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雲詭波譎(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680 字 2024-03-15

次月,唐肅宗獲悉洛陽第二次失陷,心裡十分熬煎,他咽不下這口氣,發誓要禦駕親征。他這一舉動,可讓朝中文武百官擔心不已,心的話,陛下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那怎麼得了?於是,群臣一齊來到肅宗麵前,極力勸阻。   斯時,史思明正率領部隊進攻河陽,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李光弼見狀,命令將士們憑借險要地勢誓死堅守河陽,跟數倍於己燕軍形成對抗。期間,唐軍進行得異常艱苦。可是,他總是繃著臉,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他治軍嚴明,整齊劃一,經常警告將士們,時刻牢記:軍令如山倒。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懸崖,一旦發號施令,決不能後退,要勇往直前赴湯蹈火亦在所不惜。膽敢臨陣脫逃或後退怯戰者,一律格殺勿論。為此,李光弼總是殿後,為了激勵戰士們殺敵,他對將士們命令道:“你們都看我旗子的號令,倘若我慢慢揮舞旗子,就聽憑你們根據有利時機出擊;倘若我迅速朝地上揮動旗子三下,你們就全力以赴,奮勇殺敵;倘若有誰敢往後退卻,可別怪我沒有提前對你們說過,一旦出現了這種情況,立即處斬,絕不手軟。”接著,李光弼拿出一把短刀放置於自己靴子裡,再次叮囑將士們:“打仗是最危險的事情,李某身為國家重臣,不能死在叛軍手裡,如有不測打了敗仗,同誌們在前麵壯烈犧牲,那李某也會隨即自殺,絕不姑息。為國而死,死得其所,也死的光榮。”就這樣,將士們銜命領戰。   時間不長,郝廷玉從戰場上逃了下來。李光弼見狀,大驚失色道:“郝廷玉能夠退下陣來,說明計劃很是危險。”於是,他命令左右的人上去把郝廷玉殺掉。郝廷玉一看監軍手提利刃朝自己奔來,便揮手示意道:“弟兄們,我的戰馬中箭了,並不是我貪生怕死。”使者撥馬回頭,馳奔報告總指揮李光弼。李光弼立即下令手下給郝廷玉換了一匹戰馬,讓郝廷玉繼續沖鋒在前,奮勇殺敵。與此同時,仆固懷恩跟他的兒子仆固瑒與燕軍交戰出現了退卻。李光弼見狀,又命令左右刀斧手上去把父子倆人頭割下來。這爺倆一看刀斧手騎馬趕來,便鼓足勇氣,重新上前英勇殺敵。就這樣,李光弼不停地揮動手裡的旗子,將士們一個個勇往直前,毫無退卻,喊殺聲,嘶鳴聲,各種雜音交織在一起,雙方勇士們浴血奮戰,各為其主。交戰多時不見勝負,滿地是東倒西歪疊加一起的死屍,麵目猙獰,殷紅血水匯集成河流。生者咬緊牙關,鼓著腮幫子,竭力拚殺。此情此景隻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二月,唐軍主帥李光弼率領這支素有“鐵軍”稱號的隊伍進攻河陽北麵的懷州,並在沁水擊潰了燕軍史思明部,消滅燕軍兩千多人馬,在懷州城下大敗燕軍安太清部。及至四月,唐軍在郭子儀指揮下於河南西渚消滅史思明部一千五百步騎。   懷州,這個難啃的“硬骨頭”城市,在李光弼一點一點蠶食下,歷經一百天,終於拿下了這個州,生擒一把手安太清。就這樣,李光弼士氣大漲,隊伍不斷壯大,就跟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顯示出了李光弼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同年五月,李光弼與史思明這對老冤家在洛陽地區形成了對峙。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快一年了,即次年正月,史思明看見唐軍堅守河陽一年多了,一點也看不出撤退的跡象,遂采用調虎離山計策引誘唐軍出擊作戰。於是,史思明便偷候摸候地派人打入唐軍內部,散布謠言,說道:“洛陽史思明士兵都是河北人,如今一直老麼打敗仗,將士們出現了厭戰情緒,都想回到家鄉,贍養老得,照顧孩子,或成家立業。”由此看來,燕軍士氣低落,萎靡不振,軍心動搖,這讓唐軍看到了希望。   唐軍總司令魚朝恩獲悉之後,便覺得前敵總指揮李光弼應該火速出擊消滅叛軍。於是,他屢屢向唐肅宗進言,肅宗認為魚朝恩分析的有道理,抓住有利戰機,迅速消滅叛軍,不給敵人以喘氣的機會。隨後,唐肅宗命令李光弼領兵馬上出兵打擊叛軍。   做為前敵總指揮,李光弼根據實際情況,以及考量,認為燕軍目前實力非常強大,不可小覷。如果一意孤行,貿然出兵,失大於得。為此,他向唐肅宗奏疏,陳述其中厲害,反對從河陽出兵。   副帥仆固懷恩一向看不慣李光弼為人,在他手下意難舒。於是,他和魚朝恩兩個人一個鼻子眼出氣,沆瀣一氣。之後,他多次向唐肅宗進言,說唐軍如果火速出擊一定能夠拿下洛陽。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就這樣,唐肅宗采取了多數人的建議,拒絕了李光弼的意見。不僅如此,還派出中使催逼李光弼出戰。   皇上敕命,焉敢違抗?李光弼扼腕長嘆,不得不服從領袖命令。為此,李光弼讓鄭陳節度使李抱玉留守河陽,他跟仆固懷恩領兵,會同魚朝恩部與神策節度使衛伯玉部,形成了三合一大軍攻打洛陽。   同月下旬,唐軍趕赴洛陽城北邙山。總指揮李光弼命令部隊憑借險要地勢排兵布陣。仆固懷恩抱有成見,卻把戰陣布在了平原地區。李光弼給他提意見,勸他道:“依險而陣,進能攻,退能守;如果在平原布陣,一旦失利,便沒有退路。史思明實力不小,不可輕視。”仆固懷恩振振有詞道:“打仗就是要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倘若躲躲藏藏,那算什麼英雄好漢?”就這樣,主帥與副帥各執一詞,誰也不服誰。   就在唐軍立足未穩之際,燕軍主帥史思明突然發起總攻,唐兵來不及防範,便四散逃命。此次決戰,唐軍大敗,被消滅數千步騎,武器軍需也損失殆盡。   麵對不利局勢,李光弼、仆固懷恩渡過黃河,退保聞喜。魚朝恩、衛伯玉逃回陜郡,留守河陽的一把手李抱玉見狀,棄城而逃。   就這樣,河陽、懷州再次落入大燕帝國懷抱。不僅如此,史思明想要擴大勢力範圍,一路向西,拿下潼關,便讓史朝義領兵作為先鋒,逼進陜郡。   唐肅宗一看,大驚失色,為了確保長安、潼關的安全。便急急忙忙增兵陜郡。一時間,戰爭的陰雲再次氤氳而籠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