說得好!說得好!”   唐明皇默默地聽著。最後,他長嘆一聲,上前扶起老者,說道:“朕不明事理,已追悔莫及。”   唐明皇命令內侍高力士給老者進行賞賜。   可就在這時,唐明皇才發現,不知什麼時候,楊國忠偷候摸候悄悄地溜走了。   後晌未時(13—15時),隊伍繼續前進。一路直上,溝溝坎坎,泥濘不堪,將到半夜三更,這支行動遲緩的隊伍,當來到了金城(今陜西省興平市)。   是夜,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城裡沒有燈光。原來,城內老百姓跟官吏幾乎逃散一空,連派去打前站的內侍監袁思藝也了無影蹤。   當陳玄禮向陛下報到這則消息時,唐明皇不敢相信,便反問道:“是真的嗎?袁思藝也跑了?”   陳玄禮稍微加重語氣道:“沒錯,他們逃跑之際,有人看到過。”   唐明皇傷心道:“事已至此,朕成了孤家寡人了,這讓朕有何顏麵去見列祖列宗……”   明皇越說越心痛,便“哧溜”一下,拽出了腰間寶劍,想要舉劍自刎。楊貴妃見狀,迅速從身後猛撲上來,哭泣道:“要是這樣,請先把玉環殺死,三郎再自裁也不晚!”   內侍高力士也搶上前,奪過陛下手裡的寶劍,說道:“大家不要傷心,那個袁思藝跟安祿山是一路貨色。這個我早已看出端倪,沒想到今天驗證了。”   高力士說畢,唐明皇不由地喟然長嘆,道:“沒想到呀!沒有想到!朕竟然走到了這種地步,蒙蔽心智,好歹不分。”   高力士趁機補充道:“早前,臣請陛下對王思藝加以提防,這個人善於鉆營,阿諛奉承,可陛下還以為臣是爭寵妒忌。”   這時,唐明皇看見貴妃楊玉環淚水婆娑,就用衣袖給她擦拭臉頰上的淚水,心疼道:“愛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請你放心,隻要有你陪伴,朕決不會死,朕舍不得你呀!”   楊玉環聽罷,感動不已,她一下子撲進了唐明皇的懷抱,嚶嚶啼啼,哭了好一陣子,方才罷了。她知道,三郎對自己視若掌上明珠,疼愛有加。不止一次地對自己耳鬢廝磨,卿卿我我道:“朕要江山更要美人。”這些暖語熱言,常常讓她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其實,唐明皇摯愛貴妃達到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哪怕短短時間的不見麵,他就會丟了魂似的,打不起精神來。   幸運的是,智藏寺的僧人聞訊給皇上送來了一些糧食。飯做好後,明皇跟貴妃都將就吃了些。其他人也從老百姓那裡討到家中遺留下來的炊具與食物,打了牙祭,便沒有再鬧事。看來,人生第一大事就是吃飯,如果挨餓了,那是不得了的大事情。饑餓,就像餓狼一下吞噬著人們的生命。   驛舍沒有人提供燈具,一片漆黑。唯有屋外月光穿過厚厚的雲層,播撒下銀輝。大家夥你挨我,我靠你,積睡一起。李唐朝廷集團竟然落到了如此狼狽的地步,與逃難民眾又有何區別呢?將士官民一馬拉嘎混在一起,誰還顧得上誰貴誰賤呢?   就在這天黑介,唐軍將領王思禮帶著殺出重圍的千餘名士兵,從潼關幾經輾轉趕到了金城。他向皇上奏明西原落敗、潼關失守、哥舒翰被俘虜的詳細情況,並立下錚錚誓言:“為死難的十幾萬弟兄們報仇雪恨,外不除安祿山,內不除楊國忠,王某死不瞑目。”   隨後,唐明皇委任他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命令他趕赴邊鎮,招兵買馬,準備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