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星火燎原(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463 字 2024-03-15

唐軍在邙山大敗之後,李光弼、仆固懷恩逃往黃河以北,後奔逃聞喜,魚朝恩、衛伯玉逃回陜州,李抱玉獲悉大部隊受挫之後,為了保存革命勢力,遂放棄河陽。就這樣,史思明終於收復了河陽、懷州這兩個被唐軍久戰的據點。唐肅宗接到失敗情報,心急似焚,連忙調兵遣將向陜州增兵,以防止叛軍史思明乘勝領兵西進。   唐肅宗判斷是有根據的,做的也在點子上。倘若史思明大舉進攻,關中目前形勢與安祿山入關時大不相同。想當初,唐肅宗還能逃到靈武,組織朔方軍共同戡亂。現如今,隴西、河西兩個地區已經被吐蕃、黨項、叛羌等占據,以至於想要再次西撤到蜀州也很艱難。況且,一度給唐朝伸出援助之手,力克叛軍,收復兩京的患難與共的兄弟———回紇,此時也成了冷眼旁觀的熟悉的陌生人。   原來,自從鄴城大敗之後,回紇誌願軍首領葉護返回國內,時間不長,就遭到黑手謀殺。緊接著,回紇可汗逝世,小兒子繼位,他對唐朝平叛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與父一輩子一輩相傳承的戰略同盟與革命友誼而背道而馳。   與此同時,江淮殘破不堪,各地軍閥割據一方,倘若這時李唐王朝失去京師這個輻射中心,那麼,這個王朝能否存在就在兩可之間。李唐王朝再經過一番折騰一番大博弈之後,才發現好像又回到了起點,這著實令人頭疼且難以接受,也不可想象。   邙山大敗之後,前敵總指揮李光弼深知“罪責”難逃,便上書唐肅宗,請求皇上降責並作革職處理。唐肅宗深知:誰做的事情誰知根知底,要是臨時抱佛腳,不是上上策。有鑒於此,肅宗給了他一點麵子,製命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領河中節度使。   不久後,唐肅宗又重新任命李光弼為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都統河南、淮南東西、山南東、荊南、江南西、浙江東、西八道行營節度,出鎮臨淮。八月,趕赴河南行營。期間,與燕軍發生多次交戰,取得過局部上的勝利,總而言之,形勢不容樂觀。   正如唐肅宗所擔心的一樣,燕王史思明率領部隊乘勝追擊,決定奪取李唐王朝京師———長安。為此,他兵分兩路,命令長子史朝義率領先鋒部隊,由北道(黃河沿岸)奔襲陜城(今河南陜縣),他親率大軍隨後進發。三月九日,史朝義部隊抵達礓子嶺,與李唐王朝的神策軍衛伯玉部發生激戰,一連數次交鋒,均被唐軍擊潰。前鋒受挫,史思明隻好率部退駐永寧(今河南洛寧縣東部)。   此次燕軍失利,史思明便歸咎於史朝義臨陣膽怯,缺乏智謀。為此。史思明大怒道:“史朝義終究不能成就朕的大事!”便打算按軍法處斬史朝義以及諸位跟班將領。   史思明為人多疑,下手狠,一句話不叮當了,就果於殺戮。不管你是誰,隻要讓他不開心,常常被殺,甚至於誅殺九族,以至於部下個頂個膽戰心驚,腦袋就好像掖在褲腰子上,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   史朝義是史思明的大兒子,經常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充當急先鋒,屢立戰功。他為人和善,性格謙虛謹慎,深得將士們愛戴。即便這麼優秀的一個兒子,史思明還是不滿足,常常橫挑鼻子豎挑眼。可是,他卻對留守老巢範陽的小兒子史朝清卻表現出格外偏愛,經常想找個借口殺掉大兒子史朝義,欲立小兒子史朝清為太子。這些風言風語也傳到了史朝義耳朵眼子裡。史朝義打仗勇猛,可對自己的父親還是畢恭畢敬,洗耳恭聽。   史朝義兵敗礓子嶺第五天,史思明命令他修築三隅城,打算儲備軍糧,並下了死命令,一天內把這項繁重任務完成。史朝義知道父親的急脾氣,說到做到,為此,他督促務工人員大早起摸黑夜趕活。限期到了,史朝義把主體工程完成了,就是外皮子沒來得及抹上泥。史思明來督察時,看大兒子未有如期竣工,便大發雷霆,破口大罵道:“好你個窮彪子養的,辦事怎麼這樣磨磨蹭蹭,快點把任務完成。”隨後,他氣咻咻對隨從說道:“你騎著馬給朕監工,讓他們立即把活做好,不得有誤!”史思明臨走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冒出了一句:“大兒子要是不願意要好,等朕攻克陜州之後,終究要處斬掉他。”史朝義聽罷,臉色紅一陣子白一陣子,他翻眼看了一下在場人員,這些人回敬他是令人異樣眼神,說不上諷刺,卻感覺臉上無光。他覺得掛不住臉,可是,那是他爹,他能怎麼著,誰讓他是一個百依百順的大孝子呢?!也許他爹說得是一句氣話,過後不會有事。   史思明在鹿橋驛(今河南省洛寧縣),命令寵臣曹將軍領兵值班,維護安保工作。史朝義住在客店,他的部將駱悅、蔡文景勸史朝義道:“我們跟大王很快腦袋就要搬家了,自古以來,就有廢立君王的事情,請大王召見曹將軍,共商對策!”史朝義低頭不語,眼淚一股一股地湧出了眼眶。兩個人見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的話:性命攸關的大事,大王竟然少?沒血,跟你去死,我們可不乾。為此,這兩個人開口道:“大王要是不答應,那我們現在就投降李唐家主李氏,要是這樣做了,就你父皇的秉性,大王肯定會受牽連,不能保全。”史朝義聽罷,停止了哭泣,說道:“煩請各位務必小心翼翼處理好此事,隻是不要驚動了父皇!”二人點頭應允。   就這樣,這兩個人便讓降將許叔冀的兒子許季常把曹將軍叫過來,並把整個計劃告訴了他。曹將軍明白眾將士對史思明心懷怨言,非常不滿,早就想除掉史思明以後快。看來,星星之火,匯集起來,方可成燎原之勢。   最終,大家夥一致通過鏟除史思明之後,領班的叮囑道:“大家夥要振作起來,說乾就乾,事不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