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荊州風雲起(2 / 2)

雖然令接下來的戰局態勢愈發復雜無比。</p>

但既然作戰計劃已定,曹仁也並未有打算更改的意思。</p>

似是沉吟了好半響的功夫,他眼神飄向四周,環顧文武諸人,從身間一一掃過,繼而麵露嚴肅之色,分析道:</p>

“諸位方才所說,本將又何嘗不知呢?”</p>

“若未有丞相所派遣的援軍來援,僅憑麾下軍力定然無法與傾巢而出的關羽軍團所相提並論。”</p>

“但也正因為如此,我軍更要主動接戰,將敵眾禦於外線之外,若不然,真坐視勢大的敵眾兵臨城下,那我軍就隻有被動挨打了。”</p>

“隨之將徹底落入下風,拱手相讓戰局主動權。”</p>

此話一落,眾人聽罷,麵色間方才隱隱有些理解了為何要主動出擊的意圖。</p>

這是欲趁敵軍主力各部還未集結一至,先行擊破其一部,以壯聲勢呢。</p>

所謂“以守為攻”無外如是!</p>

但眾人卻隻看到了其一,尚未明悟曹仁此計劃的真正目的。</p>

他稍作停頓,語氣間漸漸收斂數分,反是透著略為沉靜的語調說道:“此番主動出擊,本將欲親提各部主力南下攻擊荊州軍。”</p>

“而當陽長阪一帶,地勢平坦,道路縱橫,極度適合步騎作戰。”</p>

“我軍雖說水師處於弱勢,可要論步卒、騎士軍團或是陸戰,孫、劉二賊壓根無法比擬也!”</p>

此一言方一道落。</p>

就見曹仁的麵容不由再度是升起了自信滿滿之色。</p>

即便關羽盛名於外。</p>

這多載來亦是統禦將士活躍於荊州戰場。</p>

令己方眾將都頗為頭疼不已。</p>

但率步騎與敵軍接戰於陸上。</p>

曹仁卻是對關羽未有絲毫的懼色。</p>

要知曉,他本身就是北方籍的大將之才。</p>

前番追隨曹操平定北方各大諸侯時,曹仁也幾乎是連戰連捷,鮮有敗績。</p>

這自然成了他傲世群雄的資本。</p>

諸人眼瞧著自家將軍麵上所洋溢著的自信,遂也並不在辯駁,紛紛拱手領命。</p>

此計劃一經確立下來。</p>

曹仁並非優柔寡斷之人,立即就著手付諸實施。</p>

命麾下大將牛金調集軍中各部集結於樊城外,並籌備以渡河的船隻。</p>

緊隨著。</p>

差人前往襄陽城。</p>

通報平狄將軍,襄陽太守呂常務必攜本部緊守城池,不可有失!</p>

雖然曹仁堅決欲率部主動出擊,但他也並未膨脹到一點後路都不留,全軍壓上的地步。</p>

他此番也隻是欲率本部尋求與荊州軍的野戰罷了。</p>

若勝,則皆大歡喜,襄樊可安!</p>

若敗,在退軍堅守,猶未可遲。</p>

自然,他並未調動呂常以及周邊的駐軍一齊集結起來。</p>

隨即又差人往江夏奔赴,通稟江夏太守文聘以攜本部之師緊緊守護好江夏郡縣不失,並窺探此次的戰局之勢。</p>

如若有可趁之機,可領部襲擾荊州軍後方。</p>

以騷擾關羽軍團的糧道。</p>

令其無法安心向北用兵。</p>

吩咐完荊北一線的各項舉措過後。</p>

曹仁在集結好麾下部眾,正欲撐船南下臨行之前,還特意手書一封命信使乘騎快馬奔赴鄴城,向留守的世子曹丕稟明荊州即將遭遇緊急戰局。</p>

<a href="https://; id="wzsy">;/a></p>

然後提議派遣軍眾護佑南陽郡的安危。</p>

他於信中所述,若是戰端一開,僅憑自己麾下本部軍力,恐難以兼顧南陽已北的防務。</p>

將一樁樁的事件都安然處置妥當。</p>

曹仁方才是沒有了後顧之憂,親自攜部沿沔水北岸撐船渡河抵達南岸土地,隨即跨過襄陽、宜城等地。</p>

徑直殺向當陽的方向。</p>

而此時由關平、廖化所率的前部也率先於前開道。</p>

兩軍之間,一南一北的往當陽縣所匯聚。</p>

眼見著就要殺將至一團。</p>

荊州的戰局也因之而緊促了起來。</p>

仿佛陷入了風雲變幻之際。</p>

……</p>

而與此同時。</p>

武都西北麵,重鎮羌道。</p>

隨著撐過了寒冬臘月的北方嚴寒。</p>

時值四月,已是漸漸的生機盎然而起。</p>

隨著初夏時節的逐步到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標配的風沙次數也在慢慢的增加。</p>

隻不過。</p>

此刻的趙統卻是顧不上這些,他開始鼓勵著麾下軍士訓練之餘組織著軍屯,播種下一些當地易與抗旱的麥子等農作物。</p>

並且,由於武都西北部一帶地勢、環境惡劣,又兼太過靠近涼州以及各大羌族的領地,因而導致人煙稀少。</p>

而為了方便管理以及利於屯田一事的展開。</p>

趙統深思過後,亦將周邊民眾盡數遷移至羌道大營周邊居住,</p>

方便軍、民屯的開墾以外,也方便管理。</p>

敵軍來襲,更有利於護佑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