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智勇雙全(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966 字 2024-03-15

這次張巡依然采用兵不厭詐之計,虛張聲勢,隨後讓士兵們休息,準備出擊作戰。   張巡見尹子奇錯判,心的話:在這方麵尹子奇已經上過張某的當了,可這次還是沒有長記性,可別怪張某沒有跟你預練過。他想到這裡,不免勝券在握。   也是,經常跟一個陪練打交道,心裡優勢明顯處於上風。這種心態不可小覷。   這時,張巡見時機成熟,遂趁敵人有隙可乘之際,下令對敵發起進攻。   睢陽城門剛打開,張巡和將軍南霽雲、郎將雷萬春等將領分別率領五十名騎兵向敵人陣營發起沖鋒。   尹子奇士兵有的還在睡夢中,有的還在撒癔癥,有的還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就稀裡糊塗被張巡敢死隊所斬殺。   斯時,張巡一心要殺掉尹子奇,他仔細觀察,看看誰是當官的,一連射殺好幾個,也沒有弄到自己想弄到的人。畢竟,他沒有見過他。於是,張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便削蒿草做箭頭,被射中的叛軍感覺軟不拉幾,就跟瘙癢樣似的,便把這種情況向官長尹子奇匯報。尹子奇聽罷,心中大喜,便下令士兵道:“敵人沒有箭鏃了,準備反擊。”   就憑眾人圍著一個指揮官這一舉動,很快被張巡發現,因此認出了這個指揮作戰的人就是尹子奇。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張巡立即吩咐神箭手南霽雲對著敵酋尹子奇射箭。果不其然,神箭手南霽雲手疾眼快,搭弓開箭,一箭飛速前行,正射中尹子奇左眼眶。張巡一馬當先前去擒拿尹子奇,被敵兵攔擋未果。等他斬殺掉攔路虎時,尹子奇早已收兵溜之乎也。就這樣,尹子奇第二次發起圍攻睢陽又宣告失敗。   在陳留修養兩個月之後,燕帝國大將尹子奇復征兵好幾萬,第三次發兵把睢陽重重包圍。   當初,軍需處官長許遠在睢陽城積蓄了六萬石軍糧,然而,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命令他從睢陽糧庫拿出一半軍糧分給濮陽與濟陰兩郡。許遠據理力爭,堅決反對。可是,李巨一心大掌主,誰說也不頂事。   俗話說: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違背不得。等到濟陰與濮陽兩郡拿到睢陽送來的糧食之後,李巨隨即獻城投降到大燕帝國。   事已至此,如今睢陽城裡的儲備糧業已吃光。將士們一天僅有少量米可以吃,並摻和著樹皮、茶葉與紙張裹腹。而燕軍糧道一直暢通無阻,兵敗之後又到各地征調,因此,充足兵員,傷亡及時得到補充。由此可見,當時平民百姓當兵,很多人一直想法就是,隻要誰給飯吃或給錢花,就去當兵。即便拋妻別子告別父母也不得已而為之,這與洗腦關係不大。因此,這些打仗的兵,不能叫戰士,隻能稱為士兵。   可跟張巡打仗的兵就不一樣,他的手下士兵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即便物質匱乏,然而大無畏精神時常銘記,革命意誌根深蒂固。在光輝思想引領下,苦中作樂,勇往直前,將革命進行到底。這樣的鋼鐵士兵,稱之為革命戰士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說著說著,楔子語便雲湧起來。好了,就此打住。   斯時,張巡軍中內無糧草,外沒援兵。就這樣,六千八百將士業已元氣大傷,戰士們損耗僅僅剩下一千六百多人,疾病纏身,惡神不離不棄,致使戰鬥力喪失殆盡。   張巡兩眼冒著怒火,顴骨高突,形象枯槁,可他還有一顆紅亮的心,那就是忠於職守忠於國家社稷。敵人圍他幾重重,而他隻好下令整修守城裝備抵禦敵人。燕軍製造出高大雲梯,上麵布置二百精兵,推到城下邊,這樣可以讓士兵跳進城內。張巡早已製定出相應措施,他命人事先在城墻上挖了三個大窟窿,等待雲梯快靠近時,從一個窟窿裡伸出一根大木頭,這木頭上有鐵鉤,但凡構住雲梯就不能退去,接著,又從另一個窟窿裡伸出一根木頭,頂住雲梯不能向前移動;緊接著,再從第三個窟窿裡伸出一根大木頭,其頭上係著一個鐵籠子,籠內點著火,以此燒雲梯,雲梯一燒斷,雲梯上的士兵就能燒死。   燕軍的鉤車能構城頭上的敵樓,鉤車走到哪裡,哪裡的敵樓就被鉤倒。   張巡本是個文人,可他腦子靈活,善於分析具體問題。為此,他在大木頭上放置了連鎖,鎖頭裝置大環,套住燕軍鉤車頭部,接著把鉤車拔入城內,截取車上的構之後,便把車放掉。燕軍此番用心良苦,還製造出木驢進攻城池。張巡將計就計,便用燒化的鐵水往木驢身上澆灌,木驢立刻就化了。   一招不成,又生一招,真可謂畢其功於一役。最後,燕軍在睢陽城西北角用土袋與乾柴聚集成階道,想以此登城。   張巡不跟燕軍交戰,卻偷候摸候把柴草跟助燃劑鬆明投進正在堆積的階道內,歷經十幾天,燕軍都沒有察覺。張巡伺機出兵迎戰燕軍,並差遣小分隊放火燒階道。熊熊烈焰,讓燕軍沒法施救也無法靠近,隻能眼巴巴看著大火吞噬著勞動果實。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一燒不要緊,大火沒日沒夜地燒了二十多天才熄滅。   張巡見招拆招隨機應變的能力,讓敵人對他刮目相看嘆為觀止,致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貿然進攻。不僅如此,張巡命人在城外深挖三道壕溝,並安置木柵欄圍城,同樣,城內也挖了深壕,憑借此工事進行抗戰。   盡管如此,這時唐軍僅剩下六百人,張巡跟許遠分兵把守,許遠守護西南部分,張巡守護東北部分,他們與戰士們情同手足共禦外辱。一日,張巡看見燕將李懷忠在城下巡邏,便對他展開了心裡攻堅戰。他向李懷忠發問道:“同是大唐將領,你為何叛國投敵?”李懷忠經他這麼一問,臉一紅,尷尬不已。張巡見對方心旌搖曳,覺得是爭取的對象,便溫言良語進行解勸,什麼你在敵人那裡呆了多長時間,家裡大人做過官沒有,李懷忠一一做了回答。最後,張巡講事實擺道理,動之以情,說道:“李將軍世受國恩,為什麼還要跟著叛軍與李唐王朝作對呢?你捫心掂量掂量能沒有愧疚嗎?”李懷忠無言以表且滿麵愧色。張巡繼續說道:“從古至今,凡是謀反的叛逆的哪一個落了好下場?一旦事情平息下來,您的家人難免被殺害,您忍心看到這個慘景嗎?”   張巡的一番說教,如同溫水煮青蛙,這種心理戰術,不可謂不高明。李懷忠聽罷,幡然悔悟。李懷忠哭泣著走了,時間不長,李懷忠帶著幾十個人歸降官兵。就這樣,被張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政治理念,策反了總共有二百多人,他們發誓:即便肝腦塗地,亦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