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落鳳坡開始】 【】 在諸葛亮的提議下,益州各官員相繼開始勸進。 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長史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譙周,張爽,尹默等人率先上表。 表文稱:“臣聽說《河圖》、《洛書》,五經讖、緯,經孔子闡釋甚驗而流傳後世。臣聽說聖明的君王若在天時之前行事,天命也不會違逆他的意願,若在天時之後行事,則是順承天命與神靈相洽。 希望大王能應天時順民心,趕緊登臨帝位以安定天下。” 待表章傳到永安宮,劉備一一駁斥,態度強硬的予以拒絕。 但剛拒絕不久,從關東諸地便傳來了諸多的消息。 有稱曹丕篡漢建偽魏,封劉協為山陽公的情況。 但同樣也有劉協退位後遇害,前往封地的途中被暗害的傳言。 其中,更是傳來了重磅消息,偽魏的陳留王曹植更是於家中穿上喪服哭泣,為劉協予以悼念。 這則消息無疑是猶如重磅炸彈一般,將劉協遇害的傳言拔高了可信度。 當劉備聽聞這事,亦不由頓時間麵露悲痛之色。 他迅速於永安宮中穿上孝服,親自為劉協發喪。 一連數日,他哭得死去活來,甚為悲痛。 最終在法正等群臣的勸誡之下,漢中王劉備方才決定追謚其為孝湣皇帝。 發喪一事告一段落, 接下來,益州、涼州等官員都在紛紛爭相報告祥瑞。 各郡縣間也是接二連三的發生神異現象。 祥瑞的出現,也仿佛事讓眾群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接著第二批由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勛黃柱,少府王謀等重臣也聯名上疏勸進漢中王登基稱帝。 表奏說:“曹丕篡位弒君,毀滅漢室,竊奪國家政權,脅迫忠良之士,殘忍無道,人怒天怨,民心思念劉氏重有天下。 “現在國家無主,全國人心惶惶,無所仰瞻。” “臣民上書者前後計八百之多,紛紛報告描述祥瑞的征象,圖、讖亦應驗甚明。” “如今上天降下吉兆,儒士英才紛紛進獻《河圖》、《洛書》的秘密及孔子闡釋的圖讖真義,應驗的征兆全都出現。” “大王是孝景皇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後裔,嫡係庶出百代相傳,天地降福,姿容偉岸高大,神明英武,仁深德重,禮賢下士,故而贏得天下歸心。” “考究《靈圖》,闡發讖、緯,神明顯示的名號昭然若揭。理應馬上登臨皇位,繼承高祖、世祖創下的偉業,續傳宗廟位秩,對天下百姓則是幸事。” “為臣等謹與博士許慈、議郎孟光,擬定登基禮儀,選擇吉日良辰,為您奉上尊號。” 可劉備收到眾人表章後,也依然擱置一旁,仍未明確表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國:從落鳳坡開始】 【】 就在諸臣相繼勸進之時,忽然前部司馬費詩卻上書反對道:“殿下是由於曹氏父子篡奪帝位,方才客居異鄉,討伐逆賊。” “如今強敵未滅,就欲自立為帝。” “怕是天下人會感到疑惑啊?” 隨著這則表章出現於劉備的案幾上時,他查閱過後內心深處已然是隱隱憤怒起來,思索半響,麵露嚴肅之色的下令,將費詩貶為永昌郡從事,發配南中地區。 當劉備遲遲未受群臣的勸進時,諸葛亮不由再度上書道:“大王,當今天下曹丕篡漢,天下無主。” “您是皇室後裔,即位登基,合乎情理。” “士大夫們長期追隨於您,也希望能建功立業,封妻蔭子等官爵位的賞賜。” “若您遲疑不定,則會讓我方在天下人麵前大失所望,失人心,喪失大漢正統性。” “萬望大王勿要繼續推辭,應晉皇帝位,統領天下漢民,討伐漢賊,匡扶漢室。” 接連數次的勸進,又伴隨著境內每日間幾乎都有龍、鳳,麒麟等祥瑞出現的緣故,劉備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下達王命詔軍師將軍諸葛亮率群臣即日起奔赴冀城商議稱帝重建大漢秩序一事。 王命到達成都,諸葛亮接命後也不敢有絲毫怠慢,臨時提拔治中從事楊洪為益州刺史與安漢將軍糜竺一起協助王太子劉禪監國。 隨後,他才領群臣北上奔赴永安宮。 …… 將近二十餘日過去,諸葛亮一行重臣才風塵仆仆的到達了冀城境內。 麵見漢中王後,拜道:“臣等拜見大王!” “眾卿平身,” 劉備見狀,迅速收起正在批復的文書,連忙上前攙扶起一席素衣,頭戴綸巾的諸葛亮,目光掃視群臣,高聲說道。 “謝大王。” 隨後,諸臣才一齊謝恩起身,各自居於兩側席間入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待禮見過,劉備回到主位落座,神色嚴肅,望向諸葛亮的身影道:“此番孤召群臣來此,特是商議登基建國,延續漢室國祚之事。” “軍師以為,若孤建國,當以何處為都也?” 此言一落。 大殿中頓時間陷入了靜默之色。 眾臣都不自覺的陷入了深思之中,諸葛亮也揮搖羽扇,一時間也似是在沉思。 “大王,以臣之見,此番建國定都,當以成都倚為都城。” “對!巴蜀之地乃天府之國,成都更是蜀郡的重地,以此建都,亦能彰顯大漢的興盛。” “不可!蜀中之地距離中原遙遠,就此番北伐而言,後勤物資輸送前線需千裡運糧,可謂是勞師動眾。” “若後續我大軍要繼續攻伐曹氏,定都成都則難以與前線隨時保持聯係。” “臣建議定都漢中郡的首府南鄭。” “南鄭乃高祖當初的龍興之地,高祖正是從此處兵發關中,還定三秦,開啟了橫掃諸侯王,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國:從落鳳坡開始】 【】 “大王建都於此,亦能向天下人表明欲重走高祖路,彰顯漢室正朔。” 一言一語之中,一眾群臣亦是展開了激烈爭執。 圍繞著成都與南鄭定都的選擇,大肆討論起來。 靜靜耳聞著眾人的激烈談論,劉備靜坐一側傾聽,並未出言打攪。